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馥含 李偉權(quán)(沈陽大學 遼寧沈陽 110044)
漢字文化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
李馥含 李偉權(quán)(沈陽大學 遼寧沈陽 110044)
漢字作為一種古老的表意文字,它的音、形、義三個方面,都密切聯(lián)系著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物質(zhì)生活和哲學思想。而漢字不易學一直是對外漢語中的難題。作為對外漢語的傳授者,應當運用好漢字文化,將漢字文化注入漢字教學中,促使?jié)h語學習者能夠真正學懂漢字,學好漢語。
漢字文化;對外漢語;漢字教學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97
1.漢字與生產(chǎn)方式
在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古人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轉(zhuǎn)變?yōu)樾竽翗I(yè)。所謂,“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隨著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反應“六畜”的漢字開始大量出現(xiàn)。〔1〕“家”字,“宀”下一個“豕”,就生動地反映了家畜對于家庭的重要性。
“男”、“女”,也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分工。“男”字,上“田”,下“力”,是說男子主要承擔農(nóng)耕勞作。在《說文解字》中,許慎對“男”字解釋為,“丈夫也。從田力。言男子用力放田也。”因此,“男”字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了男子在農(nóng)耕社會中的勞動分工。〔1〕同樣,“女”字從“帚”,反映了古時女子主要料理家務的場景。
2.漢字與制度習俗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所謂“禮者理也”。祭祀作為古代“禮”的一部分,在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通過漢字的構(gòu)成,我們不難看出古代祭祀習俗發(fā)展完備和場面之壯觀。“祭”的甲骨文,左邊是“肉”,右邊是“手”,用手捧著肉即是祭祀之禮。而金文中,“祭”在甲骨文字形之下又多了“示”,則表示放在桌子上,有祈求神靈之意。
古代婚禮的習俗,也體現(xiàn)在了漢字“婚”上。《說文解字》記載“娶婦以昏時,富人夤夜,顧曰婚。”而昏時娶婦的習俗又是源于“搶婚”之說,為了避免強搶女子帶來的騷亂,婚禮便多在昏時進行。
此外,“人”、“眾”、“天”等字還體現(xiàn)了中國“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
國內(nèi)現(xiàn)在常見的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手段大概有以下六種:音譯法、筆畫法、部件法、分類法、使用法和復習法。〔2〕“音譯法”用于形聲字的講解,分解為形符和聲符,幫助學習者記憶漢字。“筆畫法”是拆分漢字筆畫,便于學生記憶。“部件法”是提取漢字偏旁部首,再與其他部分組合成新的漢字。“分類法”是將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根據(jù)某特點分類教學。“使用法”是通過大量練習,反復操練。“復習法”是指在學習后不斷復習鞏固,加深記憶。
由教學手段可以看出,教師們雖注意到了漢字在結(jié)構(gòu)和書寫上與拼音文字的不同。但漢字文化卻沒有作為漢字的一部分參與漢字教學過程。事實上,漢字文化不但可以使學習者領略中華文化的深邃魅力,更有利于激發(fā)與提升學習者漢字學習中的盎然情趣和個體自信力,從而提升漢字識辨、解讀與習得的效能。〔3〕
1.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對于母語是拼音文字的漢語學習者來說,他們對于漢字更陌生,容易產(chǎn)生畏懼和排斥的心理。而漢語教學者可以從漢字文化入手,培養(yǎng)學習者的興趣,直至消除學習者們對漢字的消極心理。教學者可以引入漢字演變過程或故事,從而吸引學生學習漢字。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教學效率。
2.有效降低學習漢字的難度
漢字難學,不僅因為它龐大的字形結(jié)構(gòu),更因為形近字。如果教學者可以巧妙地將漢字文化結(jié)合進課堂教學的話,將會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即”和“既”的區(qū)分,即的字形,左邊是盛放食物的食器右邊是跪坐的人,即的本意是走近吃東西有靠近,走進的意思;既的字形養(yǎng)是背對著食物跪坐的人,表示吃完,引申為巳經(jīng)。〔4〕如果教師將這些講解配合圖片展示給同學看,那么則會化繁為簡。
3.加速漢語國際推廣
漢字作為世界上獨有的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讓漢字的推廣更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與其他國家,只能先推廣文化再推廣漢字不同;每一個漢字都有對應的文化蘊含其中,這就成為了最好的漢語推廣點。在漢字學習中向?qū)W生輸出一定的有趣且又符合當下世界觀的文化點,讓漢語學習者們不僅成為漢語接受者也成為漢語推廣者,在其自己的文化圈中逐步影響到周圍的其他人。
1.單獨設立漢字教學課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詞匯、語法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三要素,使得綜合課、口語課、試聽課和寫作課成為最重要的漢語課程。可是漢字作為構(gòu)成漢語詞匯的磚石,卻沒有在漢語教學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應該設立單獨的漢字教學課程,讓教師帶著學生去探索去體驗漢字文化。這種體驗并不是無關于課堂內(nèi)容的,學生在體驗到漢字文化后,會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這樣,學生在構(gòu)詞方面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2.漢字教學技巧與漢字文化并行
提倡在漢字教學中使用漢字文化,并非要將漢字教學當做是純粹的文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必要的漢字教學方法還是要作為漢字教學的基礎部分,在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后結(jié)合漢字文化幫助學生記憶漢字書寫,輔助其理解漢字含義。例如,上文提到的“男”字。從結(jié)構(gòu)上看,“男”字更適合用六種常用漢字教學方法的“部件法”。將“男”字拆分為“田”和“力”兩部分,這樣更加突出了漢字的結(jié)構(gòu),便于學生記憶。在領讀正音及講解后,可以加入漢字文化,向同學展示在田野里,雙手將稻米舉過頭頂?shù)哪腥说膱D片。并向同學們解釋圖片的含義,告訴學生中國古時的男耕女織的勞作分工。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漢字文化時要注意取舍。例如前文提過的“婚”。搶婚的行為,在當今的中國也不復存在。因此,很多諸如此類的“糟粕”在漢字聯(lián)系到漢字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慎重使用,避免學習者產(chǎn)生不必要的疑惑,或?qū)τ谥袊幕牡钟|心理。或選擇在文化鏈接后,向?qū)W生闡明古今截然不同的事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1]金嘉祺.漢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論壇,2014,15:63 - 64
[2]韓瑞芳 張孟晉.國際漢語教學方法[M] .長春 :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61 – 64
[3]張明明 陸湘懷.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36 – 37
[4]李若男.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文化引入[D].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