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中共華亭縣委黨校 甘肅華亭 744100)
平涼如何融入“新絲路”充分釋放發展活力
周敏(中共華亭縣委黨校 甘肅華亭 744100)
平涼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段的商埠重鎮,在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新起飛之際,如何融入“新絲路”,充分釋放發展活力,如何在甘肅省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中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事關平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本文分析了平涼在古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平涼現今融入“新絲路”發展面臨的機遇,提出了融入“新絲路”釋放發展活力的五項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發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11
繼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之后,甘肅省提出要“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平涼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段的商埠重鎮,怎樣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新起飛之際融入“新絲路”、如何在省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中充分發揮其橋頭堡作用,事關平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絲綢之路在甘肅省長達1608公里,經過了許多重要城市和關隘。平涼在古絲綢之路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平涼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驛站。從地理位置上看,甘肅省地處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和樞紐地帶、西北地區的中心地帶,也是沿絲綢之路連接中亞西亞的天然走廊。絲綢之路在甘肅省一頭托著作為起點的陜西省,一頭連著作為終點的新疆。而平涼市東鄰陜西省的咸陽市,西邊連著甘肅的定西、白銀,南邊接陜西省的寶雞市和甘肅省的天水市,北與寧夏的固原、甘肅的慶陽毗鄰,是古絲綢之路在甘肅省的東起點。秦漢時期,由于軍事、政治需要開辟的以咸陽為中心,勾通咸陽、平涼、固原的“回中道”,為后來開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是一條通往河西、西域的交通干道,它見證了平涼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平涼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沖。平涼西控隴干,東扼八百里秦川,屏藩中原,連接邊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清以前,平涼的地位主要體現在著名的軍事重鎮和邊貿要地上。周秦漢唐時期,平涼作為隴東要地多次為統治者和叛亂者所重視。明代以后,皇帝設國于平涼。作為古代西北的軍事的重鎮之一,平涼一方面在抵御西北少數民族對關中的壓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于關中局勢的底定也有很大的影響。
3.平涼是古代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平涼是宗教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與紅色文化交相輝映的文化圣地。平涼境內有以崆峒山、王母宮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古靈臺為代表的周文化,以牛角溝遺址、西山遺址為代表的人類早期文化,以皇甫謐為代表的醫學文化以及本地區深厚的農耕文化。隨著宋代龍興寺遺址考古發掘的深入,涇川縣先后三次發現佛舍利,平涼作為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之后具有唯一性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交匯地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印證。
4.平涼是歷來的綜合性商埠城鎮。平涼歷史上就是隴東傳統的商品集散地。漢唐之際,絲綢之路開通,雞頭道 、金佛峽、三關口以及崆峒山等皆在境內,往來客商歇息轉運,絡繹不絕,“隴東旱碼頭”也由此得名。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經濟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和西南四省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中間串著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覆蓋人口30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甘肅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向西開放、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于推動甘肅省經濟加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進步,加強甘肅省與沿線國家、城市全方位合作交流、進一步拓展甘肅省發展空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絲綢之路在甘肅的東起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必將為平涼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科學做好“雙聯”站點合并調整工作。縣人大常委會在全縣8個鎮、1個街道設立了9個人大代表民情聯絡站,按照“四有”(有辦公場所、有辦公設施、有工作制度、有活動經費)和“三統一”(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接待時間)標準進行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在全縣按片區(管區、社區)設立47個人大代表聯絡點。把每月雙周的周四作為全縣各聯絡站點代表接待日。
1.有利于拓展對外開放的渠道。有助于擴大平涼和沿線國家及城市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這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對外貿易經濟,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質量。
2.有利于推動平涼的基礎設施的相互聯通。有助于加快平涼和沿線國家及城市建成鐵路、公路、航空、電信、能源管道的互通互聯網絡。加強資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發其新的發展活力。
3.有利于加快區域的開發開放步伐。有助于形成以大開放帶動大開發、以大開發促進大開放的良好局面,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建設區域性現代化的大城市。
