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帥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
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研究
鄭國帥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
近年來,新媒體不斷崛起,在社會的發展思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也得到了相應的轉變,從傳統單方向的新聞信息傳遞,演化為如今的多方向,橫向與縱向的傳播方式,為新聞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中,成為社會事件信息的提供者和監督者。公眾對參與到社會事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如何做好新聞敘事已成為當前新聞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想要發揮新聞的社會影響力,就要詳細研究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模式的方法,從更深層次的方面把握新媒體對新聞敘事模式的影響。
新媒體;新聞敘事;模式;研究
在這個民眾參與度逐漸提升以及個性化需求逐步加深的時代,新聞敘事模式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新聞敘事模式需要新的改革與發展,新聞敘事模式逐步呈現出多元化、多方向的特征,新聞工作人員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分析新聞敘事模式發展的社會需求,以及新聞敘事模式的自身特征,不斷調整新聞敘事模式的方式,以適應社會變遷產生的新的需求。新聞媒體需要發揚優秀的文化精神,減少文化的負面影響,將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模式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傳統的媒體以倒錐形的新聞敘述模式為主,新聞傳播的方式有限,傳播的范圍受到地理位置以及時間的控制。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敘事模式增多,比如網狀結構、橄欖球結構等;新聞的傳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打破了時間以及地域的限制,進而,新聞傳播的主體增多,信息之間的交互增強。
目前,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社會的組織結構都受到巨大的沖擊。在微信、QQ、微博、互聯網等眾多移動網絡興盛的時代,處理好新聞敘事方式的轉變與發展,對社會監督、民主法治具有重大的意義。現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信息交互的重要平臺,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經濟發展迅速。同樣,互聯網信息的傳遞也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認知。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要利用現代信息傳遞的途徑,拓展新聞媒介的敘事方式與手法,加強對社會價值觀、人生觀的正確引導。同時,新媒體的新聞信息宣傳非常重要,政府應當對此加以重視,深入了解新媒體發展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完成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2.1 新聞記者主導下的橄欖形新聞敘述模式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新聞信息的要求不斷提升,除了要求新聞具有較高的傳遞速度外,還要求新聞能夠符合公眾的個人興趣。因此,新聞的發展模式需要多元化,改變以往快速排列的狀態。以記者為主的新聞敘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簡訊,簡訊能夠將新聞產生的時間、地點等重要信息以簡明的形式表現出來,傳遞速度快,內容簡單明了,使信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廣泛傳播。簡訊以其反應快速、內容簡單,因而備受好評。二是反應,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事件能在較短的時間做出反應,公眾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事件的相關信息,然后對其進行監督。產生的監督行為能有效提升事件負責人對待事件的態度,加強有關責任人對事件的重視程度。簡訊的快速傳遞能獲得人群的廣泛關注,產生群體效應。新聞參與者有權利轉發或者評論該新聞,提升大眾與新聞、政府之間的交流,引導輿論的發展方向,對事件的相關方產生壓力,促進公平公正執法。三是評論,當新聞事件已經得到人們的充分關注之后,新聞事件就會向橫向發展延伸,進一步加深對事件的評論,通過向人們闡述事件發生的背景、內部原因、外部原因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等,使人們正確認知該事件,從而進一步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推動社會法制化進程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由新聞記者主導下的橄欖形的新聞敘述模式,通過簡訊、反應、評論三部曲的變化,實現新聞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
新聞輿論的傳播者能夠通過強大的信息傳遞網絡,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論而不受到控制,傳播者對熱點問題的態度能影響社會民眾對該問題的態度和想法。正確、客觀的社會新聞輿論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傳播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當今社會,具有誤導性的新聞輿論會對社會思潮、價值觀以及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由此就凸顯出正確輿論傳播的重要作用。正確的新聞輿論需要新聞媒體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以客觀、真實的態度對待社會熱點話題,進而影響社會民眾對事件的看法。引導人們在知法懂法的范圍內享受和維護自身的權利,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體現黨和政府的主體地位。
2.2 多元素推動之下的多元新聞發展敘事
多元化的新聞敘事模式是新聞媒介發展的表現,多元化發展可以提升市場活力,增強人們的新聞體驗。新聞媒介的多元化使得不同媒介之間相互借鑒,借助他人的力量完善自身的短板,將新媒體的力量發展到最大程度。多元化的敘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字。文字一直是新聞發展的主力軍,文字在新媒體的應用中也發揮著巨大的優勢。不論現代科技如何進步,公眾依舊需要文字作為新聞傳遞的載體。嚴謹的文字敘述能有效傳遞客觀的信息。但是文字亦有枯燥的缺點,在新聞發表的過程中常常會以文字結合其他的方式豐富新聞內容,以鮮活的元素吸引受眾,保障公眾對文字的新鮮感。二是圖片,圖片能有效還原現場事件,給公眾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在新聞發表的過程中,合理運用圖片能展示新聞的真實性,提升其關注度。與文字相比,圖片更具有新穎性,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此,圖片在新聞媒介的傳播過程中意義非凡。三是視頻。與前兩種元素相比,視頻更容易展現事件發生的現實場景,帶給觀眾以新鮮的視覺體驗,但是視頻的觀看受到網絡等條件的限制,如果觀眾處于網絡覆蓋之外的區域,就無法觀看視頻。因此,我們要發揮新聞的特點,為公眾提供不同環境下的新聞展示,讓新聞的傳遞更加有效全面。以上三種方式的有效結合能幫助新聞媒介更好地宣傳新聞信息,給公眾帶來更多新穎別致的視覺體驗。
2.3 新媒體語境之下的網狀新聞敘事模式
在網狀新聞敘事模式下,新媒體的發展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重大事件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形成以新聞媒介為中轉站,上到政府、下到公民的網絡信息結構,公民與政府同為敘事主體,信息的雙向交流形成龐大的信息網絡。在網絡新聞敘事模式當中,民眾既可以成為新聞的觀看者,同時又是新聞的發布者,新聞通過不同方式的傳遞,逐漸加深民眾對事件的了解程度。
另外,網狀新聞敘述模式更多地加入了新型的傳遞方式,凝聚了多元化的傳播手法。其具有開放性、交互性的特點,眾多的組織團體或者社會民眾個體都可以參與其中,即主體的多元化。主體多元化促進信息的充分表達,眾多信息的凝聚,更加深入地探尋事件真相,促使新聞內容不斷接近事件真相。此外,網狀新聞還具有碎片化的特點。這主要由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方式更為多樣,很多信息尚未得到證實就已經被傳遞出去。另外,還有很多是人們為了追求事情真相,先發制人,以尋求新聞傳播的力量將事件的原貌逼出水面。在開放式的網絡新聞中,人們可以將自身所知道的信息發布出去,綜合大家的整體信息還原事件的真相。當然,很多信息的信息源較少,只能采用碎片化的報道方式,然后逐步加深信息的披露,還原事件真相。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語境下,新媒體為新聞的敘事模式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式,形式多樣,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新媒體促進了新聞敘事模式的橫向與縱向拓展,個性化定制服務的增多,更加滿足當前社會對新聞的需求。但是,要想讓新聞傳遞得到更有效的發揮,就需要對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述模式進行更科學的分析和研究,為進一步提升新聞敘事能力提供方向。
[1]皋玲.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新媒體研究,2015(23).
[2]溫曉明.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戲劇之家,2015(14).
[3]王博仟.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探究[J].青年時代,2016(3).
[4]王蓓露.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
鄭國帥(1967-),男,漢族,河南鞏義人,本科,河南電視臺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節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