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宇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
電視包裝的制作技巧及功用
文晨宇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包裝就是靈活運用制作技術,把很多奇思妙想展現給觀眾。但是,想真正把創作者的目的表達出來,還需要一定的制作技巧,本文就電視包裝制作技巧和功用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電視包裝;制作技巧;功用;媒體
電視制作的技巧包括音效、構圖、色彩、光影等,要想把創作者的宗旨展現出來,既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同時還要認識到電視媒體的功用。
1.1 畫面構圖技巧
每一名專業的攝像者都清楚,在拍攝過程中,電視畫面要力求流暢和整潔,背景不能是雜亂無章的。如果背景很亂,觀眾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畫面的主人公就會失去主體地位。制作者對畫面進行編輯時,要選擇最好的構圖,如果鏡頭中的素材較差,就要截掉,保證畫面清晰干凈,主體明確。整個畫面要遵守一個規則,即主次分明,均衡對稱。在這個前提下,構建出和諧、美好的意境。在選擇鏡頭時,要與解說詞相結合,使二者更為貼切。畫面在包裝上,要盡力與主題和中心目標接近,這樣才能保證作品的質量。商丘電視臺有檔欄目叫《財富商丘》,其中有個宣傳片,在圖像上便運用了疊加的方法,把豐富多樣的光暈加到畫面上,使本來呆板、單一的畫面立刻充滿了活力和美感。
1.2 音效的運用技巧
音效,指的是運用聲音創造出更接近真實感的場景和氣氛,音效包括歌曲、純音樂、簡短的聲響和解說中的聲音。在運用音效時,創作人員要明確該電視欄目的風格,使聲音的效果與畫面統一。同時,音效不能是間斷性的,要在一定時間段內持續不斷,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感,并達到震撼心靈產生共鳴的目的。
在電視包裝中,恰如其分地把握節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專題片或者宣傳片,在內涵上通常很深刻,作為創作者,要把各種因素加以組織運用,形成連貫的整體,使作品更有藝術價值。當然,節奏不單僅限聲音的層面,情感的釋放、場景的變化也可以形成鮮明的節奏,從而深化主題達到高潮。如果是電視頻道的形象宣傳,在包裝上必須做到主題鮮明,定位精準。創作者要構思縝密、制作精致,不能簡單地羅列華美的畫面。因為它關系著品牌效應的打造,同時也考量著整個團隊的制作水平與標準。創作者要投入大力的精力和時間,不斷學習、積累、沉淀,才能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電視包裝制作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還要有很強的悟性,因而創作者要積極吸取作品中的精華,展現出和諧優美的畫面。
2.1 電視包裝的市場需求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電視節目越來越新穎,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種生活習慣的改變,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同時,各種紛繁的廣告涌向電視臺,無論是市級、省級電視臺,還是央視媒體,都被長期的、短期的各種各樣的廣告包圍著,大眾群體可以從電視上看到各類信息,由此可見,電視的市場效應是非常強大的,它能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在市場經濟下,電視包裝已經成為一種競爭的手段和武器,它能與各個媒體進行品牌的競爭,能提高廣告方面的經濟效益,增強電視媒體的盈利能力。在全國各地,各種電視包裝公司不斷涌現,各類有關包裝的新名詞也層出不窮,如夢工廠、廣告坊等。電視包裝市場龍爭虎斗,各顯神通,競爭非常激烈。電視包裝對電視頻道和電視節目非常重要,它能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形象,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電視包裝能吸引更多的觀眾,推動電視包裝市場不斷發展和繁榮。這些都是電視包裝社會功用的體現。電視產業化生產有許多環節,電視包裝也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電視頻道的品牌化戰略由此而體現出來。
2.2 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電視媒體自身要不斷發展,就要不斷創新,這就需要電視媒體進行自我的包裝。成功的電視包裝源于人們的生活,是人們生活的再現,它在某種程度上,憑借著新鮮的味道,牽引著人們的好奇心,引發人們的好奇感,從而縮短了電視媒體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成熟的電視包裝,具有極強的沖擊力,能瞬間吸引人們的眼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電視領域,品牌是一個頻道的標志,擁有了強大品牌的頻道,等于擁有了無形的資產,使電視頻道在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因此,電視臺非常重視包裝,不惜重金制作獨特的宣傳片,打造頻道和欄目的形象。
目前,不少電視頻道在品牌形象的包裝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令人矚目。但是,在我國,電視媒體的品牌形象包裝才剛剛起步,所以在發展上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就需要電視工作者再接再厲,不斷探索和創新,打造更為獨特的電視品牌形象。電視包裝就是把傳統的電視藝術,經過各種藝術加工后,更加完美地呈現出來。因此,只要深刻認識電視包裝的功用性,加之制作技巧,就能使電視更好地服務大眾。
如今,大眾傳媒快速發展,電視因其具有覆蓋廣、傳播迅速的特點,在信息傳播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物質生活快速提高的同時,人們在精神層面上也要求越來越高,電視欄目只有包裝精致且具有實效性,才能為觀眾所喜愛。
參考文獻:
[1]鄭祖峰,韓松.淺談電視包裝的方法及趨勢[J].新聞傳播,2007(4).
[2]姜松梅.頻道形象與電視包裝[J].記者搖籃,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