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春
(作者單位:丹東廣播電視臺)
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體現
馬曉春
(作者單位:丹東廣播電視臺)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已逐漸進入到媒體融合時代,其中專題片為了有效地適應現代電視媒介的發展趨勢,其也需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審美價值,以不斷促進其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主要對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體現進行了一定的分析與探討,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視專題片的發展。
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專題片;審美價值;體現
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專題片的制作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主要包含畫面、解說、字幕、配音等多種表現元素。其中,這些元素的共同表現才使觀眾理解專題片的內容,并使觀眾獲得了感官上的享受。因此,在提升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的過程中,其需滿足以下幾個基本屬性。
1.1 內容的真實性
內容的真實性是電視專題片的一個要點,對于專題片來說,其中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對時刻變化中的社會生活做出的及時、客觀和真實反映,因此其中也包含著相應的人文情懷,而真實性卻是專題片的靈魂所在,無論是其中的敘述畫面還是抒情畫面,其都必須滿足一定的真實性。只有真實情景的呈現以及真實情感的表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觀眾的共鳴,使電視專題片富有生命力。
1.2 細節的豐富性
在電視專題片中,優美的畫面和感人的情節也是其中的基本元素,而其中情節的出現則表示專題片中就有細節的展現,也正是由于這眾多細節的存在,才使整部電視專題片表現出不一樣的魅力。由此可見,豐富的細節對電視專題片的表現效果具有直接的聯系,其不僅可以使其中的人物形象表現得更加生動、具體,也能更加深刻地反映出真摯的情感變化,并將整部作品中的各個要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引人入勝,進一步升華了作品的主題。
1.3 優美的意境
為了給觀眾營造出唯美的視覺形象,電視專題片還需注重加強意境的展現,其中意境的營造需首先根據前期畫面的拍攝來進行一定的加工,與新聞畫面不同,電視專題片的畫面需在展現相關信息的同時給觀眾提供美的享受。因此,專題片中的畫面需要結合意境、情調,并通過適當地選景、構圖、用光和造型等多方面的作業有效地開展。其中,在此時作業的基礎上,專題片還可運用富有指示和象征意義的空鏡頭來給觀眾留下想象的空間,這對增強作業的感染力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電視專題片主要展現的是“視”“聽”融合的藝術效果,其中視覺效果是對生活形態的還原,而聽覺效果則是對視覺形象的說明,以加深人們對作品的感受。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專題片的審美價值,人們還需對電視專題片的重要構成進行一定的分析。
2.1 準確到位的解說
對于一部電視專題片來說,其中的解說對該作品的表現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解說的過程中,播音員需嚴格掌握作品的意圖,并將自身的思維與感受融入作品當中去,以通過融合多方面的因素來實現準確到位的解說效果,以此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如對于不同作品來說,其所包含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樣,因此播音員需根據不同專題片的主題靈活進行解說作業,以通過用情飽滿、高亢有力、語勢磅礴等感情基調進行解說。其中,對于電視專題片來說,不同的解說風格會展現出不同的審美價值。
2.2 選用恰當的音響
電視專題片中的音響主要包括同期聲、現場聲和其他音響等。對于不同的專題片來說,聲音會使畫面變得更為立體,從而使聲音和畫面互為關聯。其中,同期聲、現場聲是伴隨著專題片中的人物故事和事件的發展而運行的,而其他聲響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地增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渲染環境氣氛的作用,并增強畫面的真實感和表現能力,這對實現專題片的審美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3 科學合理的配樂
在電視專題片中,音樂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符號,其可以直接表達藝術的思想內涵,因此在實現專題片的審美價值時,人們還需加強該作品的配樂效果處理。其中,專題片的音樂主要是通過旋律和畫面的融合進行展開的,以充分傳遞一種情感的氛圍,從而利于人們感受其中的意境。在進行配樂作業中,所采用的音樂需和作品的內容相符合,且音樂的綜合基調也需和作品的情感相一致。此外在作品表達情感的時候,其需根據情節的需要增強音樂和畫面的層次感,從而實現音樂與畫面內容的一致性。由此可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電視專題片可以實現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在媒體融合時代,為了有效地實現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人們需對當下電視專題片中的各個要素進行一定的分析與處理,以通過充分結合各方面的內容來有效提升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從而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感官視覺上的享受,且對促進電視專題片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張海榮.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專題片的審美價值體現[J].新聞知識,2015(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