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煜然
(作者單位:張家口廣播電視臺)
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業務的創新
皇甫煜然
(作者單位:張家口廣播電視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化日新月異,媒介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強,速度不斷加快,這就推動了我國新聞編輯事業的發展,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使得信息的傳播更新更快更快更及時準確。本文分析了新聞編輯業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方法,以期促進我國新聞事業在媒介融合趨勢不斷發展。
媒介融合;新聞編輯業務;創新
新聞編輯這個職業最早出現于報紙編輯部,是新聞機構中專門做新聞整理傳播工作的人。隨著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編輯在廣播、電視、網絡等領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在不同類型的媒介中,新聞編輯工作的具體內容不甚相同,但是總的來說,新聞編輯工作包括新聞信息的采編制作、新聞報道的組織策劃、新聞作品的審核和修改和新聞作品的整合與發表。
新聞編輯在改革開發后一直不斷變化發展,尤其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信息需求量空前龐大的今天,新媒體也逐漸顯現了其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優勢,所以需要從整體上創新我國的傳統新聞編輯方式。
1.1 前媒體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業務現狀
一般來說,國新媒體的新聞編輯都是以傳統媒體中的新聞傳媒為前提建立的,在現在這個信息更新迅速,信息量空前龐大的時代,其應對單一的新聞報道已經顯示出相當的成熟性。但在媒體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的情況下,這種組織結構就顯現出其明顯的不足,為了將新技術與新聞編輯業務更好地融合,實現新聞資源在各媒體層面上的充分合理利用,適應現代化的信息傳播要求,就必須創新新聞編輯業務。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新聞媒介對媒介組織的重新構造和采編流程的重新建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探索,例如,2007年,《廣州日報》對新聞編輯部進行改革,做出了為多種媒體平臺生產新聞內容的“滾動新聞編輯部”;《成都商報》與成都電視臺合作,成立了成都媒介集團,實行報紙與電視新聞的結合等。新聞編輯業務必然隨著新聞組織內部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單一分割的編輯業務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要完成跨媒體的新聞編輯任務,就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較敏感的新聞嗅覺,較強的創新能力。所以,在新聞編輯過程中,必須對多種媒體形式的新聞內容進行篩選和整合,具有較高的新聞業務水平是新世紀新聞編輯自身發展的要求。
1.2 在媒介融合中要充分合理應用新技術
要充分實現媒介融合,就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是媒介融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術。目前,舊的新聞編輯角色正在被悄然改變,一個有力的證明就是,Web2.0網絡技術的推廣,使網絡用戶們的智慧和力量被廣泛開發和利用,新聞工作者主導新聞報道內容的生產模式被打破,網民上傳的視頻和照片,也成為了傳統新聞媒體的信息源頭,這個現象表明,新聞報道的主體正由傳統的媒體從業人員向多元化人員結構轉變,而且,由于網民傳播的新聞更為及時,促進了專業新聞工作者的報道與社會公眾發現的內容相結合,使得信息的傳播更為迅速、廣泛。
網絡技術的運用拓寬了新聞來源,非專業普通民眾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所見所聞所感,有些具有社會意義的事件就可以成為新聞,專業記者可以不必到事件現場,就能及時真實地報道新聞,這樣一來,新聞的來源就更為廣泛,且信息傳播迅速,推進了新聞媒介整體化、統一化的形成。在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中,新聞編輯組織與相關從業人員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問題,需要不斷進行探索與改革。
各類媒體的融合都運用了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因此,以傳統媒體為基礎拓展新聞編輯業務,就表現出了基于網絡的獨特核心價值。
2.1 運用新媒介需注重對新聞素材和新聞源的篩選整合
在運用網絡報道新聞時,需要注意網站的各種新聞信息的容量是無限的,而所有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難以做到海量數據的匯聚,然而,網絡新聞傳播就可以做到。“海量”是網絡新聞傳播的優點也是缺點,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信息要想及時傳播,不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沒,網絡編輯就需要很好地整合與篩選新聞與信息。因此,網絡新聞編輯在選擇好播報的新聞內容后,就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篩選、組織、排序和包裝。人人都能參與網絡新聞的傳播,網絡新聞編輯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新聞編輯工作的價值,通過對新聞內容的重新組織和包裝得以體現,這樣可使網絡新聞報道具有全方位的立體感,使得事件的細節、背景以及相關信息等,可以全面地展現在受眾面前。隨著新聞的來源更為豐富,信息傳播渠道的增多,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編輯業務,不再僅是收集信息和采集信息,而是要在海量的信息中選擇有用的信息,并對其進行組合整理,揭示信息之間的聯系,表現出這些信息的價值與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工作者承擔著生產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工作,在網絡時代,這對于新聞編輯工作者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變化。
2.2 運用各種新技術采制新聞
網絡新聞具有傳統媒體少有的生動、直觀的特色,其內容全面,傳播迅速,還可以與受眾互動。也就是說,網絡編輯不僅要像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一樣對新聞內容加以組織整合,還需要根據報道目的和展示形式,對新聞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同時,結合新技術創造出新的表現形式。
策劃是最能體現編輯創造力的一項工作,在策劃和組織重大新聞報道上,編輯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華爾街日報》為例,該報在改革過程中,其對編輯方針調整的核心也在于創新,它將原來占有印刷版50%的事件性新聞報道轉移到網絡版,2005年,成功合并印刷版和網絡版,通過升級改版,《華爾街日報》在網站新聞方面實現了技術上的創新,內容更為豐富,有成功人士的采訪,記者評論,還有時尚和旅游方面的新聞,網絡上的訂閱用戶還可以自己定制新聞,享受個性化的新聞服務。這時,傳統媒體對網絡媒體沖擊所采取的防守,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進攻,它是對企業資源的創新優化,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尋求自己的生存發展之路。通過《華爾街日報》的改革,不難發現,網絡新聞編輯創作的關鍵, 是現代新聞編輯要能全面掌握新的傳播技術,而且能夠運用新技術采編制作傳播受眾喜歡的新聞和信息。
2.3 運用網絡建立社會交流平臺
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和媒介融合的不斷發展,受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新聞,而是可以參與到新聞采制傳播過程中,其既可以為新聞創作提供素材,也能夠在一定條件下對新聞進行收集制作,承擔記者的角色,因此,新聞編輯需要重新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和社會責任,不僅要做到新聞內容的整合傳播,同時也要承擔公共對話主持人的角色。
在網絡新聞的傳播過程中,新聞編輯不只是起到編輯整合新聞的作用,更要在網絡上建立社會交流平臺,以2006年獲得中國新聞獎網絡新聞專題一等獎的新華網的報道《總理記者招待會網上答問》為例,在問答會召開的前三天,新華網以“溫總理記者招待會,你想問什么”為題向網民征集問題,并接收網民的帖子,溫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回應了網民的提問,整個報道鏈接現場視頻和現場圖片,獲得了網民大量的點擊和跟帖。由此可見,在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編輯要注意引導新聞話題,向受眾解釋和分析各種問題,并注意緩和各方的沖突,創造良好的輿論導向。
在媒介不斷融合的趨勢下,要促進信息的傳播,使新聞傳播由單一的碎片化報道串聯成一個以真實、及時為準則的大眾媒介組織,這就需要新聞編輯的變革。其變革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必然結果。新聞編輯通過數字與網絡技術的應用,擁有了更加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必須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1]婁元潮.探討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發展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4(8).
[2]鄒舉.論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變革[J].編輯之友,2013(11).
[3]劉荒石.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報紙新聞傳播變革探析[J].今傳媒,2013(2).
皇甫煜然(1981-),男,河北張家口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