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慧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最強大腦》的定位分析及發展研究
張文慧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摘 要:國內綜藝由最初的“大雜燴”向如今的規范化調整,不斷向更高難度的專業領域開拓創新。本文通過對《最強大腦》的定位進行分析,綜合討論了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最強大腦》;定位;真人秀;
1.1 受眾定位
《最強大腦》從大的分類來說,是一檔真人秀節目,這類節目往往能夠憑借自身所具有的感染力,無年齡身份限制覆蓋最廣泛的人群。換句話說,這檔節目的受眾定位是老少皆宜。
1.2 層次定位
以《最強大腦》為例,在缺乏科學普及教育的社會背景下,《最強大腦》在媒體界掀起一股不可抵擋的“科學”浪潮,節目所帶來的不僅是科學的震撼,更是極限的挑戰。這種影響非常強大,它證明了科學的力量不可估量。節目組希望通過傳達科學的知識,用知識去潛移默化影響更多的人。節目的走紅,離不開觀眾對節目的欣賞和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國觀眾的審美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以科學定位的益智類節目,因為科學因素的注入,節目檔次較以往問答形式的益智節目上升了一個節目層次。
1.3 規模定位
益智競技類的電視節目,不論是在范圍上還是在團隊規模上,規模僅次于真人秀節目。從節目內容本身來看,節目只要涉及競技,就說明有挑戰項目,只要有挑戰項目,就需要場地,而場地,就是廣義上的規模。狹義上的規模,比如主持團隊的規模,在《吉尼斯之夜》的競技類節目中,考慮到有些挑戰項目的特殊性,在節目中專門安排了外景主持人。《最強大腦》節目的團隊規模非常大,為了與科學定位相吻合,最強大腦設有專門的專家團隊,節目中還成功運用3D頭骨打印技術,制作團隊是《非誠勿擾》原班制作團隊,大多為80、90后,團隊極具影響力。
2.1 節目內容遭質疑
以《最強大腦》節目為例,節目的成功離不開對“科學”的定位,以及對節目題材的創新性。《最強大腦》在未開播前,在宣傳中給自己的定位是“首檔大型科學類”節目。在泛娛樂化的時代,《最強大腦》敢于挑戰國內從未嘗試的科學類項目。在競技類節目中,《最強大腦》可能不是最權威的,因為節目中沒有像《吉尼斯》那樣,有國外專業的認證官。但從腦力科學的角度來看,《最強大腦》從腦力延伸到科技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因為挑戰項目的不可思議,節目內容頻遭質疑。例如“愛因斯坦”周瑋,他作為一個沒有正常人智力卻擁有超常計算能力的參賽選手,所引發的“雨人”現象一直引人熱議。
2.2 節目成本投入大
同樣以《最強大腦》為例,它集結了強大的中外專家顧問團,包括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近20位國內頂尖的心理認知、生物醫學、運動控制等方面的專家,還有來自耶魯大學的10位國際權威學者。[1]節目利用高科技技術,將普遍難懂的科學知識拆解成簡單并且容易被接收的視覺、聽覺形象,帶給觀眾視覺和心理上的雙重震撼。在首期節目中,鄭才千挑戰了在模仿中“找茬”項目,舞臺左右兩邊的魔方墻各有2500個魔方,強大的道具陣容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第二期節目中的101只斑點狗,節目組花費了3個月的時間,從7個省市才找全。第6期節目中的32對同卵雙胞胎,第7期中的100位型男,這樣龐大的道具是國內其他電視節目所不具備的。還有3D實景清明上河圖的沙盤、51對新人的模型、現場指紋掃描儀等,正是由于這些強大的道具,才為節目的識別貼上了最強道具的標簽。[2]
2.3 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融合
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有娛樂的成分,這種娛樂不能僅局限于讓人開懷大笑或者提供沒有“營養”的內容博觀眾一笑。《最強大腦》節目也有娛樂的成分,它非常生動有趣,這是它有別于其他科普節目的地方,但它又以普及知識為主,因而又不同于娛樂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娛樂更多的是體現在道具方面。如101只斑點狗的出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每只斑點狗神態各異,讓觀眾感覺很有趣,這時觀眾看的不僅是挑戰,還有斑點狗。[3]這就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其次,主持人蔣昌建本身也很有趣。在節目剛開始播出時,他因為不知道怎么面對鏡頭,整場節目下來,自己臉上的光是一片黑一片亮,他不知所措的走位不時引人發笑,讓觀眾感覺這位主持人很可愛。
綜合各個角度考慮,未來國內益智節目將向特色化、專業化邁進,主持人趨向博學,通過改變節目內容、節目模式實現節目的升級。節目涉足的領域會越來越寬泛,并呈現由分散化向專業領域科學化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羅梅.智慧與秀場的融合[J].益智節目定向分析,2015(3).
[2]黃利娜.窄化與寬化:少數民族自治區民族文化類電視欄目的發展困境及其突破[D].新疆:新疆大學,2011.
[3]石長順.數字復制時代的節目模式重現與創新突破[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10.
作者簡介:張文慧(1988-),女,河南省新鄉市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電影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