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輝
(作者單位:廣西廣播電視技術中心桂林分中心)
無線發射技術對數字時代適應分析
何榮輝
(作者單位:廣西廣播電視技術中心桂林分中心)
數字技術在無線發射技術領域的運用,讓廣播電視技術得到了較快發展。伴隨著數字發射技術的日臻完善,我國廣播電視的模擬電視信息播出方式已經退出了市場,而廣播電視數字化的發展進程正不斷加快,尤其是無線發射技術,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廣泛應用與發展。本文結合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分析了無線發射技術對數字時代的適應和應用。在分析了無線發射技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之后,提出了三條加快無線發射技術發展的具體措施,希望能給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無線發射技術;數字時代;適應;分析
1.1 智能性
在無線發射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智能性是其成功、成熟的重要標志。當前,電視的無線發射可以利用自動化檢測功能,還能對信息進行自動發送和自動開機關機。此外,智能化還體現在對信號發射機的監控上,通過計算機系統監控播放機房,通過遙控、遙測的方式,對主要的播放技術指標進行監控。
1.2 可靠性
廣播電視中能穩定運行,并順利播出畫面和聲音內容,這與無線發射技術良好的穩定性是分不開的,而且,隨著無線發射軟硬件設備的發展與成熟,可靠性會更加穩步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廣播電視等行業的發展。
1.3 安全性
無線發射技術主要用于傳播各種信號,而信號的發射通常都有特定的接收對象,很多信息如果不是由特定的接收對象接收,或者受到一定的干擾,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尤其是一些機密性信息,其造成的后果更是無法估量,因此,無線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必須要有保證。這一點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系統網絡進行完善,并配合完善的系統訪問權限,并且制定設備的恢復與備份機制,提高無線發射系統的安全性。
1.4 實用性
在廣播電視的發展過程中,無線發射技術的實用性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它要求地面的數字電視網絡做到簡單實用。在當前廣播電視系統向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電視系統的頻率資源比較緊缺,因此,利用無線發射技術對數字信號進行地域性覆蓋,不僅能夠提高信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能提高播出的流暢度,防止出現播放中斷現象。而且,其在提高穩定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實現了廣播電視的數字化發展,體現了其公益性、移動性的特點。
無線發射技術的發展,讓廣播電視從黑白時代開始進入彩色時代,然后到當前的彩色數字時代。隨著移動信號接收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廣播電視技術和無線發射技術有了更多的依賴,對廣播電視畫面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電子技術的發展也讓信息的獲得與傳遞更加迅速,數字時代讓數字模式在通訊方面的發展更為普及。2015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文件,停掉了所有的模擬電視信號,使數字電視一律采用無線發射技術,這說明發射技術數字時代的帶來,并且,正在被廣泛應用于數字、計算機和網絡領域,以新的內涵和形式獲得了更多的活力。
我國廣播電視節目的制定、傳輸和播出方式,都在使用數字化技術,這對無線發射系統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也蘊含著一定的機遇。從發展的趨勢來計算,近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數字電視將獲得飛速發展,這是無線發射技術進行轉型的重要時期,可以想象這樣一幅場景,將來人們的生活被無線數字發射技術充斥著,不僅可以在汽車上收看電視,還可以在移動網絡下進行網絡聊天和點播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通過視頻與遠方的朋友交談,并且可以隨時隨地下載文件等,可以說,無線數字發射技術將會革命性顛覆人們的生活。
過去,有線電視在我國迅速發展,使我國擁有了最多的有線電視用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讓無線發射與傳播技術受到了冷落,數字時代的帶來使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地面數字有線網絡技術經過長期發展,普及程度較高,因此,想要完全取代有線數字電視,還需要一段時間,就目前來說,有線數字電視是對地面數字電視的一種有益補充,并且,當前的有線數字電視對于公益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其具有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打擊性,被國家視為國家安全措施,再加上無線發射技術在數字時代可以提供移動接收與便捷接收的服務,讓其成為緊急情況下人民了解國家事務的可靠信息來源。而且,相較于有線技術,無線數字發射技術投資較少,但是,效果比較明顯,這對普通社會大眾來說極富有吸引力。
無線發射技術往往需要依賴大規模的廣播電視發射設備,設備生產商對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有更為靈敏的嗅覺,這讓他們的轉變較為迅速,而數字時代,無線發射技術有以下幾大特點。
3.1 校正技術的應用
