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
相機的測光系統對于今天的攝影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如今的相機全都內置了測光系統;陌生是因為大家對它習以為常,幾乎沒人去認真了解它。實際上,測光系統也是隨著相機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照相機剛剛出現的時候并沒有測光表,那時的攝影師完全依靠經驗和個人感覺來設定光圈、快門。后來慢慢有了大家所熟知的“陽光十六法則”,也出現了不同光線下的曝光參數表,還有廠家把這種表格貼(或印、刻)在相機背面。用戶按照表格設定可以獲得大致準確的曝光,而精確曝光仍然只有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才能掌握。當時迫切需要一種能準確測量光線的強度裝置,幫助用戶確定光圈、快門值,以便準確曝光,測光表于是出現了。
最初的測光表是外置式的(圖02)。隨著相機的發展,相機尺寸逐漸減小。將測光表放進照相機里的想法應運而生,于是產生了內置式測光表。
早期的測光表體積比較大,很難放進體積同樣很大的單反相機里,所以最早采用內置測光表的是旁軸相機(包括折疊式的皮腔相機)。同外置測光表一樣,內置式測光表最早也是消光式測光表(Extinction meters)(圖03)。這種測光表無需用電,體積也不大,它上面有個測光孔,還有個可移動的轉盤或撥盤,上面有不同灰度的數字或字母,旁邊有光圈、快門值。將測光孔對準要拍攝的物體,撥動轉盤或撥盤,用眼睛觀察數字或字母,在某個數字或字母處于即將看不見的臨界狀態時找出對應的曝光參數,按照參數設定就可以了。這種上百年前的測光表很多現在還能用,其準確度取決于每個人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觀察角度等,這因人而異,所以誤差比較大。
隨著技術發展,消光測光表逐漸被硒光電池測光表取代。硒光電池(Selenium)是一種見光可產生電流的光電轉換元件,把它與電流計連接,表頭的游針指示就可以在表頭圖標上讀出不同光線下的不同曝光數值。硒光電池感光靈敏、不需要電源供電、成本低,從1920年代開始大量應用在相機上。圖04就是內置了高森(Gossen)牌硒光電池測光表的柯達Retinette相機。
雖然硒光測光表有多種優點,但它也有很大缺陷,一是體積較大,二是非常容易老化,特別是光照時間越長誤差率越大。隨著1950年代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微型測光元件和與其配套的控制電路迅速發展起來,硒光電池逐步被體積更小、更精確的測光元件和曝光控制系統所取代,這就是硫化鎘(Cds,Cadmium Sulfide Cells)測光技術,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外界供電對光產生敏感效應,使電阻值變化并帶動電流表工作。
從1961年開始,日本賓得(Pentax)等
品牌相機先后推出了外接式硫化鎘測光表,通常被放在機頂或者機身的右肩上(圖05)。
05 頂部安裝了外接式Cds測光表的日本賓得單反相機,外觀十分霸氣
最早將Cds測光表內置于機身內是日本Taron公司和美能達公司。前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內置Cds測光的旁軸相機Taron Marquis,而后者則率先推出了首臺內置Cds測光表的單反相機Minolta SR-7。
世界上第一臺內置Cds測光表的旁軸相機Taron Marquis
1963年2月份的美國《大眾攝影》(Popular Photography)雜志中(圖5),介紹了世界上第一臺帶有內置Cds測光的照相機(First Camera with Cds Cell),即是日本Taron公司的Marquis旁軸相機(圖06)。
06 Taron公司的Marquis旁軸相機測光系統介紹
《日本相機變遷》(The Evolution of Jap-
anese Camera)一書中記載,Taron Marquis第一次使用了機載Cds技術;在被譽為“古典相機收藏圣經”的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and Classic Cameras(2001-2002)一書中,同樣稱生產于1962年的Taron Marquis,是世界上第一臺內置Cds測光的35mm相機。Taron公司的英文名稱與以生產鏡頭而著稱的Tamron(騰龍)公司英文名稱僅差一個字母,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日本東京的日本光測機制作所(Nippon Kōsokki Seisakusho),該制作所最初期的產品是NKS快門系統(NKS系統在1940~1942年被日本的另外一家相機生產廠商瑪米亞公司用在了Mamiya Six這款相機上)。 “二戰”結束后,日本光測機制作所改成了日本光測機工業株式會社(Nippon Kōsokki Kōgyō K.K.),并依靠為日本Fujica(富士卡)、Topcon(托普康)等多家相機制造商生產NKS快門而生存了下來。
1955年起,日本光測機工業株式會社開始生產以Taron為商標的35毫米旁軸相機,并在1959年將公司名稱正式改為了Taron(Taron Co.,Ltd.Tokyo)。
Taron Marquis相機的內置式測光表可以讓攝影者在取景器中看到測光結果。比較奇怪的是它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測光結果:如果頂部的小圓圈為紅色是過曝,黃色是欠曝,既不是紅色也不是黃色時,說明曝光正確。其中的“R”和“Y”旁邊的箭頭,就是提醒使用者應該向哪一側調節光圈。(圖07)
07 Taron Marquis相機取景器內測光顯示
Taron Marquis配裝了一枚六片結構的Taronar 45毫米F1.8鏡頭,在那個年代絕對屬
