李新生
?
眾創時代的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研究——基于創業型城市建設視角
李新生
[摘要]隨著眾創時代的來臨,創業型城市建設將是推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業型城市建設需要城市創業教育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通過對創業型城市內涵的分析,探討了城市創業教育的內涵、特征以及城市創業教育對創業型城市建設的意義,探究了城市創業教育與創業型城市的互動關系,提出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的基本思想,從政府——創業政策、學校——創業人才、創業企業——創業平臺、社區——創業氛圍、企事業單位——創業土壤、家庭——創業意識等六個維度進行構建,形成“六位一體”的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實施全民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業型經濟;創業型城市;城市創業教育;維度;體系
創業型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是城市文明的新型表現形式。創建創業型城市是推動城市科學發展、實現城市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城市就業更加充分的戰略舉措。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我國進入了眾創時代,創業型城市將成為發展眾創空間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是城市眾創空間建設的基礎,將有力地推動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構建城市創業教育體系是眾創時代我國城市建設面臨的新問題。
創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已經超越了新企業的建立之內涵,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方式和行動模式。由于人們的創業活動大多密集在城市或城市周圍進行,很多城市提出實施創業型城市戰略,通過創業型城市建設以構筑城市新的發展模式,以創業型經濟推動城市經濟的科學發展。
(一)眾創時代的創業型城市
我國創業型城市建設在城市發展中已經付諸實踐,但“創業型城市”的內涵還沒有科學的學術界定。學術界對“創業型城市”的內涵研究并不多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創業型城市”具有更加豐富的科學內涵。
1.創業型城市是學習型城市。知識經濟推動了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學習型城市的核心則是全民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的有機融合,學習型城市是創業型城市建設的基礎。全民終身學習是城市之間區別的重要標志,將促進城市的創新發展和繁榮,學習是城市創新發展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來源。
2.創業型城市是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城市是以創新為驅動力的一種城市發展模式,是知識經濟和城市經濟融合而產生的集聚效應[1](P61-64)。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是創業型城市建設的原動力,是城市科學持續發展的源泉。創業的核心是創新,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國城市經濟結構呈現由傳統產業轉向高新技術產業、由制造轉向創造的趨勢,因此,創新型城市的基本元素包含了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
3.創業型城市是創業型經濟發展明顯的城市。創業型經濟是以創業和創新為驅動的經濟形式,是建立在創新經營與新創事業基礎上的經濟形態[2](P15)。創業型城市是以創業型經濟發展為先導的城市發展模式,城市經濟需要以創業型經濟的優先發展來推動。創業型經濟是高水平的創新活動和創業活動互為促進的結果,新創企業和新興產業在促進城市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創業型經濟在大量創業企業與新創事業發展中產生,創業為社會創造財富并且能夠帶來高就業[3]。
4.創業型城市是生態型城市。生態型城市是人和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城鄉實現協同一體發展,城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保持高度和諧的復合系統[4]。城市創業應是建立在城市生態發展基礎之上的創業活動,不以犧牲生態發展而創業,生態發展是城市創業的新常態。
綜上所述,創業型城市是學習型城市、創新型城市、創業型經濟城市、生態型城市相互融合發展和相互促進發展的綜合系統,是以學習型城市建設為基礎、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手段、以創業型經濟發展為途徑、以生態型城市建設為目標、以實現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現代文明城市。
(二)眾創時代的城市創業教育
創業是創業者在資源條件的限制下對機會的追尋,將各種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以利用和開發機會,從而創造經濟價值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廣義的城市創業是城市空間范圍內各類群體與組織的創業行為的總稱,狹義的城市創業指城市政府對城市發展的謀劃和作為[5]。城市創業的內涵具有極大的廣泛性,不僅包含城市創業者創建企業的創業活動,也包含政府、企事業單位、家庭以創造價值、成就事業為目的的自主、創新的社會實踐活動。城市的各類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各類人群構成了城市的創業主體,由于其組成的復雜性,使他們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不同的作用,體現出不同的創業行為。因此,城市創業主體本質上具有全民性,是城市中各類創業者構成的總和。創業型城市建設的主體是參與城市創業的各類組織和個人,包含了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家庭和城市的勞動者個體等,創業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也是城市創業的過程。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要素,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它是實施創業活動的基礎和源泉,將使創業行為更具有前瞻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為創業實施提供基礎條件,進而使創業取得相應的成功。城市創業教育是培養城市的各類創業活動主體具有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通過全民創業教育培育和形成城市的創新創業文化和創業精神,提高城市的原始創新能力,是眾創時代城市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形式。城市創業教育的對象覆蓋城市的各類組織和個人,城市創業教育是面向城市的各類組織和勞動者個體的全員性教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創業型城市建設的整體設計提出了健全創業培訓體系的創建任務,其含義是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城鄉勞動者實現創業培訓全覆蓋[6]。顯然,創業培訓的目的、內容、作用等還遠沒有上升到創業教育的高度,不能適應創業型城市建設的需要。因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時代,創業型城市建設需要建立現代化的城市創業教育。
(一)城市創業教育的特征
1.教育對象的全員性。“創業的核心要素在于創新[7]”,城市創業教育也可以視為創新創業教育,其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市民,是全民創業教育。大眾創業是全民性的創造社會價值、成就各項事業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眾創業就是鼓勵、引導和支持人們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創業動機、實施創業行為、推動社會發展,以創業推動城市經濟、以創業帶動城市就業、以創業加快市民致富、以創業促進城市和諧。創業精神和創業才能是創業活動的動因和要素,普遍蘊含在每一位社會成員身上,因此,城市勞動者都是潛在的創業者。城市創業教育是實現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條件。城市創業教育系統分為學校創業教育系統和由政府、企業、社區等組成的社會創業教育系統。學校創業教育系統包括義務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種培訓所覆蓋的所有層次,由政府、企業、社區等組成的社會創業教育系統覆蓋城市的全體勞動者。
