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鵬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
電視演講類節目的傳播價值
李大鵬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摘 要:新媒體技術下的電視傳播藝術形式日益新穎,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視覺沖擊。在這得天獨厚的優勢下,電視節目內容和藝術表現力成為制作人追求的重點。當下,從中央臺到省級衛視興辦的演講類電視節目,以其“炫、益”的視聽效果、跌宕起伏的情節構架、憂國憂民的愛國主題、個人勵志和社會情感的正能量被廣大受眾接受認同,使節目在審美藝術、語言藝術等方面具有超強感染力和精深思想性,產生了深遠、廣泛的社會影響,具有藝術傳播價值。
關鍵詞:《開講啦》;《中國青年說》;《我是演說家》;主流價值觀傳播
“文藝形式的作品,大多數是通過講故事來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于是,如何講故事和講什么故事成為文藝傳播的兩個核心問題。”中央電視臺《開講啦》《中國青年說》北京電視臺《我是演說家》,從電視藝術的超強感染力、演說藝術的精深思想性、情感藝術的受眾心理認同性三方面認證了電視藝術故事傳播的能力,在傳播過程中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凸顯藝術力量,被受眾所接受,達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1.1 視聽效果沖擊
《開講啦》是央視持續三年播出的一個老牌高收視節目。節目形式是由主持人、一位主講嘉賓、十名青年學生代表、三百現場觀眾以及一個360度的舞臺組成。特別是嘉賓身后巨大的環形LED屏,隨著演講內容播放之前錄制好的三維影像,開場音樂、中場音樂的配合畫龍點睛,靜態的演講由此呈現出動感。鏡頭包括舞臺全景、主持人近景、演講者和嘉賓互動時的中景、演講者在演講出彩處的特寫,內容強調時的鏡頭回放,這種鏡頭設計非常關注觀眾的觀賞心理,增強試聽效果。
《我是演說家》于2014年10月正式開播,共播出了19期。節目形式主要由四位導師、演講選手、現場觀眾組成。對于視聽效果來講,節目每個部分都有獨特的看點。資深導師魯豫,情感細膩真誠;性格分析師樂嘉,語言犀利,觀點獨辟蹊徑;新晉導師張衛健形象積極健康,節目表現有思想深度;天后級導師劉嘉玲聰明睿智。在選手爭奪戰中,四位導師各顯神通,展開舌戰,看點大增。從選手角度來講,參賽選手年齡、職業、經歷跨度較大,演講內容各有風采,不容易造成收聽疲勞。值得一提的是,節目整體策劃由美國格萊美頒獎禮的御用專業團隊全面把控現場,現場經驗極其豐富,《我是演說家》舞美設計將再添新意、更具看點,最大限度發揮專業團隊的實力,充分融合國際流行趨勢。舞臺色彩斑斕,舞臺后面是選手上下場的通道,增添了縱深感,配合極具感染力的音樂,最大程度激發現場觀眾情緒。在《我是演說家》中,主持人只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作用,節目的整體構架是在四位導師對選手的演講進行點評中完成的,除選手演講本身外,導師們的語言表現也非常有感染力,值得品味。
1.2 情節的跌宕起伏
與視聽效果沖擊一樣,這里的情節矛盾沖擊也表現在演講內容之外,是節目的魅力組成之一,表現在嘉賓和演講者之間、嘉賓之間以及主持人和觀眾的反應,形成一種戲劇性的藝術沖突。
《我是演說家》是三檔節目里唯一比賽性質的演講類節目,有比賽就存在競爭,這也是情節沖突的關鍵點。在導師選人環節,面對優秀選手,導師們當然希望能收入自己門下。冠軍選手梁植在海選中以兩彈元勛鄧稼先為主題,精彩演講讓各位導師很快選擇了他,樂嘉以兩面說服的方式打動了梁植,他首先道出自己認為梁植演說中最打動人的地方是細節,充滿了感人的力量,同時指出梁植臺詞的痕跡感過重、表現形式過于正統。由于樂嘉的點評正中梁植的內心,梁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進入樂嘉戰隊,其他幾位導師羨慕不已。導師們或驚喜、或遺憾的各種表情和語言表達非常具有情節沖擊力。
撒貝寧在節目中總是適時為嘉賓解圍,《開講啦》節目組稱他為“總結帝”,因為他總能精辟說出嘉賓演講的精髓,控制好嘉賓與青年代表之間互動的現場情緒與氣氛。節目首位演講嘉賓陳坤在《人生路莫慌張》演講中遭遇了一位女性青年代表的犀利提問:“看不出來你倡導的‘行走的力量’哪里是在做公益?”面對近似挑釁的質疑,陳坤說他不能接受,正當場面即將陷入尷尬時,主持人撒貝寧出語相助:“你的公益就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妙言巧語使現場掌聲如雷,大家皆大歡喜。
