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崢琳++金萍++江瀛

第一次看到兩個金發碧眼的外國青年到村里時,衢州市柯城區石梁鎮麻蓬村村民傅榮仙以為他們只是游客。“我看他們拿個網兜在水里撈啊撈的,還以為要撈魚呢。”傅榮仙記得,當時她正在石梁溪邊洗菜,突然,兩個外國青年騎著電瓶車來到了溪邊,隨后一人拿了一個網兜,在水中撈著什么。
“女的漂亮,男的帥,又是外國人,當然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傅榮仙笑著回憶道:“后來仔細一看,不對啊,這兩人背的是‘河長包,我看金發姑娘撈出一些漂浮的菜葉,直接倒在河邊垃圾桶里。他們挺仔細的,忙活了好一陣才走。我很想上去問他們在干嘛,可我不會說英語啊!”
消息很快在村里傳開了。后來,一位在鎮上工作的村民給出確切的消息:原來,這兩個在衢州白云學校擔任外教的青年,于2015年11月28日被石梁鎮政府聘為石梁溪麻蓬段、靜巖段的“河長”。
傅榮仙再一次看到那兩名外國青年,是在兩周之后。“我們都很好奇,外國人怎么當‘河長呢?他們能做好嗎?”
如果說第一次巡河被村民圍觀,90后英國小伙子湯姆還覺得有點不習慣,那么如今的第五次巡河,他已完全熟門熟路了。駕駛治水巡查專用電瓶車,再從石梁鎮政府配給的“河長工作包”里,掏出撈垃圾專用的網兜、夾鉗,都讓他覺得這個工作有趣而又有意義。27歲的波蘭姑娘拉德萬斯卡習慣先拿出手機自拍幾張,再埋頭打撈河道里的浮草、菜葉。
石梁溪是衢江的支流,也是錢塘江的源頭之一,流經麻蓬村的河道邊鋪設了鵝卵石的游步道,道邊種著各類植被。“這個村子挺美的,我們管的河水也挺清,就是偶爾漂點菜葉。”拉德萬斯卡笑意盈盈地說,她愛麻蓬村,村民特別友好,除了朝他們豎大拇指,還送村里盛產的柑橘給他們吃,“很甜,我喜歡”。
傅榮仙好奇地觀察兩名外國河長幾次巡河后,打出了90分以上的高分。“他們蠻不錯的,每次來做點事都是認認真真的。”
“在學校里,對老師也有點敬畏吧,而且我外語說得還不好,現在他們經常來,覺得好親切,我們都會交談呢。”傅佳怡是兩人在白云學校的學生,她說,兩位外教老師很了不起,“他們每天課程排得緊緊的,還抽業余時間教大家排演節目,現在又成了我們村的河長。看到外國人來巡河,大家護水的意識都更強了呢”。
“外國人都來這里保護環境了,我們更要把村里的河道治理好,現在大家都自覺多了,看到河道里漂點雜物,就很主動撈掉。”麻蓬村支書傅國春說。
聘請兩位外國朋友當河長,是石梁鎮黨委書記姜益峰提議的。
2015年11月中旬,石梁溪邊迎來了一場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的聯歡會。湯姆代表學校跳了一個表現治水主題的舞蹈。湯姆跳得很賣力,姜益峰也看得很帶勁。
“你愿意當河長嗎?”姜益峰試探著問剛跳完舞的湯姆。湯姆一開始并沒有明白河長(riverer)是什么意思,經過白云學校教英語的同事翻譯解釋后,他將做河長理解為一件公益好事。能把保護水體自然環境的意識傳達給大家,他當即應承下來。“我家鄉在英國西北部,是一個很干凈很美的地方,保護中國的水,我愿意。”
湯姆把自己的理解傳達給拉德萬斯卡,拉德萬斯卡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百度上看到過‘五水共治這個詞,不是很理解,當河長就是治水的話,好啊!”拉德萬斯卡的家鄉在波蘭西部,她說家鄉環境不錯,人們也很有意識地珍惜周圍環境。
一拍即合,隨即落實。姜益峰召開會議,提出了聘用兩位外國朋友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并送上正式的聘書。
“雖然不拿報酬,但也得按每月兩次的巡河計劃進行,如不能完成任務,被定為不稱職的話,也會被解聘。從目前的情況看,兩位外國朋友很盡心盡責,而且對周邊村民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姜益峰說。
對于河長工作,湯姆和拉德萬斯卡坦言,他們拿出了多個周末時間履職,每次巡查至少兩小時,挺花精力,但兩人都為這份工作而驕傲。“困難是交通不便,我們要去鎮里騎電瓶車,從學校到鎮里很花時間,公交車班次少、等的時間久。”石梁溪離他倆工作的白云學校大約10公里。
“如果所有人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河道里連漂浮的爛菜葉都找不到時,我倆就可以放心卸任了。”作為外籍河長,湯姆和拉德萬斯卡給出的建議是,要徹底治理污染,不斷提高市民素質才是根本。
(本文攝影:江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