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貴
(作者單位:寧洱縣廣播電視臺)
縣級電視臺的節目創新與創優
王家貴
(作者單位:寧洱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處于最基層的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應對競爭和挑戰,如何在競爭中擁有自己的受眾群體,節目創新創優至關重要。怎樣做好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節目創新與創優,只有以質量立臺、以精品強臺,才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筆者結合自己在縣級廣播電視臺工作二十多年的感受,結合寧洱縣廣播電視臺在創新、創優上的一些基本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電視節目;創新;寧洱縣廣播電視臺
“創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優是新聞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一件優秀的作品,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思想和業務工作中扎實、辛勤努力勞動后的結晶。優秀的作品和欄目,在內容上一定要有亮點,只有堅持形式和內容上的不斷創新才能植根于人民群眾,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作為基層電視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到縣級廣播電視臺生存的危機,才能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只有充分認識到節目創新創優的重要性,工作才能增強內動力。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應十分重視員工的精品意識的培養和教育。精品意識的培養要融入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首先,要重視借鑒他人的創新經驗。縣級廣播電視臺經常向上級廣播電視臺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站在電視節目發展的最前沿,可以幫助我們在更高的起點上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不失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創新中一條好的途徑。地方臺可通過組織收看上級臺的節目,觀摩分析歷年來各級獲獎作品,關注上級臺的報道內容、報道方式。在節目創優過程中學習其創作手法和創作風格。通過上級廣播電視臺每年的評選活動評出的獲獎作品,從模仿借鑒到融會貫通,真正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當中。其次,在平時的工作中養成創新創優的良好習慣。從策劃撰稿到攝錄采編,從后期配音到制作包裝,提倡人人講質量,個個想創新,把質量和精品意識貫穿于節目創作的各個環節,確保電視作品的整體質量。再次,要注重節目的前期策劃。遇到選題必須進行全面的設計和謀劃,角度選擇新穎,切入點有創意,內容新鮮,手法生動活潑,同樣的新聞事件,不同的報道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宣傳效果。最后,盡量爭取“我”在現場,“我”親眼看到見證了事情的發生經過或曾經就在這里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只有沉下心、俯下身,與人民群眾心氣相通、血肉相連,才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報道素材,節目才會有亮點,觀眾才會喜歡。
通過科學合理的機制和經濟杠桿,增強全體節目采編制作人員節目創新創優意識和精品意識,使日常節目創新創優、全員關心創新創優形成風氣。在工作中,首先要制定節目創新創優實施方案,通過編前會報道選題,節目月評劃檔次,季度創優競賽等形式加大創優力度,擴大創優范圍。月度評比,按照A、B、C檔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定,結果納入月度考核指標。制片主任、制片人按照作品質量優劣和參與者的工作量大小合計報酬。局里拿出一定的資金對當月優秀欄目、優秀責編、撰稿、播音等進行獎勵;對項目完成較差或報道失誤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罰,并及時公布獎勵結果和節目質量分析報告。季度節目創優競賽量化指標,要求所有欄目組人員和新聞記者必須有自己本季度的好作品參賽。優秀作品選拔必須突出新聞價值和表現形式,必須有創意、有新意、有亮點的作品才能入圍。競賽產生的優秀作品列為上級參賽作品候選之列。
健全激勵機制,做到獎罰分明是創優節目的一項有效制度。為了調動宣傳人員的創優積極性,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廣播電視臺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出臺了創優獎勵辦法,根據在上級臺的獲獎情況,每次獎項公布后,均按照國家、省、市各級獲獎標準兌現獎勵,真正體現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
抓節目創新創優和精品生產工程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宏觀抓選題,微觀見特色。創新創優節目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必須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要鮮明地突出地域特色。受地域限制,地方廣播電視臺創優題材少是劣勢,但能挖掘地方特色,形成獨家占有,以小見大就是優勢,選題時應把視野放大,從平凡的事件中發現典型的意義,從典型的事件中把握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主題,突破慣性思維和封閉性思維,建立創優、創新的開放性思維。
領導重視創新創優就會對員工提要求,為工作提供物資經費保障。凡重大題材、好題材作品拍攝,一律采取“車輛使用優先、設備使用優先、人員配備優先”的辦法給予扶持,盡可能地為節目創優提供便利條件。遇到重大題材、好題材作品,臺領導組織精兵強將精心策劃。從確定主題、報道方式、分層次運作到后期包裝全盤考慮,周密部署,力求打造精品。
節目的創新創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縣級廣播電視臺應增強創優意識,扶持精品欄目,打造精品節目,突出地方特色,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黨委和政府部門,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