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婷
(作者單位:遼源廣播電視臺)
新聞采寫中的人本理念
王廣婷
(作者單位:遼源廣播電視臺)
新聞工作應貼近大眾生活,這樣才能體現出新聞采寫中的人本理念精神,而且這樣的新聞報道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新聞工作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新聞報道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本文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新聞采寫的人本理念,一是人本理念應堅守的原則,二是在新聞采寫中應如何堅持人本理念。
新聞采寫;人本理念;原則與策略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體現。新聞記者在新聞工作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為人民大眾服務。在采訪和進行報道時,要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和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做好新聞采寫工作。
1.1 知情同意原則
知情同意原則是新聞采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進行新聞報道的基礎。所謂知情同意原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第一是知情,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采寫之前,應明確告知被采訪者或其親屬,在采訪過程中,應明確表明自己的身份或是和被采訪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提前告訴被采訪者所要采訪的內容和此次采訪的目的。采訪之后所整理的資料和導報情況也應告知被采訪者,這些都是被采訪者有權所知道的,即采訪要遵循人本理念的精神。第二是同意,新聞工作者的采訪必須得到被采訪者的同意,采訪之后所整理的資料也應得到同意才能報道。如果被采訪者不同意,那么,采訪的內容將全程保密。知情同意原則體現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隱私權、人格尊嚴權等,是人本理念和人文關懷的具體表現,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
1.2 遵循制度原則
新聞工作者只有遵循所規定的規章制度和辦事程序,才能使新聞采寫工作有章可循、合理規劃新聞采寫過程。新聞采寫工作面對的是大眾群體,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要從大眾中獲取新聞,并對大眾群體負責。在新聞采寫報告中,新聞記者的提問內容應簡潔明了,直擊重點,用語用詞需謹慎合理,電視直播時需告知當事人,如果有必要,可將畫面打上馬賽克,或者使用化名,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在新聞采寫過程中應堅持人本理念,新聞報道必須以人為本,避免新聞播放之后給當事人帶來困擾。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循新聞工作制度和程序,這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的理念。
2.1 客觀使用言語,避免造成過度渲染
新聞媒體是直接面對大眾的媒介,因此,新聞信息直接影響著普通大眾的生活和思想。因而,在新聞采寫過程中,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盡量還原新聞事實真相,報道要客觀評價或是客觀進行新聞報道,以免在報道中帶有主觀意識,并影響人民大眾對新聞真相的認識。實事求是是新聞報告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新聞的靈魂之所在。然而,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為了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往往采用過度渲染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用新聞記者的主觀意識影響大眾對新聞的看法,報道了很多負面新聞,這對于社會發展非常不利。在新聞報道中,記者必須客觀看待新聞,對新聞不做任何主觀性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大眾,多報道一些積極向上的新聞,使其對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報道“大學生扶老人”事件時,一些新聞媒體和報紙在沒有深入調查“大學生扶摔倒老人事件”真相之前,僅依據一些路人和警察局的筆錄,武斷評定大學生在此次事件中要負一定責任,并應向老人道歉。實際上,到底是老人自己摔倒的還是大學生撞到的,大學生和老人各執一詞,當時的路人和監控都沒有看到這一幕。而新聞報道帶有主觀的評價,直接影響著以后類似的事件,出現沒有人敢扶摔倒老人的現象。在一些后續報道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了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最后而亡的新聞。這些都是由負面新聞和對新聞報道不負責而導致的情況,如果不遏止這樣的新聞報道,類似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
2.2 尊重他人隱私,避免造成侵擾傷害
進入新時期后,新聞的途徑和媒介逐漸增多,各種各樣的新聞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大眾的日常生活。進而加大了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力,一些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贏取知名度,常報道一些負面新聞和緋聞,深挖他人隱私。如果大眾長期面對諸如此類的新聞,那么,大眾對社會、生活的看法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新聞采寫中應堅持人本理念,這是每一個從事新聞的人都應該堅守的原則。新聞代表的或許并一定是真相,但是,由新聞引發的輿論恰恰是大眾所關注的真相。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對大眾負責的一種表現,也是對真相的一種引導。人本理念必須貫穿新聞發展過程的始終。
[1]何斌.淺談新聞采寫中人本理念[J].新聞愛好者,2011(17).
[2]羅新材.淺談新聞采寫中的人本理念[J].新聞研究導刊,2015(6).
[3]李子健.試論新聞采寫中的人本理念[J].新聞研究導刊,2015(8).
王廣婷(1984-),女,漢族,吉林遼源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