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燕
(作者單位:巴中市廣播電視臺)
提升“四性” 增強“四力”
——從《陽光問廉》的實踐談輿論監督報道
周明燕
(作者單位:巴中市廣播電視臺)
巴中《陽光問廉》作為四川21個市州中首創的全媒體直播節目,始終堅持現場質詢不彩排,直面矛盾不回避,使干部受教育,讓群眾參與、監督、得實惠,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成為巴中黨委政府重視和信任、群眾歡迎和喜愛的輿論監督品牌。
2015年12月18日,省紀委在巴中召開全省總結推廣《陽光問廉》工作會議。2016年3月16日,《陽光問廉》節目研討會在成都召開。這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首次對市級電視臺的節目召開研討會。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紀檢監察報、新華網等高度關注,相關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評價。
《陽光問廉》其成功之處,筆者以為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緊扣中心,選準主題
《陽光問廉》通過在電視、電臺、網站、報紙開設專欄,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微博、QQ五種渠道,廣泛搜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節目主題。《陽光問廉》自開播以來,先后圍繞“鑄利劍·正風紀”“聚焦民生·高揚利劍”“聚力正風肅紀·護航扶貧攻堅”“法治陽光行動”“紀律面對面”“擔主責·踐承諾”“護航脫貧攻堅·保障民生民利”等主題,開辦了8期節目。
1.2 正反典型,導向鮮明
《陽光問廉》通過信訪舉報“篩”、監督檢查“找”、案件查辦“挖”,選定多發、易發、普遍的典型問題,曝光一個典型,解決一類問題;通過尋訪具有引領性的先進典型,樹立一個標桿,帶動一方風尚。如通過曝光“住洋房吃低保”的問題,全市開展了低保評定專項整治,清退“人情保”“關系保”1610人。如通過選樹優秀“第一書記”熊正庭,同時曝光“干部結對幫扶走樣”“扶貧互助資金送禮”等問題,推動全市調整“第一書記”130余人,引領帶動全市駐村干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
2.1 多元參與
《陽光問廉》分問題線索征集、記者暗訪調查、全媒體現場直播、問題督查督辦四個環節。考評團成員通過自主報名、組織推薦等方式產生,由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和熱心群眾組成,其中熱心群眾占比70%。
2.2 互動參與
《陽光問廉》從刊發主題到直播問廉,群眾都可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并及時反映具體問題。在直播中,針對短片反映的問題,場外群眾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互動,并隨機抽點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答復。考評團對被問干部的回答進行滿意度測評,未達到60%的,必須再次作答。同時,及時匯總問題,逐一落實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并通過子欄目《陽光反饋》向社會公開公示,讓互動得以延伸,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真正打破了群眾參與監督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信任監督、愿意監督、敢于監督,群眾的獲得感更加真實,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2016年第三期《陽光問廉》直播節目首次走進平昌縣云臺鎮龍尾村三十二道梁,以“擔主責·踐承諾”為主題,重點圍繞黨委中心工作、“244”專項整治、維護民生民利進行問廉互動,使節目更接地氣、更能傾聽民意。
3.1 構建“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
媒體監督、群眾監督和紀檢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既是監督模式的創新,也是監督方式的整合,凝聚推動了問題解決的合力。“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截至目前,《陽光問廉》共督促整改問題241個,問責163人,其中,對59人黨政紀處分,對104人運用免職、誡勉談話、批評教育、約談函詢等方式進行了問責。
3.2 突出宣傳服務
《陽光問廉》把前期搜集的反映強烈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作為素材,在嚴格保密的前提下,設置尖銳的問題,通過提出犀利的問題,對干部的工作及其作風進行檢驗。《陽光問廉》節目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點評嘉賓來問來答,確保及時發出權威解讀以占領輿論高地,在政策解讀中體現服務。既點到根源,又提出有針對性的專業建議,幫助被問干部找到問題整改的突破口。干部親切地視《陽光問廉》為業務提升的助推器、強化管理的催化劑、直面媒體的大講堂、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1)在議題設置上,把握好時機。省、市委作出關于扶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后,《陽光問廉》先后開播兩期節目曝光了扶貧資金管理、項目工程質量、工作責任落實等問題。2016年歲末的《護航脫貧攻堅》節目直播期間,接聽熱線電話85通,短信、微信微博、網頁跟帖等215條,直播網頁、無線巴中、掌上巴中APP點擊量23.1萬人次,全市干部群眾通過電視、電臺、網絡、戶外LED等全媒體收聽收看,當晚電視收視率為6.39,收視份額為11.75,居當晚20:00至22:00所有落地和地面頻道首位。
(2)在節目定位上,打破了過去批評類報道單項的傳播方式。除了記者的暗訪調查,還有公眾的調查;不僅有演播室的訪談,還有考評團成員的深度參與。
(3)在節目形態上,多方發問+評論。直播現場設置點評嘉賓和媒體觀察席。由主持人單方發問,改為主持人發問、問廉代表團發問、主問廉嘉賓發問。三方發問,問得更明、更準、更狠,可謂切中要害。形式的創新,帶來問廉效果的提升。
(4)充分運用了電視的特點,保持一種節奏,構成一種氛圍。暗訪短片通過足夠的吸引力把受眾引到現場,呈現事實,揭示本質。主持人質詢有底氣,現場的干部作出承諾、評判成員作出判斷時有堅實的依據。節目層次豐富,既有懸念又有情節,更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