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琳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輿情研究中心)
網絡吐槽現象的輿論引導策略研究
張成琳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輿情研究中心)
網絡吐槽作為公眾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在表達民意訴求的同時,也帶來了破壞網絡正常秩序等諸多弊端,適當的輿論引導有利于排除吐槽文化的負面影響。本文對網絡吐槽的興起和特征進行了探析,并就如何對網絡吐槽現象進行輿論引導提供了應對策略。
網絡吐槽;輿論引導;策略
吐槽一詞來源于日語,就是日本的“漫才”中的“突っ噫み”。“漫才”相當于中國相聲,其中的吐槽者就是專門找茬,指出對方話語中的錯誤,達到喜劇和諷刺的效果。與文學語言不同,人們在吐槽時傾向使用口語化和情緒化的詞句表達,并善用當反諷等修辭手法,通過言非所指、表意與內涵偏離而達到諷刺效果。此外,視覺時代下的人們傾向于隨意拼貼文字和圖片以達到刺激性效果,表情包正是此類吐槽的突出代表。吐槽文化作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公眾釋放壓力和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公民吐槽方式的過度娛樂化容易導致民意訴求的偏離,吐槽文化的濫用還對網絡輿論的正常秩序造成威脅。掌握吐槽文化的特征和規律,適當對其進行適當的輿論引導,有利于保證吐槽文化正面效應的發揮。
1.1 過度消費娛樂導致民意訴求偏離
人們利用吐槽表達民意訴求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娛樂的深淵中,憑著一股“將娛樂進行到底”的力量,用各種文本和手法創造新的吐槽方式,編造段子和制造表情包等,盡情享受玩弄文本所帶來的樂趣,漸漸忘記了生活的煩惱和彰顯民間話語權的初衷,吐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麻痹的副作用。吐槽原本的抵抗力量在各種娛樂狂歡下消磨殆盡,真正的民間輿論方向也淹沒在一片段子和表情包中。
1.2 破壞網絡正常秩序
大規模、無組織的吐槽現象易導致網絡群體性沖突,對網絡的正常秩序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一種所謂的“微博觀光團”現象在微博屢屢出現,而所謂的“微博觀光團”往往是由對某事件較為關注的網民自發組織而成,他們通過在事件相關主體的微博下進行評論以表達訴求或宣泄情緒。如在某些事件中,不少網民自發到相關媒體微博進行評論,甚至在一些重要事件報道下留言,嚴重干擾輿論的正常秩序。
1.3 損害官方部門形象
互聯網的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有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更廣闊空間,也越來越接近馬克思所說的“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吐槽對象也逐漸從生活的日常瑣事上升至對官方部門的無限吐槽中,官方部門不再披著高高在上的圣衣,逐漸成為民間戲謔的玩物,誠然,草根階層的民意訴求對官方部門的不作為起到了輿論監督作用,但互聯網時代的網絡吐槽更像是一場全民的狂歡,由吐槽衍生的一系列網絡語言暴力更嚴重損害了官方部門形象。
2.1 全面搜集信息,掌握輿情動態
網絡吐槽現象有一個積累到激化的過程,如果不對其進行適當的輿論引導,各種帶有傾向性和苗頭性的言論將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網絡語言暴力也將難以得到遏制,帶來一系列破壞性影響。如果相關部門能及時搜集一些動態性的輿情信息,并分析其背后所隱含的民意訴求,便能有效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具體而言,相關部門可以組建一支專業的情報信息員隊伍,努力獲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輿情信息,形成一個覆蓋廣泛、立體全面的網絡體系。此外,還要通過對輿情的分析,敏銳地察覺當前的主要矛盾、公眾意見集中的領域和他們的利益訴求,優先對公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回應,有效遏制不良輿論的蔓延。
2.2 及時回應民眾訴求,化被動為主動
大多數的網絡吐槽在官方部門的沉默中愈演愈烈。官方部門的集體性失語或反應遲鈍,小道消息趁機而入,民眾訴求得不到回應,使其憤怒情緒極易被點燃,吐槽也逐漸發展為難以遏制的網絡語言暴力,嚴重破壞了網絡輿論的正常秩序。倡導信息自由流通,增加社會透明度有利于官方部門在網絡吐槽狂潮中化被動為主動。官方部門及時公布權威消息,對發揮輿論的“首因效應”、主導輿論發展方向起著重要作用。
2.3 發揮意見領袖的引導作用
雖然,在信息透明時代,信息的傳播無需經過“意見領袖”,但其在輿論引導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容忽視。網絡吐槽現象中,微博大V們化身為段子手,以幽默反諷的話語表達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諷刺,獲得網民的附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大V們是網絡吐槽的發起者,并對吐槽的發展趨勢起到了主導作用。相關部門應不斷發現和尋找網絡中的“意見領袖”,并積極與他們溝通交流,化解雙方的對立情緒,努力平息吐槽風波。
[1]吐槽.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zH0PDm86XOgKjINLWq__ l6fY AO-b1rCgc3wZDr21dW6Db24I9Z saY HCcAxwEL2pZ CWnPIju0X GVYCXhJsxvK
[2]張恒君.“吐槽”正流行[J].語文月刊,2013(4).
張成琳(1992-),女,四川內江人,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方向:新聞媒介與新媒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