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婷(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電視真人秀的本土化策略探析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
黃怡婷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奔跑吧兄弟》,作為一檔從韓國SBS電視臺引進的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從2014年10月在浙江衛視播出后,就受到了各方好評。本文從四個角度出發,分析跑男為何在第一、二季節目獲得成功的基礎上,難以在第三季本土化的過程中實現更大的突破,并為其提出破冰的建議,從而為節目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個參考與指導。
真人秀;本土化;奔跑吧兄弟;跑男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于2014 年10月10日推出的一檔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自開播以來就迅速占據熱播榜首。第二季的收視率更是持續走高,連續創下收視率破4的驕人成績。然而,面對第三季首播僅為2.56%的收視率,跑男的本土化之路似乎并不順暢。
“所謂國際電視節目本土化,就是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經過改造,使之成為我國社會制度、文化道德標準能夠接受,并受到我國電視觀眾喜愛的節目形態的過程?!?海外綜藝節目本土化程度決定其能否在中國電視市場上取得成功。
電視是西方的舶來品,我國的電視節目在整體上難免落后于許多發達國家,因此,版權的引進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同時,也能通過引進他國先進的技術,利用其內容制作上高度產業化的優勢,通過不斷學習和借鑒,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2.1 節目形式直接照搬,內容缺乏新意
對于引進版權的節目而言,想要取得長久發展,必須得在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因為“本土化之路”并沒有預期設想的那么簡單。《跑男2》節目開發的諸多新游戲,就受到了觀眾的熱捧。比如,在第二季第十期“楚漢之爭”節目中,跑男團和節目嘉賓被分為兩派,分別代表“將”“車”“炮”“馬”“象”“士”“卒”等棋子,并根據象棋的游戲規則來進行最后的撕名牌大戰。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象棋,通過節目組的再創造和加工,以新穎的游戲機制加入到“楚漢之爭”這期節目中。
《跑男3》在節目的創意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僅僅學到了“形式”上的內容,未能制作出與原版“神似”的節目。在2015年11月13日兩大音樂偶像天團“一片空白 VS Men in Black”這期節目中,在寫字板、聽歌識曲搶話筒和演唱會對決等游戲環節上,與韓國原版《Running Man》節目高度相似。寫字板環節曾出現在2015年6月21日的節目中,聽歌識曲搶話筒環節曾出現在2011年7 月31日的節目中,最后兩大天團PK也同樣以演唱會的方式展開,這個環節也曾在2014年9月28日的節目中出現過。游戲環節的高度相似,讓許多《Running Man》的粉絲感到失望,原本的期待度也不如那些原創的游戲。
2.2 傳統文化元素成噱頭,節目的框架編排松散
對于國內的制作團隊而言,我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節目在本土化過程中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第二季的《東廠大戰錦衣衛》這集節目中,節目組從明朝歷史上獨特的“廠衛”制——東廠和錦衣衛對權利的爭奪中得到啟發,以“廠衛”制為主題,衍生出皇帝派發給兩隊尋找玉璽的任務,在尋找的過程中,歷史上東廠與錦衣衛的爭奪就被凸顯得淋漓盡致。在其他幾期節目中,還有“楚漢之爭”“白蛇傳說”“敦煌大劫案”等歷史元素的加入。