在三檔節目中,這種情節上的沖突比比皆是,增加了藝術性,也極大增強了觀眾的收視愿望。
演講藝術是有主題的,它具備思想影響力,三檔節目都有這樣的傳播力量。從節目定位來講,《開講啦》定位于全國首檔大型公益類青年公開課節目,從2012年8月至今,功成名就的主講嘉賓一直在談夢想,講奮斗,提倡不怕困難,樹立正確人生態度,為年青學子們傳遞人生正能量。《中國青年說》定位為青春分享節目,被稱為中國首檔青年思想秀,“說青春,看中國,向未來”,展現中國青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傳遞積極向上的青春正能量。3月17日,中國記協在京舉辦以“普通人講述精彩中國故事”為主題的《我是演說家》研討會,各位學者認為,節目用情感因素改變傳統話語方式,建立起良性溝通,為普通人搭建舞臺,在潛移默化中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主旋律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梁植的《語言的力量》,提出我們要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現在,我們中國經濟發展世界第二,軍事也日益強大,可是,近年來,我們引進那么多西方電影、電視、文化;而我們中國文化、中國聲音傳出去多少?若此發展下去,是什么后果?每個中國人都要認真想一想;每個有語言能力的人,都有責任向世界大聲說出你是中國人,你要捍衛中華語言文化。你有能力發揚中華語言文化。如果,我們的發言是步槍,那么,我們的媒體,我們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們,你們的發言就是原子彈!”話音一落,現場觀眾全部起立,長時間熱烈鼓掌,這種發自內心的強烈愛國情緒不可抑制。
中國青年饅頭講了自己的愛情故事《我們在努力,讓離別的那一天遠去》,饅頭是一個小有成就的音樂人,愛上了開朗樂觀的橙子,婚后橙子重病,饅頭停滯事業、疏離朋友、放棄娛樂,與橙子形影不離地照顧她。這是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難得的是數年如一日的饅頭的作為,這種為愛的付出帶給人們更多信心。
在多媒體傳播時代,電視依然是一個有廣泛收視率的媒體。它的節目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節目傳播的內容隨著收視增加自然得到更多傳播,因此,在滿足受眾合理需要的基礎上,這三檔節目都做到了提升受眾的價值境界。
傳播的作用很多,其中之一是心緒轉換,指電視節目傳播的內容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幫助人們舒緩工作、生活壓力,滿足受眾情緒上的轉換與放松。這種情緒也表現在所有受眾在聽到演講嘉賓的故事后的反映,或凝重深思,或淚流滿面,或會心微笑,或開懷大笑,獲全場起立鼓掌,這都是節目對受眾心理的滿足。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本我”,想知道我是什么樣,也想知道如何能讓自己更好。三檔電視節目中的內容和情節,其實是為觀眾提供了自我評價的參考和自我提升的榜樣,觀眾通過嘉賓、演講人、參賽選手的演講,對比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對自身行為觀念進行判斷和思考。正如在梁植《我的偶像》演講后張衛健導師總結道:“你講到我的心坎里了,我一直低著頭,我在想,張衛健你有可能在你余生當中,不為任何名和利,去貢獻你的一切嗎?我真的要回去好好地思考這個問題,聽到我要回去思考我的下半生,我就確認了這個人的講演是有血有肉的,所以我拍了你。”
演講類電視節目憑借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通過故事性的語言表達力量,傳遞給受眾主流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讓綻放的思想、溫暖的力量陪伴受眾,讓人生之路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陳力丹,陳俊妮.傳播學綱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美)史蒂文·布萊登,邁克爾·斯各特.演講的藝術與科學[M].顧肅,謝友倩,宣瑩,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錢蔚.開講啦1:對自己狠一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