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作者單位:海口經濟學院傳媒學院)
影片《山楂樹之戀》的構圖分析
李曉君
(作者單位:海口經濟學院傳媒學院)
電影構圖是觀眾對影片的第一印象,好的畫面構圖,不僅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還可傳遞影片的風格和基調,渲染情感和氛圍。電影構圖應遵循平衡原則、變化原則及動態原則。
構圖;平衡;變化;動態
《電影藝術辭典》將電影畫面構圖解釋為:“被攝體在一定幅度里美的結構,是被攝對象在畫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間所形成畫面分割形式,其中包括光、影、明暗、線條、色彩等在畫面結構中的組合關系,共同構成視覺形象。”
在影片中,影片的風格是構圖的主要影響因素,影片《山楂樹之戀》的風格清新、唯美,帶有懷舊情愫,這決定了影片的構圖基調是平穩。同時,畫面中呈現了影視構圖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主體是畫面的趣味點,是影視畫面中的支點,是情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也是吸引觀眾的點。《山楂樹之戀》中大量的使用了“黃金分割法”“三等分法”來突出主體。黃金分割比例是1∶1.618,畫面中最吸引人的點被安置在黃金分割點。而“三等分法”是由“黃金分割法”演變而來,將畫面左中右或上中下平分成三等分,而畫面三分之一處或橫線直線相交的四個點是安排趣味點的最好位置。影片里歡歡帶靜秋去找老三時,靜秋在等待歡歡和老三時使用的就是黃金分割法,將靜秋放在黃金分割點上,使觀眾的視線落在靜秋身上;同時,用近景將靜秋的好奇、期待的心情呈現給觀眾。靜秋從城里回鄉,老三去車站接靜秋,隨后在老鄉家里吃飯,導演安排了兩人相對而坐,表現出兩人的親密關系。在這一情節里,創造者把老三和靜秋分別安排在畫面的左右1/3,更好地突出主體,均衡畫面。影片在采用“黃金分割法”或“三等分法”時多使用的是人物視線方向留白,保持畫面的平衡。
為了營造畫面的縱深感,影片中導演多次運用前、中、后景來表現。前景是將人物或景物安排在畫面的最前方,起到陪襯的作用,有時僅取局部。長芳去城里找靜秋時,長芳和靜秋走在街上和坐在臺階上吃冰棒時,導演對畫面安排了前景,觀眾可以看到鏡頭前有來來往往的人,但不會影響觀眾的注意力。
前景有時可以用來做天然的畫框,靜秋掀開簾子透過窗玻璃看老三和歡歡在院子里玩耍嬉鬧,靜秋掀起的簾子和窗框在這里形成有趣的構圖,豐富了視覺效果。靜秋去醫院看望老三時,靜秋被護士趕出醫院后,老三站在窗邊看靜秋,窗框的運用也起著同樣的作用。
中景一般用來表現主體,也是主體出現的位置。
后景的運用能加深畫面的縱深感,傳遞生活氣息,交代故事發生的大環境,更加細致的呈現影視的逼真性。影片中,老三帶靜秋去醫院包扎腳,從醫院出來,老三騎自行載著靜秋,這一段落用了大量的后景,觀眾可以看到路上有來來往往的人,他們的裝扮、神情讓觀眾窺見了影片所表述的年代的影子。同時,也為靜秋母親的出現做了鋪墊。
水平線的運用能帶來寧靜、大氣、和平和開闊的效果,影片中,靜秋和老三初次見面,走在開滿油菜花的田埂上,田埂在畫面下方拉出一條水平線,歡歡在前奔跑,靜秋和老三在后慢慢地走,這一畫面的構圖和色彩的運用,將兩個年輕人相遇的美好心情展露無遺。
在構圖中,對角線的運用能給畫面帶來活動,影片中山楂樹的出現多采用對角線的構圖方法,對角線的構圖順應了山楂樹的生長環境,把層層疊疊的山展現出來,創作者為了平衡畫面,把學生和村長安排在山楂樹的對面,使畫面在力量上達到均衡。
曲線構圖法在影視造型中也常常能見到,S形的線條從畫面前景延伸至畫面深處,線條優美,畫面的局限性被巧妙打破。表現對象往往被安置在線條上,線條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將觀眾的目光引向畫面主體。影片中靜秋和老三走在油菜花地里,彎彎曲曲的小路把觀眾的目光牢牢吸引到靜秋和老三的背影上。
影片中,靜秋母親在學校打掃教室走廊,被學校領導訓斥時,學校走廊的柱子作為垂直線存在。由于創作者運用了長焦鏡頭來拍攝,前后景物被壓縮,柱子與柱子之間顯得擁擠局促,地面上有柱子的影子。靜秋含著淚偷看偷聽,柱子和地上的影子形成一張牢不可破的網,傳遞出了窒息、緊張的氛圍,也間接的交代了靜秋一家的生活狀態。
拋棄所有規則的構圖方法,打破常規構圖原則,突顯畫面的不規則,這種方法可以起到震動觀眾情感的作用。老三住院,靜秋探望,老三送靜秋離開,兩人隔河相望,畫面中,河的面積過多,畫面失重。創作者如此構圖,一是從拍攝對象的視線出發;二是為情節的發展做鋪墊,蘊意了兩人之間結局,生命之隔,想念卻不能觸碰。畫面的構圖加上演員的表演,很好的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山楂樹之戀》的畫面構圖不僅遵循畫面平衡原則,還采用了多種構圖方法,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需求;同時,緊扣影視的動態發展,結合人物運動和鏡頭運動,呈現了影視構圖的動態原則。
[1]邵清風,等.視聽語言[M].第2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2]羅伯特·艾德加-亨利.國際經典影視制作教程:電影語言[M].陳茜玉,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