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秋(作者單位:磐石廣播電視臺)
創新節目內容形式 創辦觀眾喜愛欄目
——關于《磐石新聞》節目創新的做法
劉艷秋
(作者單位:磐石廣播電視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當今多媒體的競爭,磐石電視臺《磐石新聞》欄目組在加強策劃、完善機制、改進會議報道、加大包裝力度和改進節目質量、節目編排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創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創新;節目;欄目;磐石新聞
《磐石新聞》作為磐石電視臺的主打欄目,多年來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當今多種媒體的競爭,為了使老牌的節目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得到觀眾的認可,《磐石新聞》欄目組在節目改版和提高節目質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
定期組織召開新聞例會,把握中央、吉林省、吉林市新聞熱點和動向,結合磐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對欄目進行策劃定位。同時,對報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細節作全面考慮和超前預測,責任落實到人。在制定策劃目標時留有余地,并做好應急預案。
針對欄目組新記者多、業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對欄目記者進行結對傳幫帶,使新記者盡快進入工作角色,在新聞實踐中學習鍛煉,使其能獨立較好地完成新聞采訪任務。加強人員日常學習培訓,以學習中央臺《新聞聯播》、吉林省臺《吉林新聞聯播》和吉林市臺《江城新聞》等上級媒體欄目采播方式、手法為主,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做好磐石臺宣傳報道工作。完善獎懲機制,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結合自身實際,在采訪、編輯、播音和攝像等各個環節制定嚴格的、科學的考核標準,細化崗位職責、把質量標準作為獎懲采編播人員業績的主要考核標準,使人管人變為用制度管人,以確保不斷提高新聞報道質量。
磐石電視臺在增強會議報道的貼近性上,做了一系列嘗試,要求記者在采訪會議新聞時,避免對領導講話進行綜述、羅列,要捕捉會議中的新聞,凝練中心思想杜絕把會議報道弄成文字堆砌和畫面集成。首先,對重大會議及市領導重要講話做全面深入報道;其次,壓縮會議報道,通過記者對會議主題的深入采訪,挖掘會議與群眾關心問題的共同點,提煉出符合群眾所想、所需的信息和內容進行報道,極大地增強會議新聞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同時嚴格按照副市級領導會議稿件不超過500字的規定進行宣傳,有力推進新聞宣傳工作向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磐石電視臺在磐石新聞中加大了“軟”新聞的報道力度,感知群眾溫暖,關注群眾訴求,多宣傳群眾的生產生活,多報道群眾的創新創造,適時開展“走基層”集中采訪活動。在《新春走基層》的采制過程中,記者采用體驗式報道的形式播出新聞,通過記者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將新聞采訪回來后,由記者本人播報新聞,并加上自己的評述,以記者的親身經歷向觀眾娓娓道來。在“五一”勞動節,記者深入市區對堅守崗位、放棄休息的各行業工人進行采訪,并配上音樂播出,增強新聞的親和力。
為使新聞宣傳工作真正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一步拉近新聞報道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磐石電視臺還在《磐石新聞》中開設“走近百姓”專欄節目,通過記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運用群眾語言、強化群眾視角、增進群眾感情,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把筆觸、鏡頭和話筒對準普通百姓,聚焦凡人小事,展示全市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集中推出了一批來自基層有溫度、接地氣、鮮活生動的新聞報道,使播出節目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傳遞出社會正能量,體現了關心百姓、貼近百姓的報道方針,以平民視角,找準定位,放大優勢,弘揚主旋律,強化了宣傳效果,提高了《磐石新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節目播出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他們也紛紛給磐石電視臺打來電話,積極提供身邊的好人好事。
磐石電視臺對《磐石新聞》欄目頭、尾進行重新包裝,縮短內容提要長度,增強了新聞可視性。特別是結合廣電辦公地點搬遷,對整個新聞制作室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裝修,全部換上了新的燈光和設備,《磐石新聞》背景由原來的播音員出境摳像變為現在的實景背景;同時重新制作新聞中間隔斷,在專欄節目中的角標制作也突出了新穎別致的特點,使《磐石新聞》節目聲音更加圓潤、圖像更加清晰、背景更加真實。
此外,《磐石新聞》欄目組還在節目設置上、節目編排上和播音主持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和有益嘗試,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創新節目播出形式、創新節目播出內容和創新節目整體形象,不僅是提升節目質量、滿足觀眾收視的需求,同時也是當下多媒體之間互相競爭、如何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的需求。只要多動腦筋,立足當地實際,從電視受眾的心理和電視節目發展的前景出發,辦好電視新聞節目,真正抓住觀眾的“眼球”,就能使電視新聞節目在日益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