然而,第三季首播節目同樣利用了歷史元素,但卻未能收獲開門紅。原因是節目組在本土化的思考中缺乏內在嚴謹的邏輯性和編排能力。第三季首播節目在洛陽錄制,以“武則天派殺手刺殺牡丹”為主題,衍生出尋找殺手、保護牡丹的任務,本期節目雖如以往一般利用了傳統文化的優勢,但致命的地方在于節目游戲與節目主題嚴重脫節,未能將游戲的設置如行云流水般貫穿于節目的始終,使得節目的整體框架和內在的邏輯性顯得松散、零亂。
2.3 跑男團七人組及節目嘉賓的藝能感不足
“藝能人”,即“以搞笑為特長或有較強搞笑能力的藝人,主要為娛樂節目主持人、節目中的搞笑藝人等”。2在韓國原版《Running Man》中,每位藝人都有其自身清晰明確的定位。劉在石的穩重機智、李光洙的“長頸鹿”綽號、金鐘國憑借強健的體魄被賦予“能力者”的稱號、宋智孝和Gary負責“周一情侶”CP、HAHA就負責低能和搞笑。藝人的藝能感被最大限度的開發,使得節目中的角色深入人心。
《跑男》在經過兩季的節目錄制后,除了隊長鄧超的藝能感得到普遍認可之外,其他幾位的藝能感都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在第三季“兩大音樂天團對決”節目中,李晨作為能力者“大黑牛”的優勢因節目游戲環節的調整——取消撕名牌環節而被無視,那么,他本身的劣勢就被放大,在“聽歌識曲搶話筒”環節,因其自身對音樂了解甚少,李晨在這一環節的前半部分幾乎成為透明人,對節目的貢獻甚少。藝能人作為節目的核心人員之一,優缺點的極度不平衡將會影響綜藝節目的整體效果和水平。
2.4 廣告植入傾向明顯,商業化痕跡過重
“植入式廣告,指受商業利益驅使而有意識地使商品或服務及其品牌名稱、商標、標識等信息隱匿在媒介內容中,以期影響消費者內容的活動。”3綜藝節目在廣告植入的方式上需要考慮觀眾的心理,從而確定廣告植入的時長和廣告植入的位置?!杜苣?》第一集節目,共有12個商業廣告植入,冠名商美麗說HIGO、優信二手車的廣告更是在整期節目中一直出現。節目組更在節目游戲的過程中,專門拍攝跑男團成員和嘉賓喝廣告商所提供的飲品的行為,這種刻意為之的拍攝和剪輯讓觀眾十分不滿。除此之外,節目組在邀請嘉賓上,也傾向與正在熱映的電影團隊合作,有時被邀請來的明星與節目主題不夠匹配,就導致團隊成員與嘉賓在游戲環節中的默契度不高。
原版節目《Running Man》也有品牌贊助,但韓國綜藝節目的制作團隊將節目的全部重心放在了節目內容、游戲等核心環節的設計上,利用遮蓋或者后期處理的方法,將節目中出現的各大服飾品牌的商標、贊助的廣告宣傳欄隱去,觀眾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節目中,不必受到廣告宣傳的影響。《跑男3》第二集,更是無視觀眾的存在,將美麗說作為提問環節的問題之一,如此明顯的廣告植入,讓許多觀眾倍感無奈。
3.1 新鮮、靈活的節目形式,凸顯國內創新軟實力
《奔跑吧兄弟》在節目形式上,不應局限于韓國原版《Running Man》已有的情景主題設定和游戲設置上。首先,應從我國本土受眾群的心理著手,利用大數據的調查方式,準確定位觀眾的興趣點。從主流觀眾群的成長經歷、童年回憶出發,制作出能夠喚起主體觀眾群集體意識的節目,從中不斷拓寬節目的受眾群。在第二季首播節目中,節目組就借用了80后年輕觀眾對動畫片《圣斗士星矢》的美好回憶,制作了以“圣斗士”為主題的節目,所有成員和嘉賓均以片中人物的造型亮相,迅速在網絡上刮起一股懷舊風。“除了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節目播出的同時,在微博端熱門話題榜上,近半壁江山是與#奔跑吧兄弟#相關的話題,主話題的閱讀量飆升到了144億”。不能僅從原版中復制出與當期節目貼近的節目游戲,這種“偷懶”式的做法,只會讓節目的觀眾群一步一步流失。其次,節目組要開發團隊的創新能力,不要僅將節目的視野局限在既定的空間范圍內,要學會找到新的“著力點”,從更高的級別和視角來制定游戲的情節,結合既有的人物定位,開發新型游戲,讓節目的戲劇性貫穿節目的始終,憑借高質量的制作水準虜獲觀眾,凸顯制作團隊的軟實力。
3.2 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實現節目整體編排的文化價值
節目組可以仔細考察并將各地的風俗民風、地理特征與節目的主旨相融合,形成自身獨特的外在節目框架,還可以從歷史上流傳已久的經典傳說、詩詞歌賦中提取精華,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形成一條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節目品格,內外雙重的主線構建,既可以使節目不流于俗,還可使其兼具娛樂性和人文性價值。此外,還可以借助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使其與傳統相結合,將現代與歷史的特點貫穿在游戲中,使得各環節的內在線索和邏輯更加清晰明了,整體編排更具可看性。比如,第二季第三期中的“麻將連連看”就借助了當下熱門電子游戲“連連看”的游戲規則,4并與中國傳統的麻將文化相結合,實現了節目的文化價值。這些優點在第三季中并未得到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導致節目的收視無法與第二季比肩。
