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明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
陳凱明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廣播電視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播途徑和手段不斷更新,傳統媒體發展受到了極大沖擊,電視新聞節目面臨極大的挑戰。但新媒體環境下,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媒體的發展為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本文深入分析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電視新聞節目策劃改革方案。
新媒體;電視新聞;節目策劃
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發展和普及,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越來越少。據調查,近年來我國電視新聞收視率降低了約20%[1],電視新聞收益率也逐年降低。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改革電視新聞節目、提高收視率成為電視新聞策劃人關注的焦點。在電視新聞節目策劃中注入新媒體的活力,用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改造勢在必行。
電視新聞節目策劃,是指在保障新聞時效性和真實性的基礎上對新聞節目報道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技巧進行選擇、設計。好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能夠極大地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提高其收視率。在傳統媒體的上升時期,電視新聞工作者并不注重電視新聞節目的策劃。近年來,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沖擊下,電視新聞節目策劃顯得尤為重要。電視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內容編排的新穎、報道技巧的精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節目的收視率。但現階段,我國的新聞節目策劃存在不少問題。
2.1 受眾人群以老年人為主
與新媒體不同,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節目其受眾主體多是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群生活比較穩定,思維方式比較傳統,不再追求新刺激和新體驗,更喜歡待在家里觀看電視新聞節目。且現階段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多以國計民生為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更契合中老年人的思維方式,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決定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應以中老年人為主。
2.2 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
電視新聞節目以時事新聞、國計民生為主要內容。且播放形式單一,與其相對比,新媒體的出現豐富了媒體傳播內容和形式更符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2.3 對電視新聞節目投入相對較少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新媒體當中,對電視新聞的投入大大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缺乏先進人才;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策劃的技術和設備落后、陳舊。這直接導致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受到影響,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
要想電視新聞節目突破現階段的發展瓶頸,在新媒體環境下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必須對電視新聞節目策劃進行改革。
3.1 組建新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小組
應該加大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投入力度,幫助電視新聞機構組建新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小組。電視新聞節目的策劃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一個電視新聞節目的策劃集中體現著整個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小組的智慧。因此,想要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策劃水平必須組建一支具有獨立思想、高度創新能力的策劃小組。這就需要引進大量的先進人才,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可以培養自己的特色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新媒體人才為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3.2 創新策劃思維,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品牌
電視新聞節目策劃都以國計民生為主要內容,報道形式刻板,千篇一律,已經形成思維定式,毫無創新可言。電視新聞節目策劃必須轉變傳統的策劃思維,立足其穩定的群眾基礎,融合新媒體思想,增加新聞媒體內容,拓寬受眾群體,制定新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方案,打造自己的獨特品牌,形成獨具特色的電視新聞媒體平臺。
3.3 創新傳播方式和技巧
電視新聞節目必須融合新媒體的發展優勢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在融合過程中,必須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因此,必須在其傳播方式和傳播技巧方面進行大力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取得一定的競爭力。筆者認為,電視新聞節目應該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官方網站,發展在線收聽的新模式;同時,探究大眾需求,在新聞報道中加入激發觀眾興趣的內容。另外,通過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傳獨具特色的節目和音頻,更大程度的擴大影響范圍,吸納了更多的觀眾。
3.4 讓觀眾參與到新聞節目當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自身的主體意識逐漸曾強,不再滿足于只是電視新聞節目的觀眾,更渴望參與其中。因此,在策劃當中,必須加入節目與觀眾的互動環節,在策劃當中可以打造討論型模式,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讓觀眾參與其中。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觀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可提高節目的關注度。觀眾在積極參與過程中,能夠使策劃人員發現新聞節目存在的不足,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為了實現節目與觀眾的有效互動,要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創新,可以在節目中滾動播出觀眾的留言與短信內容,從而促進新聞互動性的提升。
3.5 電視新聞節目與新媒體間相互合作
盡管新媒體環境下,給傳統媒體造成一定影響,但這兩種媒體存在自身的劣勢與優勢。電視新聞節目既要面對新媒體給自身造成的沖擊,也要與新媒體合作,改善自身的劣勢。與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相比,傳統媒體電視新聞節目具備強大的人才隊伍及新聞采訪權,同時具有諸多的攝錄播設備等,這能夠確保新聞節目具備權威性和全面性,而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內容缺乏,導致收視率低。然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具備多元化特征,這一點是電視新聞節目無法比及的。若將兩者緊密結合。例如,在微博、微信、互聯網中開設專有的電視新聞節目平臺,重新整合編排電視新聞節目,在新媒體平臺的作用下,向全國觀眾播放,這樣,滿足了觀眾實時觀看新聞的需求,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新媒體環境下,還可開設電視新聞節目微信、微博、論壇和貼吧等互動平臺,讓觀眾積極參與其中。將電視新聞節目與新媒體結合過程中,要遵循正確輿論原則,以宣傳輿論、紀律為導向,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從而保證新聞節目平臺的權威性。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進入瓶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吸納新媒體的發展優勢,對電視新聞節目策劃進行全面改革,創新策劃理念,運用新聞傳播技巧,豐富新聞內容,才會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1]王勁鋒.“一帶一路”戰略下電視新聞魅力提升的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5,1(14).
[2]陳曉武.電視新聞傳播節目故事化傾向現象與人文關懷的滲透[J].新媒體研究,2015,1(18).
[3]殷地樓.全媒體競爭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突圍[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