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晨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縣廣播電視臺)
試論新聞播音的“新聞感”
呂 晨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新聞播放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聞播音作為新聞播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新聞感”具有重要作用。“新聞感”作為媒體行業的重要特點,怎樣更好地對其進行應用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因此,本文就對新聞播音的“新聞感”進行了研究,以使我國新聞行業更好的發展,滿足當前人們對其的要求。
新聞播音;新聞感;媒體語言
在新聞播放的過程中,需要很多項環節。新聞播音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不僅會體現出難的特點,而且還會體現出簡單的特點。所說的難,就是在播音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語言流暢,不存在錯誤,并且還要保持聲音的音調、音色等不變。所說的簡單,就是說所有語句不僅簡單,而且表述的形式具有一定規律,通過上揚與下降相結合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在新聞播音的過程中,又存在很多的技巧,其中就包括了“新聞感”,其具有較為神秘的特點,在對其尋找時,常常會出現摸不著頭腦的現象。因此,加強新聞播音的“新聞感”在播音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論是對新聞進行播報,還是對文藝作品進行演播時,都需要進行相應的停頓,但是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區別,對文藝作品演播時,是要根據作品所具有含義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停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作品中的內涵。而在新聞播報時,是根據抱團來確定停頓的。所謂的抱團,就是在新聞當中,一句話中不同文字組成具有相應意識的詞語,在播報時,必須將其連一起朗讀[1]。例如:當地時間/7月10日/,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輛裝甲車/在南蘇丹聯合國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被一發流彈擊中/,造成/中國維和人員/2人犧牲/、2人重傷/、3人輕傷/。事件發生后/,聯合國安理會/立即/發表/媒體聲明,就南蘇丹首都/朱巴沖突升級/造成/中國維和人員犧牲和受傷/,向中國維和人員家人/表示/深切同情和哀悼/。同時/,安理會/強烈譴責/襲擊事件/,強調/襲擊平民/以及聯合國機構駐地/和聯合國人員/的行為/可能/構成戰爭罪/,必須/追究/發起/此次/襲擊人員的責任/。在新聞播報時,停頓是聲斷,而氣息保持不變的。如果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停頓,而是與文藝作品的停頓相同,就不會產生“新聞感”。尤其是剛剛接觸這一行業的人員,更應該將其作為基礎,進行良好的練習,通過練習準確的新聞內容中的抱團,從而更好地進行停頓,使新聞播音具有更強的節奏感,保證了其具有最基本的“新聞感”,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新聞播報工作[2]。
語勢是新聞播音中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準確地了解到新聞中語勢的內涵、特點等,就可以使播音人員選擇最佳的播音方式,不僅有利于其對語言的把握,對語言進行合理的控制,使新聞播音具有更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而且還能使播音人員的內心情感更加豐富,對新聞的內容具有更加準確的了解,在播音的過程中,使語音具有更強的靈動性。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每一部分的內容通常都是通過“固定語勢”形成的,在每一個播報語句當中,都是由基本的文法語序組成的,即句子中主要的內容包括了“主、謂、賓”三個部分,根據新聞的實際內容,將“定、狀、補”等語序加入進去,從使新聞具有了特定的含義,構成了新聞播音的基礎。而在進行播報時,就要把握住“主、謂、賓”等的主要播報特點即可,并將“定、狀、補”等合理地安插進去,就可以正常地進行新聞播音工作[3]。如在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四十屆會議上,中國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順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播音時,其中的主語為“中國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謂語為“列入”,賓語為“世界遺產名錄”,而剩下的就作為整句話的狀語,在對其進行播音時,“主、謂、賓”部分就要提高朗讀的聲音,從而使新聞中的主要內容更好地體現出來。
在新聞當中,除了具有常揚的固定語勢之外,還存在著其他類型的固定語勢,對這些固定語勢進行播音時,其具有的態勢存在一定差異,使播音員在朗讀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播音員要嚴格地按照方法進行朗讀,不要隨意亂讀。特定的固定語勢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具有的不同態勢。
3.1 消息頭
在新聞播音時,需要播放許多個環節,其中最先開始的就是對消息頭的播報,消息頭是新聞的標志,正規的新聞報道不可忽視消息頭的運用。在新聞播放的過程中,不同的新聞媒體具有不同的消息頭,如“快報訊”“記者xxx報道”等,在對該類固定語勢進行朗讀時,語速與正常內容的相比,要加快朗讀速度,而且在語句的尾部時,要稍微下降一些[4]。
3.2 時間
在新聞內容當中,時間也處于重要的地位,要能夠準確地將發生時間轉達給觀眾。而在實際的新聞當中,時間的
表述形式有兩種,不同形式的朗讀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種為有數字的時間表述形式,在對這種形式進行朗讀時,就要加重數字部分的讀音,而數字后面的字就要輕讀,使整個語句朗讀具有一定的下降勢態[5]。例如對“7月13日8時30分、8時40分,中國政府征用的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兩架民航客機先后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起飛,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分別于10時29分、10時28分在美濟礁新建機場和渚碧礁新建機場平穩著陸并于當日下午返回海口,試飛成功。”進行朗讀時,就要將“7”“13”“8”“30”等數字重讀,而后面跟隨的月、日、時等就要輕讀;其次,在很多新聞包當中,往往沒有具體的時間,如:“近幾年來”“該季度”等,這些雖然構成了一個抱團,但是在朗讀時,不能將其上揚閱讀,而是要將其下降閱讀。
在新聞播音的過程中,一些播音人員只注重新聞中的新鮮感,從播音工作的開始階段,一直到播音的結束,都沒有將結束感融入到播音當中,無法使觀眾體會到這種感覺,這樣不僅會使觀眾對新聞失去興趣,而且還會使播音人員養成不好的習慣,長此以往下去會使整個新聞行業出現退化的問題。因此,就要在新聞播音中加入合理的結束感,其通常包括了兩種形式,一種是對一個段落的總結,另一種是對整個新聞播音的總結,而不論是那種形式的結束感,就要將最后一個抱團的語勢下降,而對后者進行總結時,就要更加強烈一些。
在新聞播音的過程中,“新聞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新聞播放得更加順利,使人們能夠更好接收新聞,從而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促進新聞行業更好地發展。
[1]曹中原.提升新聞播音效果技巧總結[J].中國報業,2016(14).
[2]薛丹.淺談新聞播音中身份感的把握[J].采寫編,2016(3).
[3]賴茉堯.在電視新聞播音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幾種思維意識[J].西部廣播電視,2015(7).
[4]夏鵬忠.播音員如何獲得新聞的新鮮感[J].西部廣播電視,2015(8).
[5]劉玲華.真情·實語·走基層——新聞播音主持工作“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之我見[J].電視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