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敏
[摘要]良好的習作心境會使兒童在充滿情趣、動機蓬發、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寫作。本文嘗試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角度,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良好;心境;作文訓練;水平
心境是一種具有彌散性的,有時微弱而持久的,有時高亢、激動而短暫的情緒狀態,是情感的特殊形態。它對人的工作和生活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只注重學生作文技能的訓練和指導,忽視了創設和優化小學生作文的良好心境,導致許多學生怕作文、厭作文的現象。那么如何扭轉這種局面,盡可能地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增進師生和諧的情感交流,消除畏師感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一種交往過程。師生只要在人格上相互平等,心理上相互容讓,學生才會放開自己。具有良好心理情感的學生,會認為寫作文是一件快樂的事,會帶著愉快的心情走進習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寫作氛圍,消除學生的“畏師感”。
1.放下架子,交流情感
首先,教師要“愛”字當頭,熱愛每一位學生,在學生面前放下“師架”,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創設良好的作文心境的前提。同時,教師在課后應像朋友一樣和學生聊天,在相互閑聊中學生沒有什么心理壓力,就愿意把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展示出來。學生心中有很多故事,每個人的故事多是不同的,整理出來就是一篇優秀之作。我與學生談話之后,就會和學生一起整理當時的談話,有重點地把事情寫下來,這樣學生就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2.尊重學生,培養自信
學生行文過程中,往往有寫不出作文而心情焦慮、壓力大的現象,對此,教師不應求成心切,更不應催促、斥責,而是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水平,尊重學生寫作的方式和體驗生活的方法,積極鼓勵、引導、幫助他們拓寬思路,肯定、贊許他們的努力。對于寫成的作文,教師要善于發現其閃光的地方,帶著欣賞的眼光評價學生習作的潛詞造句、段落安排、開頭結尾。評價的結果不是評出等級和好壞,而是讓學生感受到成功,樹立自信心。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習作氛圍,消除畏文感
作文是“語文各項能力中綜合性最強,難度最高,上升速度緩慢的漸進過程”,再加上小學生生活閱歷少,對生活的認識膚淺,因此,很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對此,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生活情景,調動學生的愉悅情感,開闊其習作思路,讓學生真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1.體驗生活,快樂作文
生活是多層面的。教師要努力創造各種條件引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體驗生活、熟悉生活、美化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認識生活和表現生活的積極性,幫組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引導學生寫身邊的事,說身邊的人,抒內心的情。同時,配合重大節日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利用隊會課召開“談天說地”“我能行”“新聞早知道”等主題活動,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調查訪問,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種植花草樹木,認知植物的生長過程,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活動,體驗勞動的滋味……這些真實、寬松的生活體驗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那草尖上的一滴露珠、門縫里的一縷陽光、不經意中的一個微笑……都能激起學生的寫作激情,勾起學生的聯想,并從眼前的事物悟出文學和人生的真諦。
2.降低要求,自由作文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降低習作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材料,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擬出新穎的獨特的題目,用學生自己喜歡的語言,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裁,展示個性的一面,表達情感。有一次,我以“春天”為話題進行習作教學,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裁寫,學生歡呼雀躍,興趣盎然。教師的松綁,給了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由表達的機會。
三、創設多層次的展示機會,增強成就感
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中認為最精彩的片段,朗誦給同學、教師或家長聽,讓學生自我評價,努力找到寫作的成功點,欣賞屬于“自己”的東西,;用簡潔的語言評價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匯總成冊,向同學展示。根據全班作文的實際情況,每周評出一名作文大王,或挑選班里的優秀作文刊登在班級作文選刊上,推薦校園廣播作為一份廣播材料,讓全校學生欣賞,或者向市、省級刊物上推薦發表。這些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生機與活力,讓他們在活動和競爭中樹立自信心。
教師在創設良好習作心境時,要從多個方面考慮,以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寫和善于想、善于說、善于寫為目的,以此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習作空間,減少寫作的束縛,提高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方衛紅.淺析如何提高學生習作水平[J].語文學刊,2014,(09).
[2]鄭春.互動評改:提高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J].江蘇教育研究, 2009(36).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