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萍
(作者單位:貴州盤縣廣播電視臺)
中小電視臺全臺網解決方案
楊金萍
(作者單位:貴州盤縣廣播電視臺)
本文首先對中小電視臺現狀展開分析,而后進一步對全臺網的實現核心技術加以討論,以期促進電視臺節目管理方式地改進和工作效率地提高。
中小電視臺;全臺網;實現
近年來,各級電視臺都步入了數字化的行列,網絡化改造在需求和技術兩個方面的帶動下不斷深入。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的采編播存管等業務系統已經逐步取代傳統制作工藝成為電視臺節目制作的主流模式,并且在“十一五”期間,就已經將廣電中心數字化定為2020年遠景目標。由此可見,對于廣電事業而言,數字化、網絡化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于中小電視臺而言,其資金和技術都相對比較欠缺,因此想要實現數字化,搭建全臺網,首先應當對其現有狀況有所深入了解。
當前環境下,中小電視臺的前期設備仍然以中低端為主,但是后期設備的選擇趨于多樣化。在數字化領域,即便是中小電視臺也已經實現了初步的數字化,因此當前中小電視臺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應當是如何將這一進程深化,同時考慮到網絡化是當前實現全臺網的必然選擇,因此對于發展網絡化數字化系統,其態度都十分積極。除此以外,中小電視臺由于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在項目建設中通常都保持良好的務實心態,專注于細節,進一步將這些業務落實在中小電視臺的業務環境之中,卻會呈現出一些與大型電視臺不同的特征。
首先,雖然數字化已經得到初步實現,但是隨之而來的“數據孤島”問題卻日漸突出。由于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小電視臺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是分階段展開的,不同階段引入的技術及構建起來的業務系統都會略有不同,因此造成了“數據孤島”狀況。在這種背景下,雖然節目的制播質量有著顯著提升,但是傳統的制作方式并未能夠得到完全淘汰,工作效率仍然較低。不同的“孤島”獨享資源,從而造成資源在不同“孤島”之間無法共享,進一步加劇了資源浪費狀況的產生。因為共享方面的問題,同一個素材在不同的存儲空間中均有備份,進一步降低了節目數據自身的價值。其次,整個系統分階段實施,還會從技術層面造成各個子系統的網絡結構、文件格式、數據庫、用戶管理和存儲系統等的不一致,從而給業務整合形成阻礙。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小電視臺資源網絡環境中業務流程的整體低效,并且也會使傳統業務向數字化業務轉型的過程中出現舉步維艱的局面。
全臺網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涵蓋了從素材采集、節目制作、資料存儲、內容分發到節目播出的諸多環節。對于中小電視臺而言,全臺網的規劃應當面向實際環境,引進成熟的全臺網技術,實現統籌部署。
對于主干平臺而言,全臺網多采用基于SOA的雙總線應用集成架構,將基礎支持平臺、業務支持平臺及業務系統都綜合其中,其中前兩者形成主干平臺,負責全臺網的互聯,并且為各個業務系統提供用戶認證、服務注冊、轉碼、遷移、智能監控、數據交換與流程控制等服務。具體而言,基礎支持平臺由基礎網絡平臺及系統軟件平臺兩個部分組成,負責網絡環境中信息的存儲、管理及安全等,為各個業務板塊的互通提供數據鏈路,并且實現數據的訪問控制。業務支持平臺多采用SOA體系的ESB和EMB雙總線,由兩個總線及控制平臺等組成,支持Web Service、FTP目錄文件監測等多種互聯互通接口方式,能夠實現面向全臺網異構業務在主干平臺上的集成,從而展開基于平臺的統一操作。在該平臺環境下,不同的業務通過服務接口實現與平臺的連接,并且通過ESB調度實現對于EMB中遷移服務器的調度,最終實現不同業務板塊之間的有效互聯。而業務系統,即網絡話采編保存管業務系統,主要負責收錄傳送/遠程傳輸、新聞制作、后期制作、媒資管理、廣告編播、演播共享及總控播出等相關業務功能的實現。
在全臺網的架構實現方面,目前采用的中旬存儲技術及網絡運行技術主要包括三種,即FC-SAN、NAS和IP-SAN。其中FC-SAN在帶寬方面表現良好,能夠同時支持上百個編輯站點并發操作,但是相對而言并不經濟,因此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對于中小電視臺而言,更多考慮后兩者。而IP-SAN基于IP協議運行,并且繼承了FC-SAN大容量開放式存儲的優點,其最大存儲讀取速度能夠達到300MBps水平,能夠支持中等規模制作網絡的高效運行,如果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分布式部署,則可以進一步實現性能的優化。實際工作中,對SAN和NAS進行集成,將SAN確定為網絡技術核心,并且在關鍵業務系統的主機和存儲設備之間采用SAN技術,構成網絡存儲。這樣的網絡環境能夠實現核心業務系統的高效率高可靠性運行,并且基于IP的技術模式能夠實現更為便利的部署。
全臺網的應用對于電視臺節目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影響,實際工作中必須深入分析環境需求特征,合理部署,才能獲取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