當前,很多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將無線數字發射技術應用于電視發射制造領域,并且,從事研究的技術人員已經開始將這個校正技術在數字電視發射器上進行了嘗試使用。簡單來說,校正技術就是一種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的高智能應用技術,具體表現在當發射無線數字信號時,不再需要人工參與行動,就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自動調整性能,使其在良好的狀態下順利展開各項工作。另外,校正技術還能對發射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和因故障而導致功能失效的問題進行有效與合理的校正,保證無線數字設備的信號質量。可以說,既節省了人力成本,又保證了質量,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2 使用了大功率橫向擴散金屬氧化的半導體晶體管(LDMOS)
LDMOS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傳統蜂窩電話技術的原理和基礎之上,首先,促進了蜂窩通信技術和市場的迅速發展,滿足了社會大眾對通訊技術的要求;其次,也使其自身因為在蜂窩市場中的應用,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和普及,并且,因為LDMOS晶體管的生產成本低廉,其取代傳統的雙極晶體管,并得到廣泛應用已不是問題。
3.3 多份備份系統的應用
多份備份系統(N+1)是指只有一臺無線數字信號備用發射機對多臺主機(即N臺播出的節目)做備份,在大多數情況下N是大于1的。這個系統中常用的設備包括主用調頻發射機、備用全固態調頻發射機、假負載等,為了提升系統中各個運行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技術人員常常會使用兩個激勵器來代替模塊化激勵器的單個性能,而且多份備份系統的共同工作,并不需要電子管和速調管發射機等一系列構件,因此,多份備份系統縮減了因為需要多臺發射設備所組建的臺站資本投入,也實現了臺站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4 風冷與液冷系統的聯合使用
當前,發射機生產商為了適應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而對風冷與液冷系統進行研究,這樣,用戶在選購產品時才能買到自己需要的那一種,而風冷與液冷系統的開發和在市場上的推廣,使傳統的固態機風冷方式面臨著被淘汰的局面。
4.1 加強人才的培養和開發
人才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資本,其稀缺性不言而喻。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結合發展,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當前數字化在無線發射技術領域的廣泛使用,對操作和研究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操作經驗之外,還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因此,需要加強對無線技術數字電視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從加大對人才的選拔、培訓、開發力度開始,努力提高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促進無線發射技術的發展。
4.2 加快光纜器備的建設
在數字時代,雖然軟件技術獲得了迅速發展,但是最終要依賴硬件設備的進步才能發揮出其功能。無線發射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硬件設備的支持,硬件設備中的光纜器備對無線發射技術系統的數字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快光纜建設,才能夠確保信號源具有較高的質量,使無線信息在發射之后,實現較好的覆蓋。
4.3 做好防雷電措施
防雷電措施對于無線發射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壁雷電地網的建設,在天線和發射塔等設備上使用防腐蝕材質,可延緩設備因為腐蝕過多、過快導致電阻的增加,采用的是電化學式的保護方法,在設備的外部鋼鐵部分分裂出一種活潑與鋼鐵并存的金屬材料,這樣就可以起到躲避雷電的作用,同時具有維修方便、維持時間長的特點,能夠實現即時維護與更新。
在當前這個數字化、信息化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無線發射技術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以廣播電視中的無線數字發射為例進行研究,認為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對于無線發射技術更好地在智能化領域進行推廣傳播意義重大,對降低無線發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有積極的意義,加大對無線數字發射技術的投入,對于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對于方便社會大眾都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武淑云.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電子測試,2016(7).
[2]任鴻巖.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27).
[3]鄒建宏.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J].科技傳播,2014(4).
[4]韓慶光.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8).
[5]袁琪梅.廣播電視臺向無線數字發射傳送節目的技術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2).
[6]于成功.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
何榮輝(1975-),男,漢族,廣西桂林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