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英
遼寧省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矮稈耐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楊立英
遼寧省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從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矮稈耐密玉米栽培技術,為其高產提供技術指導。
玉米 高產 栽培技術
玉米是綏中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萬畝左右,玉米靠單株增產已很有限,為了發揮玉米增產潛力,綏中縣推廣優質耐密型玉米,創新玉米種植模式,由稀植向密植發展,追求群體增產,經過三年的示范篩選出遼單565、先玉335、鄭單958、沈玉21等,這些品種株型緊湊、葉片上沖、小雄穗、堅莖稈、低穗位,耐密抗倒,抗病性強,高產穩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選擇土壤pH值6.5~7.0,有機質含量1.5%以上,土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強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塊。宜選擇花生、大豆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同品種玉米連作周期不能超過兩年。
綏中縣春季多干旱少雨,種植玉米地塊最宜秋整地。三年深松一次,深度以30厘米為宜,要做到旋耕、滅茬、深松、起壟一次完成。秋季未整地的地塊,在春季要及早整地,3月15日前后,土層化凍到15厘米時,進行旋耕滅茬,結合施基肥深松起壟鎮壓,做到土壤上虛下實,平整細碎,以利蓄水保墑,等待氣溫回升,適時播種。結合整地畝施優質并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千克。種肥畝施磷酸二銨15~20千克,硫酸鉀5千克;或者畝施用三元復合肥20~25千克。玉米為鋅敏感作物,畝施硫酸鋅1千克。
綏中地區一般于4月中旬,當5~10厘米土層溫度穩定在8~10℃時要搶墑播種,畜力播種采用壟作,機械播種采用平播,及時鎮壓、保墑、提墑,力爭一次播種保全苗。矮稈耐密玉米每畝4000~5000株,如遼單565適宜密度4500~5000株(行距1.5尺、株距8~9寸);先玉335適宜密度5000株(行距1.5尺、株距8寸);鄭單958適宜密度4500~5000株(行距1.5尺、株距8~9寸);沈玉21適宜密度4000株(行距1.5尺、株距1尺)。
最佳選擇是苗前封閉除草。畝用38%的莠去津(阿特拉津)膠懸液200毫升+50%的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對水60~90千克,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土壤較濕潤時進行土壤噴霧。需要注意的是,干旱年份要先澆水后施藥或雨后施藥,適當提高用藥量;有機質含量高的田塊,適當提高用藥量,砂性土質的田塊,適當降低用藥量。
1.苗期管理
查苗補苗,出苗后缺苗較嚴重時應及時補種,缺苗少時可移栽補苗,最好用3~5葉剛出現次生根的大苗、壯苗,下午或雨后帶土移栽,栽后澆水。個別缺苗時,可在定苗時于缺苗的兩端留大小一致的雙株。及時間苗、定苗,利于幼苗健壯生長,培育壯苗,在3葉期間苗,拔除弱苗、病苗。幼苗長到4~5葉時定苗,定苗要嚴格按規定株距留苗,地頭和邊行可適當密些,要留壯苗,去掉病苗和弱苗,通過定苗,確保苗全、齊、勻、壯和既定密度。
2.穗粒期管理
玉米的施肥原則為施足基肥,輕苗肥,重拔節和穗肥,巧施粒肥。應掌握“前輕、中重、后補”的施肥方式。追肥分攻稈肥和攻穗肥兩個時期,拔節后10天內結合鏟蹚畝追施復合肥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促進莖生長和幼穗分化。在玉米抽雄前10~15天追施攻穗肥畝施尿素15千克。在施入攻稈肥或攻穗肥后,要隨即進行中耕培土,既有除草作用,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喇叭口期及時澆攻穗水,此期需水量最大,必須保證適宜的水肥供給,提高根系吸水能力,增加葉片光合強度,促使次生根大量發生,促進雌雄穗正常生長發育,確保穗大粒多。
在綏中地區的玉米生產中,經過藥劑處理的種子,一般在出苗后很少有病害發生,因此,在生長期應側重蟲害防治,且以防治粘蟲和玉米螟為主,在6月中下旬,如平均每百株玉米有粘蟲50頭時達到防治指標,必須及時噴藥防治,用2.5%溴氰菊酯、20%殺滅菊酯3000~4000倍液噴霧把幼蟲消滅在三齡之前;防治玉米螟應在大喇叭口期進行,用“BT”乳油150毫升對水5~10千克噴霧,或于6月下旬每隔7天放赤眼蜂兩次,消滅玉米螟幼蟲或蟲卵,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玉米適時收獲是一項無需增加任何投入的增產措施,當玉米至完熟期,植株基部葉片變黃,苞葉呈黃白色而松散,籽粒變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時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