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國內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研究
張 凱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近幾年,伴隨著不斷高漲的“影視熱”,以影視劇為基礎的衍生品開發產業逐步引起了各國的重視。目前,我國影視文化的衍生品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基于此,本文以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界定為切入點,分析當前我國影視劇衍生產品開發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重要性,探析國內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策略。
影視衍生產品;開發;對策
影視劇是一種形式特殊的商品,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以開發影視劇衍生產品為主要環節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急速展開,而影視劇衍生產品也發展成集經濟價值、文化價值、使用價值、收藏價值于一體的文化創意品。
衍生產品這一說法最早應用于金融業、商業范疇,是雙方建立在金融商業領域的合作關系,通過原有的基礎資產來衍生出未來有價值的產品。在影視業,影視劇衍生產品指借用影視劇中的視覺形象,經由專業研發人員設計生產的一系列與其密切相關卻又可用于買賣的產品,也稱作影視產業延伸。它可以是一種品牌、一部DVD、一首歌曲、一本書、幾頁畫作、各種游戲玩具、幾類角色模型、幾種首飾服飾,甚至是飲品、文具等影視衍生產品;當然,也可以是創意餐飲、主題咖啡館、記憶旅館、原景書店、KTV、影視公園以及拍攝地旅游類服務型產業等影視延伸而形成的文化增值品。
當今,好萊塢影視模式在影視劇的收益模式上已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中國影視劇衍生品的開發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喜羊羊》《熊出沒》《爸爸去哪兒》《小時代》等系列衍生產品都有所突破。盡管這樣,諸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仍缺少除植入廣告之外的開發生產,中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尚未形成有價值的深層次市場擴展,依舊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日用服裝飾品玩具、流行音像圖書海報、原樣珠寶佩飾、同款場景模擬游戲等影視劇周邊產品的開發。
當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種類日益繁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的是創意,有的是娛樂甚至機械復制,本文將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大體分為兩種等級。一種是以影視劇作為特定產品進行開發的一級衍生產品,如《何以笙簫默》《英雄》《甄嬛傳》《花千骨》等圖書產品等書籍、光盤、影視音樂制品等。第二種是基于影視劇深層次的設計創意,如時尚服飾、流行配飾、日用禮品玩具等學生用品、廣告游戲、影視物資拍賣、影視拍攝地旅游開發乃至建立創意型獨特性公園等。
現階段,我國的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還在起步階段,影視產業的鏈條尚未完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影視衍生產品缺乏市場檢驗;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集中在如書籍刊物出版,CD、DVD發行,影視頻道播映等無法大規模生產和銷售的行業領域。與國外影視收入中影視劇衍生品市場的巨大收益相反,國內的票房、收視率才是收益主體。這也直接導致我國的影視劇衍產品雖處于開發探索階段,雖然部分產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影視業在整體開發方式上仍略顯單一,我們急需打破這種尷尬情況,盡快找到突破口。我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缺乏本土化自主品牌、缺乏產品消費欲、缺乏準確的市場定位、開發分配比例失衡、缺乏充足的資金儲備、屢禁不止的盜版仿冒等。
IP是近年來開始在影視娛樂圈頻繁出現的名詞,具體是指將某物衍生、改編成一切與之相關的東西,它可以是一篇小說,幾頁漫畫,也可以是一張圖片,一個品牌,當然,也可以是一個人,其與影視劇衍生產品的概念極其相似。聯系當前國內影視劇衍生產品開發現狀的不盡人意,我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要“怎么做”就顯得至關重要,影視劇的IP化也在推動著我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
3.1 有“意”為之
在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需有“意”為之。在影視劇制作初始、產品的生產和推出以及播出后的繼續發酵,都值得我們投入一定的意識,其包括產品的產業化意識、品牌的開發意識和用戶的體驗意識。
3.2 有“新”為之
我國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要注重創新,用新的方式創造用戶新的體驗。創新影視衍生產品與其實體的契合度,注重品質創新;影視劇衍生品的獨創理念是影視經濟的重要贏利點,要注重理念的創新;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是一次關于文化的創意之旅,而創意的主體就是人才,要注重人才創新。只有做到上述幾點,才可以開創我國影視業衍生產品開發的黃金時代。
3.3 有“力”為之
影視衍生產品在開發時有可能涉及國家層面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問題,在我國,我們必須要依托國家的法律、經濟力量來實現影視劇衍生產品的開發。首先,在文化產業方面,要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其次,要把國家的政策和大量資金投入作為依托,為其產業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和動力。
[1][法]尚·布希亞.消費社會[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美]史蒂文·瓦戈.社會變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胡志峰,李繼東.中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三大問題[J].現代傳播,2010(6).
[4]石淼.談我國電影衍生產品開發—兼論衍生產品對文化產業的推動[J].今日南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