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俊杰
發揮政協職能作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文/趙俊杰
今年7月份,阜城縣政協主席張向陽帶領各位副主席及文化科技界委員、農村支部書記委員等19人組成的視察團,邀請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黃維國,對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
一是領導重視,強力推動。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美麗鄉村辦公室主任由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擔任,全體縣級領導每人分包一個重點村,對54個省級重點村全部確定了分包部門。同時,建立了工作臺賬,實行每月一考評一排隊一通報,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每半年進行一次觀摩拉練,確保工作快速推進。
二是思路明確,布局合理。提出了“一片一線一駐地”工作思路,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現代農業、綠色生態、基層建設,對于12個專項行動,明確時間節點,實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同時,做到與景區打造相結合,與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沿主干公路相結合。
三是規劃先行,高標準設計。堅持規劃先行,以招投標方式,請專業規劃設計公司完成了對54個重點村的規劃設計,按照“五個一”和“三個好”工作要求,抓好規劃設計方案的落實,如古城鎮紀莊村圍繞馬本齋事跡重點打造紅色文化,蔣坊鄉鄧屯村圍繞農業重鎮重點打造農耕文化,霞口鎮劉老人村立足百年梨園和靠近京杭大運河的優勢,重點打造鴨梨文化和運河文化。
四是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國家級貧困縣的幫扶資金、國家政策性資金、縣本級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用于美麗鄉村建設。年初,完成了美麗鄉村融資平臺建設,并向市融資平臺提出了1.6億元貸款申請。在多渠道籌措資金的同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垃圾清理,絕大部分省級重點村都參與了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試點,解決了令人頭痛的環境衛生清理難、保持難的問題。
五是聚力實干,打造精品。篩選11個村按精品村標準進行重點打造,組織鎮村干部先后到桃城區、冀州區等地觀摩學習。抽調強有力的干部,駐村進點,夯實責任,聚合人力、物力、財力、智力,指揮在一線、實干在一線、督導在一線,以有力的措施推進建設。各村都以推進項目落實,挖掘文化內涵,強化產業支撐為抓手,11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經過幾個月的打造,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生態的鄉村游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一是持續宣傳發動,發揮精品示范村的帶動作用。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進一步統一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充分發揮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推廣精品示范村的經驗做法,堅持因村制宜,注重文化傳承和產業支撐,注意保持田園本色和鄉土特色,使廣大基層干部群眾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到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和帶來的實惠,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強化規劃引導,促使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化。根據全縣總體規劃,適當參照鄉村歷史文脈、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等。把美麗鄉村建設同鄉村撤并、保留規劃、鄉村旅游景點建設、農村中心村建設、鄉鎮道路建設結合起來,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是強化協同意識,動員全社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強,建設標準高,任務量大,需要各相關部門、鄉鎮的密切配合,主動參與、相互協作,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把美麗鄉村建設好。特別是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創建村,幫扶部門要全力為聯系村提供物質和智力支持,硬化道路、改水、改電等,把一些基礎薄弱的村也打造成美麗鄉村,解決各村之間的建設不平衡問題。
四是發揮主體作用,持續推進發展。堅持把尊重農民意愿貫穿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群眾的主觀意愿,引導、激發和調動群眾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群眾的主人翁精神,使其真正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同時爭取社會支持,制定政策措施,引導工商企業、農民企業家、愛心人士回報家鄉,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建設步伐,推動更多的村建成美麗鄉村。
五是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常態管理。一是健全規章制度。通過建立健全《村規民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公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使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監督和處罰力度。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書,對亂倒垃圾、違反有關規定者給予警告或經濟處罰,建立環境衛生巡查和評比制度,加強工作督察和通報并嚴格獎懲。三是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創新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載體,由縣農工委、縣住建局、縣環保局和縣婦聯牽頭,組織開展美麗家庭、和睦家庭、清潔家庭、綠色家庭、創業家庭評比活動,制定創建標準,實行創建公示。對評為特色家庭的農戶予以表彰,提高群眾創建熱情,增強農戶創建“美麗鄉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打造窗明幾凈的居住環境,做到不僅村莊美,而且庭院美,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