3.3 逆向思考,以短補長,間接突出藝人的藝能感
綜藝節目在最初的策劃階段中,就已有預先的人物性格設定。制作團隊可以采取逆向思考的方式來激發創意,逆向思考法就是“顛倒法,通俗一點說,就是不按牌理出牌,把問題顛倒過來思考的一種激發創意的方法”。5從而將藝人們身上的缺點挖掘出來,將本是短板的特點合理利用和加工,使之成為人物身上獨有的優勢,這種優缺點的反差性越大,往往越能讓觀眾出乎意料。比如,跑男第一季度中的“we are伐木累”,本是鄧超英語發音的劣勢,卻被節目組合理加工成令觀眾難以忘記的標志性口頭禪。節目組應該多挖掘老隊員不為人知的個性,如此才能讓觀眾固守節目的大本營,并從中獲得樂趣。
3.4 根據節目的情境和場合,有效、自然地植入廣告
《跑男》的廣告贊助數目很多,為了滿足各個廣告主的利益,節目組采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植入廣告,通過廣告出現的次數和頻率潛移默化地擴大了廣告的知名度。這樣的方式,受到許多觀眾的詬病。節目組應該從觀眾的立場出發,根據節目的具體游戲環節、情景設置的背景和主題、節目的隊員和嘉賓的角色定位出發,在觀眾和廣告主之間的杠桿上找到最合理的平衡點。一旦這個杠桿發生傾斜,那么節目的整體效果將大打折扣。如何合情合理的植入廣告,是真人秀節目在接下來的發展道路上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隨著我國真人秀節目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海外優質綜藝節目將進入中國,用以滿足廣大觀眾的娛樂需求。那么,將海外節目引入中國,將面臨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對于電視節目的制作方而言,他們將面臨“本土化之路”上的重重困難和挑戰。本土化之路,如果只是簡單照搬和復制原版節目的形式和節目框架,那節目的未來將令人擔憂。要想在本土化之路上走得順暢,就得抓住“本土化”的核心——創意,向海外的優秀團隊學習節目的制作理念和方法,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創造性地研發和加工,使得節目能夠贏得廣大觀眾的認可。電視真人秀的“本土化之路”任重道遠,亟待國內優秀的制作團隊來解決這一困境。
[1]俞虹,肖妍琳.引進、走進、跨進——海外電視模式版權引進機制本土化生存研究[J].南方電視學刊,2012(5).
[2]王秋燕.韓國綜藝節目《R unning Man》特色分析[J].東南傳播,2013(10).
[3]許繼峰.《奔跑吧兄弟》:超越電視文本的現象價值[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8).
[4]謝滌葵,劉曠.用真人秀模式打造現象級電視節目——以《爸爸去哪兒》為例[J].電視研究.2014(6).
[5]李星儒.真人秀節目:狂歡下的冷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
[6]朱劍飛,李赫斐.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轉型[J].當代電視,2015(9).
注釋:
1 張利生:《國外電視節目本土化管見》,載《電視研究》2009年第8期,第47頁。
2 袁靖華:《電視節目模式創意》,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年版,第242頁。
3 喻國明等:《植入式廣告:研究框架、規則構建與效果評測》,載《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4期,第7頁。
4 俞杭英:《<奔跑吧兄弟>:做出中國味道》,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年第8期,第47頁。
5 張靜民:《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頁。
黃怡婷(1995-),女,福建泉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