2.教育性質的公益性。教育的公益性作為現代教育的基本屬性,是現代教育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教育的本質及內在規律要求現代教育發展更要著眼于精神價值追求,注重教育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導向作用[8]。城市創業教育的對象不限于社會成員的某一個體,其目的是培養城市全體勞動者的創新意識、創業意識、創業思維,提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孕育城市創業主體行為,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創業教育的利益主體包含政府、市場、公眾、社會、城市、勞動者等,因此,城市創業教育具有公益性。強調其公益性并不意味著城市創業教育完全由政府來投資,社會、企業及其他各類組織在城市創業教育構建過程中也負有重要責任。
3.教育類型的多樣性。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促進了社會的多樣性發展,形成了教育的多樣性特征。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的主體是多元的,利益的多元化可以充分發揮市場中各要素的作用。城市創業主體的多樣性迫使創業教育多樣性發展,從而滿足不同主體的多樣性需求,不同創業主體所需要的創業教育內容就具有差異性。城市創業教育面向多元化的利益主體,必然要適應現代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需求,要求城市創業教育具有多樣性的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形成同一城市的創業教育具有多樣性的教育模式。城市創業主體的多元化和城市創業行為的多樣化對城市創業教育系統的多樣性、多元化提出了具體要求,城市創業多樣化發展同樣需要城市創業教育多樣性、多元化發展。
(二)城市創業教育構建的意義
1.城市創業教育對創業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認識意義。建設創業型城市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是實現城市現代文明和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政府實施創業型城市戰略是城市創新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實現城市現代化的新內容和新目標,最終為實現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條件。城市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城市居民對創建創業型城市、發展創業型經濟的思想認識,增強認同感,形成建設合力。
2.城市創業教育對創業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城市創業教育其目的就是通過教育轉變城市勞動者的發展觀念,培育城市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氛圍,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和創造力,挖掘各領域創業主體的創業潛能,使創新創業活動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城市創業教育不僅是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的需要,更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需要,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需要,建設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對實現城市充分就業具有促進作用,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倍增效應的實現。
3.城市創業教育對創業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大眾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活水源頭,一個城市或地區創業意識、創業文化、創業氛圍和創業精神的強弱決定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快慢、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9]。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把學習者培養成為創業實踐活動的能動主體,從而推動創業型城市建設。城市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由教育領域拓展到城市、社區、企事業單位、家庭,為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和創業型城市建設提供理性思維和理論創新,為創業型城市建設提供實踐案例借鑒。創業型城市建設是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新領域、新內容,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城市建設實踐,科學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就業問題,構建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對我國創業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三)城市創業教育與創業型城市的互動關系
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創業活動的層出不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創業型城市是創業型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創業型城市的產生與發展,城市創業教育為城市創業型經濟發展和創業型城市建設提供思想力、認識力和行動力。創業型城市建設為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發展基礎和發展載體,發展創業型經濟不僅需要有創業的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更需要有城市創業的理論體系和創業教育體系。通過城市創業教育宣傳創業基本規律和基本理論,培育城市創新創業文化和創業精神,努力構建城市創業型經濟體系。
根據創業型經濟和創業教育互動理論,創業型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創業型人才,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和創業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會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創業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推進了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10](P4-16,49-50)。城市創業教育為創業型城市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為創業型城市建設準備創新創業文化和創業氛圍,為城市經濟轉型提供理論指導;創業型城市建設為城市創業教育提供物質條件和政策支持,創業所帶來的創新將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兩者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推動,構成互動發展。
城市創業教育體系是城市中與創業相關的各種教育要素及相互聯系的系統組合而成的整體,對創業型城市建設具有特殊的功能。創業型城市建設需要完善的城市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城市創業教育體系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城市政府、各類學校、城市社區、創業企業、企事業單位、家庭和城市居民個人的積極參與,從六個維度進行科學構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筑思想基礎。
(一)政府——創業政策維度
