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爽
(作者單位:惠州電視臺)
電視節目主持人服飾造型分析
楊 爽
(作者單位:惠州電視臺)
電視媒體和廣播、報紙、雜志等媒體相比,最大的不同和優勢就是它是集聲音和畫面于一體,有聲有色,可以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個節目及整個頻道的形象代言人,觀眾在看電視時,關注點并不完全局限在節目本身,而是會下意識地先審視主持人的形象,并以此來對節目及頻道形成自己的判斷。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面對電視觀眾時,除了要賦予觀眾良好的聽覺享受外,還要在視覺上為觀眾呈現出良好的形象,而且其展示和傳遞的不僅是節目品質,也包括了主持人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品位,不僅可以展現出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也能夠體現出主持人的內在性格,因此,主持人對服飾造型的把握對電視節目的完美呈現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個人形象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主持人;服飾;造型;審美
1.1 服飾也是一種語言符號
語言是思維和表達的最直接的工具,而服飾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更是一種有效的表達符號和傳播符號。服飾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文化品位和氣質風格,通過一個人的衣著、服飾能夠基本判斷出其性格、年齡、職業、審美情趣、生活方式等,所以服飾這種特殊的符號其實是一種很強烈的、可視的交流工具,是一種不可小覷的語言符號。特別是對于電視主持人來說,觀眾“入眼”的第一元素就是服飾,服飾是一種非常有力量的無聲語言,一套得體的服飾加上其他表達手段,有助于節目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能充分展現主持人的個人形象。
1.2 得體的服飾有助于提升主持人形象
形象是指一個人的相貌、氣質、行為及思想等共同反映出來的綜合整體。從原始社會開始,服飾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否認,服飾在不同時代,無論起到哪種作用,它都在人物形象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服飾更是如此。從事播音主持工作十多年,常常和同事們一起評品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端莊大方的、親切嫻雅的、簡潔干練的、活潑可愛的……,當然也有品味低俗的、不倫不類的。如同“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一樣,筆者認為“沒有丑主持人,只有服飾造型失敗的主持人”,恰到好處的服飾造型設計,可以在第一時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獲得好感,提升形象。
1.3 準確運用服飾語言可提升傳播效果
主持人作為電視節目連接觀眾的橋梁紐帶,其形象不僅僅是個人的主觀行為,也是節目和電視觀眾之間進行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傳播工具,是電視傳播的一張“活名片”,主持人的形象彰顯著電視欄目的風格品質,所以說主持人的服飾本身就是一種傳播行為。通過主持人的衣著打扮、服飾造型,觀眾可以判斷節目的性質、定位、風格和特色,合適恰當的服飾搭配可以幫助主持人更好地融入主持的角色當中,能夠促進節目內涵的表達和情感的傳遞。因此,塑造和提升主持人形象氣質,對于電視節目本身、以及節目所在頻道甚至整個電視臺的形象都有著重要意義。
2.1 服飾造型與欄目特點、風格不協調
不同的電視節目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特點,對主持人服飾形象的要求也不同,主持人的服飾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突出個人風格,但是只要是在電視節目中,前提都必須是符合節目特點、服從節目需要。也就是說服飾造型都要首先服從于節目需求,其次才是追求和體現個性,主持人必須根據節目需要而選擇正確、規范的服飾。但是有一些主持人在選擇服裝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穿這身衣服好不好看,能不能把自己顯瘦一點、顯年輕一點、顯時尚一點,過于強調個人主義,而忘記了節目的定位,導致主持人與節目完全不搭、嚴重脫節,造成觀眾對節目和主持人都不能產生認同感和肯定感。例如,一個穿了一身非常嚴肅的正裝的主持人,主持一個少兒節目,或許這個主持人在節目之外穿一身職業裝是非常有個人魅力和感染力的,但是在少兒節目中,主持人形象和節目風格特點完全脫節,不但無法和節目有機融合,也不符合小觀眾們的審美期待,既沒有親和力,更沒有吸引力,甚至會“嚇跑”小觀眾們。
2.2 服飾搭配不協調,缺乏細節考究
