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察
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新華網: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表明了中共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開創了黨的建設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加系統地提升到新高度。全會提出: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紀律嚴明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礎。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組織保證;必須自覺防范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種種偏向。
中國脫貧致富助推世界人權進步
《光明日報》:中國致力于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一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向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中國經驗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減貧目標,在當今世界減貧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是全球推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進程中的領軍力量,可以說聯合國制定的“千年發展目標”如期實現,中國功不可沒。
中國開放的文化基因和底氣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地開放,而開放又能促進這個國家更強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但西方列強的開放,大都伴隨著強權、霸權、血與火。歷史上,它們為了滿足不斷擴張的對資源和市場的需求,靠堅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奪。這雖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來的繁榮,但也埋下了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仇恨和發展失衡的禍端。今天,快速崛起的中國如何進一步對外開放?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和模式就是,倡導并積極建設“一帶一路”,必然能夠走出一條與世界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
戶籍改革后如何維護和發展農民權利?
《農民日報》:隨著各地城鄉統一的居民戶口制度的建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成為歷史。這是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劃分,指的是取消了農民的戶籍身份,而不是取消了農業這種職業。只要存在農業這種產業,就會有從事農業這種職業的農民。戶籍制度改革后,我國不是沒有農民了,而是不再有農業戶口了。作為職業的農民,他們的權利和利益必須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
社會撫養費的正當性寓于“反哺”社會
《檢察日報》:社會撫養費存廢的根本,乃是其補償功能能否歸位。倘若社會撫養費征收不能用于“反哺”社會,就不能體現這項收費的公平性,其便因為失去了正當性基礎而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立法除了從行為和程序上規范社會撫養費征收外,更應該厘清這項收費的本質功能,并以補償功能為核心線索,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來科學架構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