創業型城市建設需要政府創造適合創業的社會制度環境,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構建全社會的創業支持系統,構筑創業型城市的“眾創空間”。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政策制定者和決策者更能全面科學地制定出有效的創業政策。面向政府公務員的社會創業教育是創業政策的“孵化器”和“來源地”。由于政府特定的角色和特殊的地位,政府對城市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具有主導作用和決定作用。社會創業采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具有顯著的社會目的和使命,其本質是實現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推動社會進步。社會創業在促進公民道德建設、構建主動型福利機制、推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產出、彌補公共服務不足、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等方面凸顯其價值[11]。因此,政府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發展城市創業型經濟、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具體行為可以視為社會創業活動,政府的社會創業行為可以通過社會創業教育得到科學的創業理論指導,從而激發和培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創業精神。城市政府是城市的主導者,政府公務人員由于掌握著公權力,他們對創業的認識和態度影響著城市創業政策的制定、創業環境的建設、創業文化及創業精神的培育。城市政府的創業活動可以實現自身的創業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建設城市促進創業的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激勵其他創業主體為實現城市發展而創業。通過對政府公務人員進行社會創業教育,使他們了解創業的一般規律,制定和形成激發創業行為的政策和制度,有利于推動創業型城市建設;有利于培養公務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著力制訂科學有效的措施解決創業型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推動社會變革與社會制度創新。
(二)學校——創業人才維度
創業型城市是創業型經濟的先導城市,創業型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素質創業型人才。創業型經濟人才體系的主體是創業型人才,發展創業型經濟的關鍵因素是科學發現、培養、使用創業型人才。企業家與創業精神是創業型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基本元素,創新與創業精神是形成創業型經濟體系的動力源,面向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重要內容。培育創業文化和培養創業人才是城市經濟領域的創業活動對教育的時代要求,由于高校具有豐富的創業教育資源,從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引領城市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不僅為創業型城市建設培養創業型人才,而且營造城市創業的濃厚氛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應是以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且要面向全社會那些準備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地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創業能力訓練和創業精神培育。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為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原始創新能力,從而創造新的事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突出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實現培養創業型人才之目標,使之成為城市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三)創業企業——創業平臺維度
創業企業是創業者的“創業平臺”,也是創業者的“試驗田”,面向中小企業勞動者的創業教育是培養企業家精神、開創創業活動、實現成功創業的“加速器”。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歷程表明,創業型中小企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和持續創新是建設創業型城市、發展創業型經濟的重要條件,通過促進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等多方面措施可以促進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推動創業型城市建設。創業型城市需要優良的產業結構,以創業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企業具有明顯的創新能力,對建設創業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外學者對歐洲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的快速成長是由于企業開拓新市場和企業經營者更具有企業家精神所致。”[12]因此,城市創業教育要大力培養創業企業勞動者的企業家精神,厚植中小企業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營造創業企業的創業氛圍,提升其創業水平,使中小企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精神追求和社會價值。創業型中小企業是吸納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充分發揮創業型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作用,需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創業教育體系建設,通過體制機制的構建、合適的路徑選擇,使中小企業為創業型城市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城市創業教育可以強化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的培養,從整體上培養中小企業創業者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業者的創業素質,培養創業者的風險意識,使創業者掌握風險防范的基本方法,增強創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核心動力,促進創業企業成功創業。
(四)社區——創業氛圍維度
創業活動是創業學習的過程,創業氛圍與創業活動之間存在一個以知識累積和報酬激勵為動力的正向演化路徑[13],因此,創業氛圍可以促進創業行為的產生、增強創業的活躍程度、提升城市的創業水平。面向城市居民的社區創業教育是營造城市創業氛圍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創業教育實現全民教育的核心內容。社區創業教育是培養城市社區成員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一種教育形式,由于社區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影響是巨大的,社區創業教育在培養社區居民的創業意識和提高創業素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社區創業教育倡導全民創業,為社區居民“敢于創業、勇于創業、善于創業”提供智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持,提高社區居民與城市創業型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社區創業教育所面向的對象是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創業教育的內容應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和社區教育的特點進行開發設置,按照創業教育的基本理論講述一個企業從無到有、產生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使社區居民了解創業的全過程。社區創業教育通過學習創業案例和創業政策,培養居民的創業意識,交流創業思想和創業經驗,營造和強化城市創業氛圍,建設城市的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城市創業精神,形成城市的創業核心能力。
(五)企事業單位——創業土壤維度
