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忻州市農業信息中心
無霜期較短地區的蓖麻栽培技術
王建峰
忻州市農業信息中心
蓖麻為小宗油料作物,為了實現高產高收,文章總結了一套無霜期較短地區的栽培經驗。
蓖麻 無霜期 栽培
蓖麻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油料作物,我國南方到北方都可以種植。但由于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不同,產量懸殊較大,特別是無霜期短,氣溫低的忻州、雁北地區產量更低。這一地區歷史上都是在房前、屋后、地頭、路邊、渠沿或瘠薄的土地上種植蓖麻。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蓖麻優種的出現,廣大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蓖麻。
蓖麻是無限花絮作物,由于品種、無霜期、氣溫、積溫的不同,導致了蓖麻生育期不同。就山西省而論,南部無霜期長,氣溫高,積溫高,成熟早,故生育期短。而中部(包括晉中、呂梁、晉東南地區)無霜期較短,特別是北部(忻州和雁北地區)無霜期更短,氣溫低,成熟遲,生育期就更長。蓖麻從開花到成熟平均溫度只要不低于21℃,就能成熟;否則就延遲成熟。以無霜期140~150天的忻州平川為例,紅稈小串蓖麻從出苗到主莖穗成熟需100天左右,一級分枝側穗則需120天左右,都能成熟;二級分枝側穗則需130~170天之間。這一時期(從7月中旬到10月底),平均氣溫只有17~18℃,成熟大大推遲,降低產量和含油量。如果整枝不正確,二級分枝以上的穗子均難以成熟,這就是當前北部地區蓖麻產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不利的自然環境下蓖麻能否獲得高產呢?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能根據蓖麻對環境變化的要求,找出相適應的栽培方法,同樣能獲得高產。無霜期長、氣溫高的地區產途徑是:適當稀播,采用多留條、多留穗的整枝方法,以單株取勝奪高產。而無霜期短、氣溫低地區的增產途徑則是:增加密度,采用合乎要求的整枝方法,爭取早熟措施。
在氣溫較低的忻州市,蓖麻增產的基礎是密度。但不是越密越好,還要看當地的具體條件。山西省中部或北部高水肥地都可以種植中熟品種青塔蓖麻,畝留苗中部600~800株,而北部要達到800~1000株。紅稈小串蓖麻水肥條件較好中部可畝留700~900株,北部900~1100株,瘠薄地、旱坡地可以放到1100~1500株,極瘠坡薄地還可以只留主串穗,畝留苗2000株,在播種形式上一般采用寬行窄株距,行株比例以3∶3、3∶2.5、3∶1.5、2.5∶2、2∶2和2∶1.5等形式比較好。前四種形式可以在寬行中間套其它作物,增加收入。后兩種不宜間套,間套作物以大豆、山藥、菜豆等為宜。
在密度增加以后,如果沒有相適應的整枝方法,枝葉叢生,通風透光不良,穗小,果稀,推遲成熟,也不能高產。根據忻州市忻府區東曲村試驗,同是高水肥地,都是紅稈小串品種,合理的整枝方法,畝產284千克,9月中旬成熟。不進行整枝的為產只有255千克,生育期相差40余天。雖然整枝但不正確,對產量和生育期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整枝比較正確的主副結合整枝法,畝產平均275千克,生育期為137天;在忻州市平均275千克,生育期為137天;在忻州市不適應的多穗整枝法畝產平均為241.5千克,生育期為157天。
通過試驗和示范,適合于這一地區的整枝方法應有以下幾種。
1.掐尖定穗整枝法
當蓖麻幼苗長也4~5片真葉時,選擇晴天,將植株主莖芽摘去2~4厘米長,留下幾片葉,就在葉腋間長出的枝條中,根據水肥條件和留苗密度,留一級分枝3~4個果穗(好地或密度大的少留,次地或密度小的多留)。計劃定穗定足芽,其它芽條、花蕾一律打掉。這種方法,果穗結的部位低,成熟早,籽粒飽,穗大而均勻。適用于北部地區最低地區。
2.摘主定副整枝法
主要不利用蓖麻分枝力強的優勢,不要主串,以副串奪高產。當主莖花絮剛顯露后,將花絮打掉,然后選葉腋間長出的茁壯一級分枝穗2~4個,將下面所有芽子全打掉(具體留穗與特點與掐尖定位法相同),這種方法成熟早而一致,生長整齊,中部和忻定原盆地可以采用,早收獲后早騰茬整地,在秋風前種好冬小麥。
3.主副結合整枝法
適用于中部和北部的盆地,它的特點是打掉生長勢最強的頭芽,促主莖穗和一級分枝側穗成大穗奪高產。當主莖花絮出現后,立即掐掉花絮下面第一、二個芽子,再從下面葉腋間選留2~3個芽子,以下的芽子全部剝掉,所留芽子都為一級分枝側穗,這樣主側穗開花時間錯開,相互影響較小,養分供應集中,促進主穗成大串,一般長達50~70厘米,最長可達100厘米,結200多個蒴果。副串長達30~50厘米。
4.多穗整枝法
在上述幾種整枝法特定的條件下適當的多留一些穗子,再提高一些產量。它適用于小氣候條件比較好、或采用地膜覆蓋以及其它早熟措施,而且土地肥沃長勢快,密度又不大的地塊。方法是,在原計劃一級分枝果穗出現后,將花絮下面第一個芽子也要打掉,選留緊靠下面的一個芽子成為二級分枝穗,每株最多再增加2~3個,其余全部剝掉。
5.主串增產整枝法
適用于忻州市的山區坡地和瘠薄地,密度在1500~2000株的地塊。其特點是發揮主串增產作用。當主莖長出花絮后,即將花絮下的所有腋芽剝掉,只留一個主串穗,或者在緊靠主串穗花絮下再留一個側穗,每株一主一副,其余全部剝掉。這種方法單株穗雖少,但株多,串大,同樣可奪得高產。
1.抓好播種
蓖麻品種很多,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選擇適宜的栽培品種。在中部水肥較好的地區可用中熟品種青塔,在北部地區就以早熟的紅稈小串為主。如土地肥沃,采用地膜覆蓋也可選用青塔。要遷籽粒飽滿、色澤鮮艷、百粒重高的無病種子。為了早出苗,在播種前用45℃溫水中浸種一晝夜,或用開水浸種3~5分鐘,再用25~30℃水浸泡6~8小時后,撈出后裝在麻袋或用砂覆蓋放在20~25℃的熱炕上進行發芽,種子冒尖時即進行播種。通過催芽播種,可提前出芽7~10天。
2.適期早播
蓖麻出苗慢,在無霜期較短的地區生長更慢,因此要適期早播,一般在地溫穩定在8℃時,即可進行播種。中部地區適宜的播種期在3月下旬,忻定原盆地或北部小氣候較高地區在4月上旬,北部其它地區在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出苗容易受凍。播種過遲,使蓖麻生育期縮短,成熟不好,使產量和含油量降低。
3.地膜覆蓋
土地較好的可以采用地膜覆蓋,爭早熟奪高產。地膜覆蓋具有保溫、保墑、保肥控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經多點試驗,覆蓋地膜比露地栽培早成熟6~12天,平均增產67%,晚熟高產品種和采用多穗整枝法采用地膜覆蓋更有明顯的增產作用。現階段,可采用機械化鋪膜播種一次性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