于“大眼睛”了(圖08)。在機身左側Taron
商標旁邊的圓形窗口就是Cds測光口,這個機器只有在快門上弦之后測光才可以工作,這種設計是為了節電。
08 Marquis的Taronar 45mm F1.8鏡頭
Taron Marquis采用了黃斑雙影重疊的測距方式,有意思的是,其調焦標尺被設計在了鏡頭側面的機身前臉上(圖09),而不是像一般旁軸相機那樣設在鏡頭上,多少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09 被設計在了鏡頭側面的Marquis相機的調焦標尺
不過,讓人難以理解的是,Taron公司本身就是靠制造NKS快門系統起家的,但在Taron Marquis相機上卻沒有使用自家的快門系統,而是使用了日本西鐵城(Citizen)的快門系統!Citizen又稱第二精工舍,以生產鐘表著名,和Seiko(第一精工舍)一樣,也兼產相機快門。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由于鐘表廠生產的快門系統名氣更大(很多著名相機廠家包括徠卡都使用第一精工舍生產的精工快門),有助于Marquis的銷量,尤其適合美國這樣國際市場。
Taron Marquis的取景器非常明亮,黃斑清晰準確;過片和調焦順滑,快門釋放力道十分輕柔,總體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當時的售價為79.5美元,相機套為12.5美元。不過,到了1960年代后期,Taron公司便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Taron Marquis相機技術參數:
生產廠家: 日本Taron公司
相機類型: 旁軸相機
上市時間: 1962年
膠卷類型: 35毫米135膠卷
對焦取景: 黃斑雙影重合測距
鏡頭結構: 固定式Taronar45mm F1.8鍍膜鏡頭,6片結構。
快門系統: 精工舍(Citizen)-MVL快門,
速度為1、1/2、1/4、1/8、1/15、
1/30、1/60、1/125、1/250、1/500秒,B門
測光系統: 內置Cds測光
世界上第一臺內置Cds測光的單反相機美能達SR-7
第一臺內置Cds測光的單反相機,是日本美能達(Minolta)公司在1962年推出的SR-7單反相機(圖10)。同時,Minolta SR-7也是美能達第一款內置測光表的單反相機,在美能達公司的宣傳品(圖11)和SR-7的說明書中都有明確說明。
SR-7的測光結果顯示窗口在相機的左肩上(圖12),分前、后兩組光圈數值顯示。前組(近鏡頭側)有1.4、2、2.8、4、5.6幾擋,后組(近機背側)則有5.6、8、11、16、22幾擋(圖13)。不同擋位可以通過按下測光結果顯示窗口后方(機背)上的一個按鈕來進行切換。
12 SR-7的測光顯示窗口在相機的左肩
13 SR-7測光顯示窗口的上、下部分別顯示大光圈、小光圈,一個可以移動的擋板會遮住不顯示部分
作為美能達單反系列的高端產品,SR-7除了內置測光之外,還采用了當時先進的“全自動預設光圈(Complete Automatic Pre-set Diaphragm)”功能。以前的單反相機將光圈縮小時(比如f/8以下),取景器中的景物會變得很暗,難于準確對焦,采用“全自動預設光圈”功能,即使將光圈設置在最小,拍攝者也能用最大光圈取景、對焦。只有當按下快門時,鏡頭的光圈才會自動收縮到之前預設的光圈。
SR-7的外觀簡潔大方,沒有任何冗贅的東西,連閃光燈插座都省略了,為此還特地開發了一個固定在圓形取景器上的閃光燈插座附件(圖14)。
14 固定在取景器上的閃光燈插座附件。這個附件上沒有觸點(見圖12),是冷靴,需要用一根引閃線引閃。
SR-7的操作也很簡單方便,采用了菲涅耳透鏡的微棱對焦屏,同時配置了機械自拍和反光鏡鎖。個人覺得沒有在取景窗中顯示快門速度和光圈值是它最大的不足。不過這一點完全是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美能達(Minolta)公司直到11年后的1973年才在SRT-102上實現了在取景窗中顯示快門和光圈值。
初期與機身配套發售的是一款Auto Rokkor PF 58mm F1.4標準鏡頭;我手中這臺
SR-7不是最初的版本,鏡頭是MC Rokker PG 50mm F1.4(圖15)。按照我查找到的相關資料,美能達鏡頭PF為5組6片結構,而PG則是5組7片。我手中的鏡頭鏡身為金屬制造,用料做工扎實,調焦柔順。實拍感覺分辨率很好,成像細膩,色彩還原比較真實(圖16,17)。
SR-7自1962年問世之后,先后有數個版本,其中變化比較大的是1965年推出的SR-7 V型。另外, SR-7還同中國照相機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淵源,我國上海照相機廠生產的海鷗DF單反相機就是以SR-7為原型仿制而成的。
Minolta SR-7技術參數:
生產廠家: 日本美能達公司
相機類型: 機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上市時間: 1962年
機身卡口: 可換鏡頭設計,美能達SR接口
膠卷類型: 35毫米135膠卷
對焦取景: 五棱鏡取景,對焦屏內有菲涅耳透鏡的微棱對焦環
快門系統: 焦平面布簾快門,速度為1、1/2、
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秒,B門
測光系統: 內置Cds測光
外觀尺寸: 146×95×91毫米,重量約990克
雖然在Cds測光之后,又有硅光等更為先進的測光技術出現和應用,但Cds測光表在相機測光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首次將Cds測光技術內置于相機之中的相機也會被那些喜愛古典相機的愛好者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