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優生
(作者單位:梅州日報社)
網絡媒體環境下紙媒的困境和出路探析
曹優生
(作者單位:梅州日報社)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已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然而,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報紙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重要形式之一,與網絡媒體的競爭愈益激烈,但兩者的界限也在逐漸模糊,共同發揮著信息傳播載體的重要作用。作為傳統的紙質媒體,如何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打破困境,探索出新的發展空間,就成為當下各大紙質媒體競相討論的現實問題。
網絡媒體;紙媒;優勢;出路
1.1 管理問題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改變了紙媒對信息的壟斷局面,使得所有人都能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紙媒的“千篇一律”首當其沖受到挑戰。在這樣的網絡媒體壞境下,紙媒管理觀念受到了重大沖擊,管理者不能一味強求或者控制網絡媒體多聲音的表達,而應該采取措施進行疏導,在貫徹正確輿論導向的大前提下,鼓勵群眾對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由此盡可能占據輿論的主導權。
1.2 時效問題
網絡媒體的發展導致重新界定紙媒新聞的時效性迫在眉睫。網上傳播的新聞沒有截稿時間,幾秒鐘就能刷新一次。面臨如此快速的網絡速度,紙媒靠搶時間搶新聞取勝的傳統方式變得越來越沒有成效,在爭搶時間上紙媒無法與網絡媒介相抗衡。
1.3 信息容量及單向傳播問題
單份報紙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有限,雖然為應對當前激烈的競爭,主流大報都進入到了厚報時代,但是版數再多的報紙也有容量邊界。再者,報紙信息通常單向傳播、銷售,與讀者幾乎沒有互動性,這種傳播方式阻礙了受眾的主動介入。而現代社會信息更新迅速,信息量大,隨著民主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多地期望參與到信息的交流與互動中,而報紙承載信息有限、缺乏及時互動性的特點,已無法滿足新生代的要求。
1.4 讀者年齡趨于老化
調查顯示,紙媒受眾的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中外報業的發展都有類似的傾向。據北京市某個重點中學的調查,一個班的學生有1/3的人不看報,與之對比鮮明是,年輕人已習慣從互聯網上隨時隨地獲取新聞及相關信息。
雖然網絡的出現給報紙媒體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給紙媒帶來了機遇。以下列出幾點建議。
2.1 深度挖掘信息,推陳出新、揚長避短
所謂深度,就是新聞報道除了角度要抓得準外,還要內容充實,要有調查、有思考,而不是淺嘗輒止。報紙媒體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挖掘信息深度,提升信息質量。當下的網絡媒體,其發布的信息大多更新及時,信息量大、信息內容豐富,這是報紙媒體所不及的。對于《三湘都市報》而言,對關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與民生服務等內容相關的報道是彰顯其重要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例如《三湘都市報》副刊的出版,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三湘都市報》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策劃了“尋找家園深處的珍藏”“我與自然”等大型文化專題報道,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并成為2014年度中國新聞獎的少數文化報道作品之一。2014年1月21日,《三湘都市報》又開辟了以《你幸福嗎?》為主題的特刊。由此可見,《三湘都市報》以發行副刊的有效形式增加報道版面,彌補了新聞及時性上的些許不足。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正是要滿足信息的及時更新以及滿足網絡群體閱讀者對信息求快求新的需求,網絡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內容大多都很簡單,問題挖掘淺顯,這正暴露了其不足,正因如此,《三湘都市報》采用專題、特刊的大篇幅報道,通過長時間的跟蹤和調查,使得專題報道更具有說服力,論據的充足也博得了更多讀者的認可,深層次的報道使其在“時間”“質量”這場戰役上,不僅擊敗了網絡媒體由于搶時效造成的深度不足的缺點,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含金量,使報紙更具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2.2 巧妙植入廣告,名利雙收
紙媒有廣泛的信息資源,正好可以為網絡媒體提供新內容和素材,再者,報社具有龐大的信息采集網,有實力派出采集加工人才,而且紙媒有一定的品牌資源,一些著名紙媒機構在廣大受眾心中早已樹立了良好的傳播形象,例如人民日報,紙媒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已有的品牌價值,巧妙地將信息與廣告相結合,獲取發展的利益。
2.3 利用新媒體,戰勝新媒體
面對網絡媒體諸多優勢的挑戰,國內不少報紙雖然建立了電子版和網站,但是成功的不多,主要是因為其照搬平面媒體的內容,更新速度比較慢,沒有體現出網絡傳播的特點和優勢,也無法吸引較年輕的讀者。要想獲得成效,需要具備以下特點。首先,要比印刷版的反應快捷,每日(周報)或每時每刻(日報)更新網站內容,特別是遇到突發性事件要及時更新。其次,要有一個對外開放有活躍度的讀者互動區,建立微博、博客、論壇等平臺,讓讀者對報紙內容以及各種事件發表意見。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紙媒魅力猶存,新媒體的發展潮流不可阻擋。在筆者看來,鑒于雙方獨具的優越性,在網絡時代下,只要做好“報網互動”的發展運營模式,紙質媒體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發展。
[1]黃楚新.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發展的創新策略[J].中國報業,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