隨著如今電視節目形式的不斷創新及觀眾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節目主持人服飾的選擇比從前更加多元化,主持人在服飾的搭配上也有很多大膽的嘗試和創新。但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時,也有很多主持人為了刻意追求創新和個性而不顧基本搭配原則,造成不合理的“創新”,搭配不協調,甚至出現奇裝異服。一些別出心裁的搭配和設計不但沒能錦上添花,反而是畫蛇添足。例如,一個民生新聞節目的男主持人,穿深藍色的西服,白色襯衫打底,但是因為節目比較輕松、口語化播報,所以主持人選擇了不系領帶,襯衫扣子也留兩個沒有扣上,這樣就不是很拘謹,更有一種親切感。其實這樣的方式并無不妥,但是同時該主持人又覺得西裝的款式比較單調,顏色也不夠鮮艷,整個畫面顯得太沉,所以在西裝上衣口袋加上了一塊裝飾的方巾,作為點綴。但就是這個加了方巾,整個服飾形象看起來就不和諧了,因為西服方巾無論是使用場合和折疊方法都是很有講究的,這種西服口袋巾一般適用于非常正式和嚴肅的場合,而且使用的同時應該系上領帶,所以這種不夠考究,不夠協調的創新反而不合適。
2.3 主持人服飾過于低俗
由于電視節目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特別是綜藝娛樂節目,讓主持人有了更加多元的服飾選擇空間,一些主持人在服飾搭配上也經常是費盡心思,努力讓自己以更美、更吸引人的形象展示在觀眾面前,但往往容易因盲目追求時尚和個性,造成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此外,低胸禮服、深V禮服、超短裙等過于暴露的服裝,不但使主持人在節目中變成了游離的一部分,也暴露出主持人素質和修養上的缺失和不足,所以主持人絕不能為了追求“亮眼”而迎合低級趣味,導致倫理失范。
2.4 主持人服飾問題出現的原因
2.4.1 審美能力有待提高
審美能力是指一個人對美的欣賞、品味、創造的能力,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沒有哪個主持人愿意自毀形象,出現服飾造型不協調、不恰當的問題,一定不是主持人的初衷,而是由于主持人自身審美能力不強、審美水平不夠造成的。近些年,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隊伍迅速壯大,主持人整體素質也是良莠不齊,有一部分主持人缺乏審美素養、審美水平不高,造成主持人服飾形象欠佳、設計造型引發爭議。
2.4.2 盲目崇尚外來文化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主持人受“哈日”“哈韓”影響,一些主持人崇尚外來潮流和時尚,堅決不穿“老氣過時”的服裝,其實追求時尚無可厚非,展示個性也不應反對,但是時尚靚麗并不等同于潮、性感、另類,而是要適度,有原則有底線。主持人的服飾、造型不能完全照搬模仿國外潮流,特別是一些新聞類的節目,夸張的染發、蕾絲、豹紋雖然是一種時尚,但卻并不適合,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脫離基本原則,都要把握好度。
2.4.3 缺乏科學指導
目前,我國有大部分電視臺對主持人的著裝、服飾造型等雖然有要求但是并沒有專門的部門或人員進行監督和指導,所以主持人的服飾造型都是以個人行為為主,一般都是靠個人的判斷來對自己的形象進行把握,主持人怎樣根據節目確定自己的風格定位、怎樣搭配協調得體完全是對主持人個人審美能力的考驗,因此,這樣的“自由選擇”也是目前主持人形象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
3.1 提高主持人綜合素養,加強審美教育。
主持人對自己服飾造型的把握能力取決于其綜合素養和審美能力,而主持人的審美能力又是由眾多因素構成的,如價值觀念、審美閱歷等,而且主持人的審美風格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加、實踐的積累不斷地變化、重塑,所以主持人要通過個人努力,盡可能用審美的眼光對生活進行細致地觀察,用心感應各種事物潛在的美的因素,不斷提高個人的審美情趣、欣賞品味,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3.2 尊重并引導觀眾的審美需求
每個時代的觀眾都有不同的審美需求及欣賞習慣,觀眾是電視節目的衣食父母,觀眾的審美需求也是電視節目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代言人和靈魂人物,任務之一就是要拉近節目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因此,要充分考慮觀眾的審美需求,并對觀眾的審美需求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觀眾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層次復雜,年齡、職業、文化水平等存在諸多差異,欣賞習慣和審美趨向當然也是多元化的,所以這里所說的尊重并不等同于一味迎合。電視主持人還肩負著文化傳播、價值引導的使命,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服飾對觀眾有雙面的引導作用,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服飾造型會給觀眾造成負面影響,積極向上的服飾造型能夠傳遞給觀眾正能量,所以對觀眾的審美需求既要尊重、又要引導。
3.3 應建立科學、規范的形象管理機制
電視節目主持人服飾造型是電視畫面中最直觀、最醒目的非語言符號,主持人恰當得體的服飾造型直接關系到節目的品質和媒體形象。所以各級電視媒體都應提高重視,切實加強對主持人形象的指導和監督,建立科學、規范的形象管理機制,促進主持人形象建設朝著規范、專業的方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