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芳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廣播電視臺)
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
陳永芳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廣播電視臺)
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素養,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是提高新聞媒體隊伍素質的需要,是打造新聞媒體品牌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新聞媒體價值的需要。新時代的電視新聞記者應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不斷增強新媒體能力、深度挖掘與鑒別能力,提高新聞敏感度與解讀能力、完善職業素養等,強化社會責任,正確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電視新聞;記者;素養;社會責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媒體只是對新聞行業產生外在影響,新時代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記者的素養以及社會責任。
1.1 掌握新媒體素養
社會發展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需要新聞記者能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能。電視新聞記者必須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掌握新媒體最新的知識與技能,提升新媒體素養,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與完善新聞記者的知識結構,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熟練掌握新媒體的操作能力,順應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1.2 具備深度挖掘和鑒別能力
電視新聞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海量的新聞素材資源和豐富的電視新聞資源,需要新聞記者具備深度挖掘與鑒別能力,能夠從海量的新聞資源數據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海量的新聞資源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需要新聞記者能夠辨別新聞資源的真偽,通過現象進行深度挖掘,還原新聞事件的真相,提升新聞傳播效果。
1.3 提高新聞敏感度和解讀力
社會生活日新月異,每天發生的事件具有不可控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聞記者永遠處于被動局面,電視新聞記者要提高新聞敏感度,以及對新聞事件的解讀能力,迅速掌握第一手新聞素材,對社會熱點問題作出快速反應與解讀。電視新聞記者敏感度與對新聞事件的解讀能力,需要新聞記者加強新聞實踐調查,尋找新聞事件中的一般規律,善于見微知著。
1.4 完善自身職業素養
在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涉及社會各個層面的新聞事件,如何能從新聞事件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資源,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對新聞事件的解讀能力,透過新聞事件的表象深入事件本質;新聞記者尤其需要增強法制意識,只有這樣,新聞記者在采集新聞素材的過程中,記者才能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也使新聞工作置于法制的范疇,避免職業違法事件的出現。
2.1 真實還原事件的責任
電視新聞是權威性的新聞傳播平臺,它比其他新聞平臺具有更強的權威性。“而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則主要指的是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承擔起社會責任,同時大力弘揚社會正氣。”[1]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強化自身真實還原事件的責任感,維護電視新聞傳播平臺的權威效應,使觀眾通過新聞記者的報道了解事件的真相,力求給觀眾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新聞,維護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因為新聞報道直接會產生很大的社會效應,所以,真實還原事件不僅是新聞記者的職業要求,更要將之上升為社會責任感。
2.2 正確引導輿論的責任
新聞媒體行業肩負著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電視新聞記者作為一線工作者,必須要進一步強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目前,社會輿論表現出多元化、脆弱性等特點,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多元化,這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導向;加上社會輿論的脆弱性特征,使社會輿論容易陷入不可控狀態。電視新聞在觀眾心目中建立了很強的信任感,代表了權威的解讀,因此,新聞記者必須要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作為自身的責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秩序。
2.3 保持客觀中立的責任
電視新聞記者要正確定位,認識到自己在新聞事件中應扮演的角色,即將保持客觀中立作為一種責任。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的任何一種解讀都將產生預想不到的效果,缺乏客觀中立的解讀,將會使新聞出現片面化特征,影響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全面認識,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新聞事件的偏向性發展,使新聞事件具有更大的不可控性。因此,新聞記者要基于客觀中立的角度報道新聞,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
2.4 維護社會大局的責任
社會需要穩定,人們需要和諧。因此,新聞記者除了要客觀公正地報道事件,還要將維護社會大局作為自身的責任。對于不同的新聞事件,新聞記者要善于考量新聞事件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應,基于維護社會大局的視角,充分考慮國家利益、大多數人民的價值追求,以免給國家、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對社會負責,為人民大眾服務,傳播正能量,是一名新聞記者應有的社會責任。”[2]
總之,新時代的電視新聞記者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感,肩負起新聞媒體的重任,使電視新聞媒體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發展,實現電視新聞媒體自身的價值。
[1]李璐璐.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探析.新媒體研究,2015(19).
[2]李想.淺議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J].新聞傳播,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