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咸陽市群眾藝術館 陜西咸陽 712000)
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張琦(咸陽市群眾藝術館 陜西咸陽 712000)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98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社區是由許許多多的家庭組成。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搞好社區文化隊伍建設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精神文化風貌,關系到家家戶戶的安居樂業和幸福感的提升。所以建設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勢在必行,社區需要文化,更需要這樣高水準的文化隊伍來引領、帶動整個小區,不但提高整個小區居民的素質,而且增強了社會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1.社區沒有專業的文化管理人員
目前,在社區一線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大多數是一些企業下崗的工人、離退休的的老頭老太太,他們沒有管理社區的經驗,對新型社區職能缺乏認識和理解,也缺少對社區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平常只能做一些基本的維持正常運營的條理化工作。更談不上社區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考慮不到新型文化社區對居民有品質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的影響所起的關鍵作用。
2.社區沒有足夠面積的文化活動固定場地
當前,大多數小區都存在無文化活動服務場地,僅有一兩間圖書閱讀室和麻將館,圖書閱讀室也僅僅只有數的清的幾十本報紙、雜志,而且比較陳舊,更新慢,利用率不高。麻將室倒是從早到晚人很多,決大多數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他們在麻將中消磨自己的晚年生活。社區要開展各式各樣居民文化生活,例如:聲樂、大合唱、舞蹈、太極拳等等,集體性的文化娛樂項目很難,沒有這么大的場地開展。
3.社區職業化水平偏低,文化隊伍建設顧及不上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職業化是社區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而當今社區的實際情況是,社區是一級的“小政府”、低保、社保、計生、綜合治理等等,而社區工作人員沒有很好的職業水平素養,在面對一線的居民遇到的生活問題時,不能夠以專業的水準面對、協調、解決,就出現了常存在的社區和居民之間的矛盾。再加上部分社區的領頭人視野不寬、思路不暢、工作方法陳舊、面對問題力不從心,就顧及不上社區文化隊伍的建設,也很難適應新形勢下和諧社區的文化建設。
4.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缺少文化創新精神
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已經是當今新型社區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來源龐雜,文化層次不盡相同,大多數以離退休者、社會無業人員居多,平均年齡在40、50左右,已經過了人生奔波事業的年齡段,對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沒有了期望和熱情,把在社區工作當成自己養老生活的一部分,過一天是一天,催一下干一下,不催不干歇著看,工作主動性差,工作效率不高,文化創新理念只存在想的境界,到不了實現的程度。
5.政策法規不健全,吸引不到干事業的年輕人
目前,各社區的文化活動經費和人員編制大多數是臨時性的,無法可依,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再加上沒有穩定、明確的工作崗位,社會對社區的認知程度不高,所以社區崗位缺乏吸引力。不少年輕人不愿意到社區工作,覺得自己各方面待遇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前途什么樣看不到,社區這樣的平臺,讓自己的價值不好施展。所以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把在社區工作當做一個臨時性的崗位,大多還在謀劃考取事業編制、公務員或爭取到待遇較好的大企業工作。
6.社區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學習培訓,文化隊伍建設只是口頭上的說詞和臨時性工作任務的應付
許多社區的黨務干部在社區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由于知識更新緩慢,工作水平很難提高,工作效率停留在上級指導下級,派任務,講要求、要成果。社區憑經驗機械性地接受、布置、開展。工作缺少創新和拓展的空間,人員積極性不高,社區的文化隊伍建設停留在書面形式上。雖然每年黨政辦會組織一批社區骨干到專業部門培訓學習,但由于經費困難,學習時間短,內容單一,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1.發揮各級文化職能部門、政府的主導作用,引領社區文化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
社區的文化隊伍建設離不開主管政府部門的指導,要建設一個有文化、有品質的優秀社區,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政府部門要把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上升到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統一規劃,政策引導、法律規范,大力營造岀有利于社區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激勵、吸引優秀的文化工作者投身到社區工作中來,必要時,文化部門安排搞文化的年輕干部下社區鍛煉,實行年輕干部目標責任制,配備一名文化口的群文干部,一起幫助社區完成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這里既有了政府部門的把關指導,又有了文化干部的專業帶動,相信社區的文化隊伍建設指日可待。
2.加快建設足夠面積的文化固定陣地,提升社區文化品位