企事業單位既是創業者產生的“土壤”,又是創業者發展的“苗圃”,更應該成為“創客”的“孵化器”,由“產品制造、人才培養”成為“創客制造”。面向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崗位創業教育是培養獨立創業者和內部創業者的重要渠道,推動個人和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崗位創業是勞動者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創新創業,從而開創新事業的活動,在企事業單位內部提倡創新創業精神,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找到自己的事業與理想,實現崗位的社會價值,可以加速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崗位創業教育的實施對創業型城市建設的推動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激發城市的創業活力和創造活力,創業教育幫助有創業夢想、創業能力的企事業單位員工脫離單位實現獨立創業,激發創業活力和內部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二是形成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進行符合單位戰略發展的創新和創業活動,培育創新創業精神,形成核心競爭力;三是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員工的歸屬感,創造性地拓寬創業教育的受益面。崗位創業為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員工并不用離開崗位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讓自身的價值得以最大的發揮,激發其在公司內創業。
(六)家庭——創業意識維度
創業行為的產生不僅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產生的積極結果,家庭教育對創業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家庭文化體現的對創業的積極態度在個體創業選擇上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已經得到相關的證明。英國的研究表明:“在創業的職業選擇上,父母對青年的影響最大。”[14](P141)國內溫州大學美術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組織的一項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創業意識的形成主要來自于身邊事例的影響,有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的影響。”[15]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對家庭成員創業的影響呈現更加明顯的趨勢。
家庭教育具有創業教育的功能。家庭的創業教育功能體現在全方位創業教育思維和立體式創業教育方法等方面。家庭的教育觀念、教育環境、教養方式、教育內容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成員的創業意識、創業動機、創業品質、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形成,從而家庭教育對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的感染和內化效果遠遠超過課堂灌輸或其他的教育形式。因此,家庭教育在培養創業素質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城市創業教育在強調發揮學校創業教育和社會創業教育功能的同時,要積極發揮家庭在城市創業教育中的作用,以建設學習型家庭為途徑,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創業教育功能,以更好地實現城市創業教育的目標。
21世紀是創業型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創新、創業、創造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新常態。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強化創業型城市建設,通過發展創業型經濟來增強城市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城市充分就業、推動城市產業經濟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建設創業型城市需要對其內涵有科學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探析創業型城市的概念,解讀城市創業教育的內涵、特征以及城市創業教育與創業型城市的互動關系,旨在為構建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實施創業型城市戰略提供理論依據。城市創業教育是培養城市各類創業主體的創新意識、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的教育,通過創業教育形成城市的創業文化和創業精神,為城市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城市創業的創業活動是由城市內部的個體、家庭、社區、學校、企業、行業部門、政府等單元構成的,因此,城市創業可以理解為大眾創業。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創業企業、社區、企事業單位、家庭和城市居民個人的積極參與,按照全民創業教育的框架,形成“六位一體”的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辯證的發展過程,只有政府科學認識、高度重視、統籌規劃、加強投入、長期開展才會有明顯的成效。城市創業教育體系越完善,創業型經濟發展才會越快,創業型城市戰略才會科學實現。
[參考文獻]
[1]楊冬梅.創新型城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 ].天津大學,2006.
[2]張茉楠.創業型經濟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呂時禮.發展創業型經濟與合肥創建創業型城市的思考[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4]季昆森.關于生態型城市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2,(1).
[5]張永奇.論創業型城市與城市創業體系的構建[J].科技創業月刊,2008,(4).
[6]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于推動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的通知[J].四川社會保障,2009,(3).
[7]牛長松,菅峰.創業教育的興起、內涵及其特征[J].高等農業教育,2007,(1).
[8]尤莉.公益性——現代高等教育的第一特性[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9]張景文.全民創業: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J].寶雞社會科學,2007,(2).
[10]張飛飛.創業型經濟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研究——以天津地區為例[D].天津大學,2012.
[11]李濤.社會創業的內涵、特征及其價值探索[J].科技創業月刊,2013,(7).
[12]劉記紅.中小企業推動創業型城市發展的路徑探討[J].中國商貿,2014,(21).
[13]吳義剛,榮兆梓.地區創業氛圍及其作用機理——一個族群水平的創業分析架構[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5).
[14]牛長松.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15]謝志遠,林茹,曾維華.溫州大學生與其他地區大學生創業意識比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責任編輯:陳梅云]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創業型城市的我國城市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以長株潭為例”(13YBB061);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基于動態能力理論的地方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研究”(XJK013AGD001)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4434(2016)02- 0149 -06
[作者簡介]李新生,湖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員,湖南株洲4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