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敏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
關于廣播新聞互動節目的探討
華 敏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型媒體與觀眾之間互動成為時代的潮流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報道顯得越發單一化,因此勢必會被逐漸淘汰。現階段,媒體的報道采用短信、微信、電話、微博等實時跟蹤報道模式已被人們所接受。然而,廣播與電視屬于兩種不同的傳播介質,在新聞報道工作中又與其他音樂類、文藝類有所不同,由此可見,廣播新聞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一定存在著自身的優勢。
廣播新聞;互動節目;互動模式
近幾年,隨著新型媒體的不斷涌現,呈現出快速性、及時性、共享性的新聞傳播趨勢,對傳統的廣播新聞模式造成很大影響。而廣播作為運用時間最長的新聞報道媒體,被人們稱之為“弱勢媒體”“老年媒體”等。對此,廣播從事人員應在新媒體行業的不斷沖擊下,積極改善自身的劣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促進廣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1 對廣播新聞聽眾進行調查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年齡、職業和收入等因素的不同對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廣播新聞媒體應與相關政府研究機構合力開展聽眾人員調查工作,尋找人們之間存在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簡便的研究方法,為更加細致化地了解人們之間交流方式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廣播媒體應在新聞播報之前采用新型的節目播報方式,提高人們對廣播新聞節目的關注度。
1.2 不同的廣播新聞應采取不同的報道模式
如今,在某省最受歡迎的一項廣播新聞節目應屬于《一路暢通》,根據該節目的主持人提供的一手資料,在節目播報的2個小時之內最多收到聽眾短信2 000條,之后逐漸的下減到1 000多條,直到現在該節目收到聽眾短信500條,其中還存在大量與節目無關的新聞。
《一路暢通》——根據節目的名稱就可判斷這是一檔實時播報城市交通新聞的節目,主要報道時間是在人們的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時期,每個時間段為2個小時,這是在該地區收視率最高、市場活動份額最大的一檔廣播新聞王牌節目。然而,相較于該座城市2 000多萬人口數量而言,所有種類的廣播聽眾占300萬人口左右,還不足整個城市人口數量的1/6,所占分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于這一問題,廣播從事人員應該保持頭腦冷靜,仔細的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現階段新媒體行業的逐漸發展,對于信息的發布和傳遞不只依賴于廣播,例如:微信、微博、博客和貼吧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對廣播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廣播行業應采取新形勢的新聞播報模式——互動式,選取合適的新聞報道內容,運用專業的新聞主持人,建立網絡共享平臺,對人們提出的問題播報人員可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注重新聞編輯人員、新聞播報人員與聽眾之間的情感互動,站在聽眾的角度對新聞進行報道。
1.3 對于不同類廣播新聞應采取不同互動模式
這對這一問題的論述,我們仍以《一路暢通》為例進行說明。新聞播報不僅是對國家新聞的傳遞,更是對情感溝通、人文主義關懷的體現,在報到時,可以采用互動式的模式勾起人們內心的情感。例如:“今天是冬至,說說自己心中最好吃的一頓餃子是什么時間?和誰在一起吃?現在還在一起嗎?”“記憶中最熟悉的一張笑臉!”“我最想×××的一件事。”對于新聞節目而言,若利用上述的話題來進行節目互動,則使廣播新聞的播報專業性不強,同時,其節目的競爭力也會遠落后于其它道路交通播報節目。廣播新聞因其自身擁有普遍性、客觀性的特點,與互動式新聞報道的個性化、主觀化的理念相違背,造成二者在運用過程中出現了矛盾,更加不利于廣播行業的發展,對于如何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廣播從事人員首要解決的問題。
廣播從事人員對多媒體時代的特點進行分析,設定所用人都對網絡形式的溝通感興趣,人們對信息的傳播關鍵詞為:參與、分享、主觀表達三種形式,但由于廣播新聞自身先行傳播的性質,對聽眾參與的時間和空間都有一定的限制,難以完美的實現“參與、分享、主觀表達”發展目標,甚至在幾年之前,網絡時代剛剛興起,有人認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會對廣播行業起到抑制作用,但隨著近幾年的數據顯示,廣播行業不但沒在競爭力嚴重的今天走向滅亡,而是有漸漸發展的趨勢,聽眾對全新形式的廣播新聞有了充分了解,帶動了廣播行業的快速發展。
廣播新聞實行的互動節目方式不是偶然現象,因現階段是信息化發展的時代,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借助新型的節目互動方式,才能為聽眾提供“全天候、無時差”的服務。廣播新聞報道的內容主要來自于城市的現狀、社會發展趨勢及對國家相關政策的解讀,為聽眾創造一個與有關部門直接溝通的橋梁,創造一個了解國家相關政策的環境。
[1]趙鈺佩.廣播新聞互動節目研究——以鄭州新聞廣播為例[D].鄭州:鄭州大學,2014.
[2]張紅力.廣播新聞節目中的傳受互動[J].新聞與寫作,2014(4).
[3]李昌虎.廣播互動節目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廣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