一個有品質的的社區,應該是居民文化活動搞得多姿多彩,居民精神狀態積極向上,寬敞的文化活動多功能廳,隨時隨刻排練組織活動,是提升社區文化品位很關鍵的一點。但實際情況是,現在絕大多數社區都有小型活動室、沒有400平方米以上這樣大面積的多功能活動場地,社區要開展活動就要借用轄區單位的活動場所,很不方便,也不長久。因此,需要加大多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體活動中心。同時,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社區文化資源“共建互享,互惠互利”的新機制,使社區的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發揮更大的作用,把社區建設成文化氛圍濃厚的品質社區。
3.建立一支適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需要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
這幾年,政府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嘗試社區人才振興計劃,每年有優秀的大學生填充進來,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但只靠政府是不行的,社區的建設主要靠大家,一是鼓勵社區有文化特長的專業人員兼職到社區的管理和建設中來,采用一些激勵和獎勵模式,留住想干事業的人。二是給藝術院校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和社區文化隊伍建設有關的院校在校的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實習、調研等展示大學生才能的機會,讓這些新的文化理念、新的觀點、融入到現有的管理模式中,提升整個社區人員的文化素養。三是和本社區所在的文化館、文化站聯系,讓文化館的文化惠民服務小分隊,定期、不定期的來社區做活動、搞培訓,帶領社區居民組建自己的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互惠互利、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社區的文化者隊伍。
4.加強教育培訓力度,提高社區工作人員職業化水平、培養文化創新精神
社區的工作內容復雜、服務廣泛,要求社區的工作人員不僅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服務水平、專業技能,還要求對工作的開展有創新精神。對社區的一些突發事件有應急、正確、沉穩的處置能力。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社區干部資源,加大社區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是為新型社區培育一支“專業型、復合型、實務型”的文化干部隊伍的首要任務,針對目前社區干部在開展工作中,所遇到的技術性難點,可以針對性的聯系一些大學院校、群眾文化工作部門,請他們上門集中培訓或者社區選派代表過去學習。特別是一些大型活動的組織,節目的排練,社區沒有專門的藝術干部,完全可以邀請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志愿者來社區培訓,這些大學生也非常樂意,既鍛煉了自己又積累了經驗,何樂而不為。
5.提高居民對文化的重要性認識,激發群眾參與到文化隊伍的建設中來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提高社區居民對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就要從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入手,實實在在舉辦一些和群眾生活相關的文化活動,秧歌隊、舞蹈隊、腰鼓隊、書法班、合唱團等等群眾喜聞樂見、容易參與其中,還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努力做到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環境美化、思想教育、藝術熏陶培訓等門類眾多的文體活動于一體,使社區文化得到居民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參與,他們既是社區文化的創造者,又是社區文化的受益者。社區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最終取決于居民群眾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因此,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廣大居民群眾真心誠意的關心和參與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使社區居民對文化隊伍建設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
6.建立可靠的社區經費保障制度,切實解決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中的經費問題
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主要是人才的組織、建設、管理。首先要加大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創建有利于社區發展的財政體制,社區文化隊伍建立在財政保證的基礎上,更有利于社區文化隊伍建設的健康發展,良性運營,社區的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是建立合理的酬薪制度,完善獎勵政策,切實改善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三是實行多方位、多層次的社區工作激勵制度。在酬薪設計上,采取學歷、資歷、資格、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相結合的方案,“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設立合理的社工酬薪標準,使其高于同等的其他行業一般從業人員,合理的體現社區工作者的專業人才價值。對于在社區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能力卓越的人才,可以設立人才獎勵措施,靈活的采取嘉獎、評優、培訓、保險等多種方式,使其職業生涯、職業威望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空間,使社區的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社區的工作人員成為高素質,有文化的倡導者、踐行者,帶領社區居民向著文化大繁榮的幸福生活奮進。
張琦,咸陽市群眾藝術館培訓部副主任,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