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星(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1)
淺析嶺南畫派的繪畫風格和對近現代藝術的影響
劉紅星(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1)
在中國現代史上,嶺南畫派因其顯著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特點,對中國繪畫藝術的革新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嶺南畫派吸收外來繪畫藝術風格融入傳統繪畫技法,注重寫生創造出充滿變革精神、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為中國畫壇注入了新的風貌。
嶺南畫派;折衷;革新;影響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103
清末民國初的繪畫形成了京、瀘、嶺南三足鼎力的局面,以廣東為中心的嶺南畫派產于極其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嶺南三杰”在融匯傳統繪畫后吸收日本繪畫風格特征,以藝術革命為宗旨走上了變革中國畫的道路。他們從國家前途命運出發,以繪畫作品構筑藝術與現實的橋梁,勇于打破固有的模式,借鑒西方繪畫來擴展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1。
1.先進的革命思想
嶺南畫派誕生于廣東,廣州作為最早開放的港口之一,大范圍的通商也使廣東最早接觸到了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新鮮事物,產生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的人士,諸如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人。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二高一陳”深受民主革命的影響,積極參與政治革命。
2.日本畫風的借鑒
在西方的炮火轟擊和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下,很多學子開始紛紛留學海外,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就在當時前往日本學習。日本經歷過“明治維新”吸收西方文化而迅速崛起畫壇得以革新。日本的繪畫線條風格接近與中國繪畫中的北宗,引起了中國學生的共鳴,而日本繪畫融入西方的寫實語言和墨氣淋漓的表現技法對他們影響很大。“二高一陳”從竹內棲鳳折衷自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神中得到啟發,期許在中國繪畫中加入寫實因素以變革中國畫模仿守舊的頹風。
3.畫派宣揚
嶺南畫派與以往的傳統畫派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它更像是一種思潮,一種主義。2嶺南畫派引發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革新運動使畫派揚名與世,“新舊國畫論戰”更是將畫派推向大眾的視野。隨著戰爭的爆發,嶺南畫派將自己滿腔的激情投入到繪畫創作中,譴責侵略者的暴行得到社會上民眾的廣泛贊揚。畫派多描繪現實的題材,關注藝術的現實性和大眾性,引入國外展覽制度,倡導藝術大眾化。在藝術上主張“折衷中西,融匯古今”,創辦春睡畫院,摒棄門戶之見廣招賢才,注重寫生關注現實題材,教學活動中主張“有自己的個性與自己的面目”。現代繪畫大師方人定、關山月、黎雄才、蘇臥農皆出于春睡畫院,引領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
嶺南畫派的奠基者為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三人,他們由于不同的人生經歷走上了不同的藝術創作道路,尤其是陳樹人和高氏兄弟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特征。
1.畫派創始人—高劍父
高劍父家貧輟學跟隨居廉學習繪畫,又拜伍德彝為師遍摹名家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國畫基礎。在日本學習的時候受到啟發,認為當今中國畫已經陷入摹古閉塞的僵局,主張西方的寫實因素去改革中國的傳統繪畫。高劍父突破傳統題材的束縛,擅長多種題材且都表現出自家風貌,借助西方的寫實語言能更好的表現出追求的藝術效果,完整的表現繪畫的現實性。他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傳統文人畫和院體畫之間,又折衷于中國傳統繪畫于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存箐去無。高劍父的山水作品把具有時代感的電線桿、飛機放到畫面中,不僅強化了畫面的視覺表現,同時也完整的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氣韻。代表作品《雨中飛行》,舍棄西方繪畫追求的寫實和強調的透視,有意將飛機拉遠,僅僅勾畫輪廓的飛機隔離著茫茫的霧氣,顯得十分渺小,點綴似的出現在畫幅中和諧的和山水融為一體。
2.雄健秀美—高奇峰
高奇峰為高劍父的胞弟,跟隨兄長東渡日本學習繪畫,繪畫帶有更為典型的日本風格,擅長表現空間和大氣的效果,擅長在畫紙上作層層渲染的背景,以及其細膩的手法表現空間氛圍。他筆下的雄獅猛禽最被世人所稱贊,這些猛禽野獸充滿象征意義,表現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得到孫中山的高度贊賞“足代表革命精神,具新時代之美者也。”高奇峰熱心于美術教育事業,開天風樓專心教授繪畫培養了享譽江南的“天風六子”為發展嶺南畫派做出了突出貢獻。高奇峰的寫實能力是嶺南三杰中最強的一位,通過減弱線條的表現,突出表現光、色、體積,營造出真實而籠罩著詩情畫意的獨特境界。代表作品《猿月圖》構圖別具匠心,用率性的筆意層層墨色皴染出斑節嶙峋的枝干,松枝上蹲坐一只猿猴,畫家筆下的猿猴用線極少,用墨色皴染出體積然后用濃墨皴染毛發,茸茸的毛發十分真實自然。畫面背景用淡墨層層暈染用以表現出夜色,使右方的半圓月顯得更加幽深充滿意境。高奇峰的繪畫保持了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和獨特的意境,利用西方的寫實語言形式去表現物體的真實質感。
3.高簡淡雅—陳樹人
陳樹人拜居廉為師后在日本進行了系統的繪畫訓練達十年之久,一生為官三十載,采取了士大夫階級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使畫家養成了清淡寧靜的品性,所做繪畫多清新明麗,恬淡空靈的繪畫在當時更是獨樹一幟,充滿文人的雅逸氣息。代表作品《峨眉煙雪》以簡率挺拔的線條勾勒山體的輪廓,通幅用淡墨暈染的山石極富質地感,毛筆縱橫的筆觸增添畫面的氣勢。山體中間在積墨下留白的空間展現出山體被云煙環繞的飄渺空蕩,山頂留白的雪景在山頂建筑和人物的襯托下更顯得潔白無暇。慣用日本技法用墨氣表現的背景濕潤空靈,遠處若隱若現的群山將前景襯托的更加雄秀。
總之,嶺南畫派是現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畫派,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使畫派關注繪畫的寫實性和社會效益。畫派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宗旨,注重寫實的創作手法和關注民生藝術大眾化的主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深深影響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
[1]韋承紅:《嶺南畫派-中國現代繪畫的變革者》,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52頁
[2]顧成峰:《嶺南畫派》,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1頁
[3]論文《折衷與融匯——民國時期嶺南畫派山水畫略論》,朱亮亮,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上海,民國美術研究,2014年3月,
[4]陳履生:《中國名畫1000幅》,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八月第1版,第5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