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中共和田地委黨校 新疆和田 848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帶給我們的啟示
劉淼(中共和田地委黨校 新疆和田 848000)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01
習近平同志對中國共產黨95年歷史所昭示出來的規律、所形成的經驗進行了高度總結。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了三個偉大的歷史貢獻和中華民族實現了三個偉大的歷史性飛躍。這三個歷史性的飛躍和中國共產黨95年三個歷史階段是連在一起的。從三個歷史時期看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革命、建設、發展做出的貢獻。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主要是進行革命,實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于:徹底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歷史貢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深遠影響: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
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于: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歷史貢獻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歷史飛躍 : 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深遠影響: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1978年12月到現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主要是進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貢獻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歷史飛躍 :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深遠影響:使具有60多年歷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里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1.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95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向前推進,實現了兩次理論方面的飛躍。第一次飛躍,形成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再次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不斷發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民主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背景下、面對新世紀的到來、中共十八大以后等。
2.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要堅定理想信念,要像革命先烈那樣,面對嚴峻挑戰,甚至面對著死亡的考驗,也要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改革勝利的非常重要的精神。
3.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構成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我們現在所堅持的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是具有優越性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是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
4.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向前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幾代人共同奮斗的戰略目標。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強調過用100年的時間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強國。
5.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4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的改革由農村為重點轉向以城市為重點。從1978年開始,農村的改革主要是進行農村聯產承包制;從1984年開始,改革重點由農村移到了城市。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鄧小平在1980 年8月18日發表了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決定,改革在政治體制上也開始向前推進。1987年十三大對改革進行了初步總結,并強調要繼續推進國家全方位的改革。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38年了。改革開放的背景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有很大成功,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 全方位的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動力,也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經驗,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改革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高度注意: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改革到了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在改革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些有創新意義的思想。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關鍵在于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弘揚憲法精神,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6.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講話有一些新的表述: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習近平同志把人民立場概括為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非常有意義的。
7.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外交在中國共產黨的主導下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效,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在對外關系方面采取既符合中國和平發展,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到好作用的方針政策,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講話中,習近平再一次向外部公布并強調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8.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從嚴治黨,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走過95年風雨歷程的一個非常重要法寶。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從黨的歷史來看: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首次提出把黨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建設。20世紀90年代中國面對新的考驗,鄧小平說過:“常委會的同志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央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都強調要把黨的建設作為新的偉大工程來建設。
怎么樣把黨建設的更好?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進一步加強黨內政治生活; 進一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黨性修養等等。除了八項工作之外,講話中還對國防軍隊建設、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和青年工作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要求,強調要把這些工作推向前進。
1949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關于怎樣建立一個新中國,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作了一個全面的講話。習近平在講話最后給全黨提出問題,“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1.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的領導,沒有先進政黨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犧牲,中國人民就無法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各種反動派,中華民族就無法改變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我們的國家就無法團結統一、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向繁榮富強。
2.95年來,中國走過的歷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3.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1]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劉開法,《經濟研究導刊》,2013
[2]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賀秋穎,《學理論》,2015
[3]中國夢,人民的夢;習近平,《當代貴州》,2013
[4]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以中國近代以來社會變革為視角;葉志堅,《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4
[5]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習近平,《實踐》2013
[6]《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胡錦濤,《社會主義論壇》2011
劉淼(1978--)女,本科,中共和田地委黨校,中級講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學、中共黨史黨建、應用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