4.有利于推進平涼的產業轉型升級。有助于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發展產業集,實現與沿線城市錯位發展和優勢互補,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5.有利于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有助于充分發掘平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復興絲綢之路文化,特別是西王母遠古文化、崆峒山道教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皇甫謐醫學文化、隴東民俗文化、書畫之鄉文化、莊浪梯田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強市。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五通”的基本要求,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根本性地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基礎薄弱問題。這也是平涼市加快發展面臨的又一次重大機遇。科學分析甘肅省區域發展戰略和平涼市的比較優勢,平涼在經濟帶中的戰略定位是“一個高地、兩大基地、一個中心、一個示范區”:即“絲綢之路”北線、中線交匯區重要戰略高地,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文化旅游和養生基地,甘陜寧金三角國際商貿中心,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在科學定位的基礎上,平涼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推進互聯互通網絡建設。絲綢之路戰略的核心是加強中國與鄰國之間的互聯互通,為了提升對周邊國家的更大吸引力,國家首先將進一步加強我國絲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電網、鐵路、公路、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絲路沿線地區的經濟實力。作為絲路沿線重要節點的平涼應該緊抓機遇,在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建設、園區建設、城鎮化建設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尤其是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充分發揮平涼區位交通優勢,在保障幾條主干道通暢的同時,西安至平涼、全力支持天水至平涼鐵路等開工建設的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實施步伐;力爭平涼支線機場、寶雞到中衛鐵路二線、平涼到天水高速公路、彭陽至大橋村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早日建設并完工;積極做好平涼至定西至蘭州鐵路、寶雞至麟游鐵路北延伸線、平涼至固原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的基礎工作,打通東西和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形成集鐵路、公路、航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使平涼真正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交通樞紐、戰略通道。
3.壯大四大支撐產業。立足平涼四大主導產業優勢,加強與沿線城市的產業對接,堅持錯位發展,形成優勢互補,推動產業融合與升級。
一產應做大做強紅牛、金果、蔬菜等戰略主導產業,做精做優馬鈴薯、中藥材、生豬等地方特色產業,打造全國農區綠色畜牧基地、全國優質果品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隴東綠色蔬菜生產基地、西部干旱山塬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西部循環農業示范區。
二產發展應以能源化工產業為支柱產業,重點延伸煤氣化產業鏈,引導產業聚焦發展,打造以能化產業為主導,多元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能源基地。應以農副產業加工為主導產業,依托靜寧工業園區、平涼工業園區等農副產品加工基地,重點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健康食品、保健品等產品,并延伸產業鏈,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甘肅省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應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高新技術產業為新的增長點,依托能源化工產業等,積極承接西安的產業轉移,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努力培育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群;發展高新建材和綠色建材,打造優勢特色建材行業;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三大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三產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旅游服務、商貿服務、批發零售、文化教育為主的生活性服務業,推行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現代交易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在平涼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把平涼打造成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
4.擴大文化旅游交流。圍繞養生平涼這一主題品牌,進一步提升道源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紀文化、皇甫謐文化這四大文化的名片意義。利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大景區建設這一有利時機,加快推進7大文化產業園建設,整合崆峒山、太統山、蓮花臺森林公園、莊浪梯田等文化旅游資源,強化文化特色。積極融入區域旅游網絡,以西安大都市圈作為重要的旅游市場,養生滿足其休閑旅游度假需求,打造西安旅游后花園,增強與天水、寶雞、慶陽等周邊城市的旅游合作,打造精品區域游線,實現與區域旅游資源的共享互動,構筑平涼休閑旅游度假圈,擴大平涼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將平涼建設成生態文化旅游名城。
5.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平涼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具有重要地位。應該以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干旱山塬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城鄉統籌試點建設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突破口,將平涼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西部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示范市。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形成“一心兩區四軸線四重點”城鎮化布局,把平涼打造成生態、養生、舒適型宜居城市,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周敏,女,漢族,38歲,現就職于甘肅省華亭縣委黨校,職稱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