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莎車縣廣播電視臺)
?
新時期提升基層播音員綜合素質的路徑分析
周 輝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莎車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眾所周知,基層播音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它也是廣播電視臺形象的重要標志。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提升基層播音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提升基層播音員綜合素質的對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播音員;綜合素質;路徑
播音員是廣播電臺、電視臺從事播音工作的專業人員。其主要職責是在話筒前或鏡頭前按照文字稿件進行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其基本任務是把記者在新聞一線采訪、編寫加工后的各類新聞文字稿轉化為有聲語言并向受眾進行傳播,以實現在更寬泛意義上與受眾的溝通和交流。進入新世紀后,媒體競爭日趨激烈,提升播音員綜合素質具有現實意義。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提升基層播音員綜合素質的對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聞播音員是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是新聞報道集體中的一員。新聞播音員應將自己融入新聞宣傳報道的群體之中,自覺做個新聞人,與編輯、記者團隊進行友好合作,切忌將自己游離于新聞報道的集體之外,只進行單一的播音。若有機會,還應多參與一些采編活動,歷練自己的“新聞鼻”和“新聞眼”,了解上游新聞采寫、編輯的工作特點和程序,甚至到新聞發生的第一現場學著采寫新聞稿件,由“二度創作”向“一度創作”靠攏。通過親自組織、采寫、編排、刪改新聞稿件,促使自己主動探尋新聞事件的發展變化脈絡,分析、判斷新聞事件本身具有的價值,使原本在備稿時才清楚的新聞事實邏輯關系更提前、更客觀、更系統地在腦海中建立起來,進而使播音的基調更趨準確,對插播緊急稿件的語言處理更加到位和從容,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加強了自己對新聞的感知力,提高自己全方位駕馭稿件、駕馭節目的能力。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對新聞活動的了解、分析、判斷、評價、檢驗過程中,播音員所關注的就絕不僅僅是自己的語言能力、播音技巧,而是注視新聞事件的發展、變化。這樣播音員的新聞意識就能不斷被強化,獨立思考能力也能不斷被錘煉。有了這些基礎,新聞播音員訴諸表現的外殼——播音語言就有了更強有力的思想支撐,加之播音員原本具有較好的語言功力,語意表達就會更準確、清晰、暢達,新聞的主旨、內涵也就會更明晰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從而引起受眾的共鳴,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新聞播音語言的特征是規整、簡潔、準確、莊重、流暢,具有權威性,這一語言特質已深深植根于廣大受眾心中。即便是人們在喜愛形形色色、風格迥異的主持人的同時,也并不排斥新聞播音語言。尤其是當國家最高政令發布時,重大災難事件降臨時,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出現時,人們更是信賴新聞播音員的聲音,甚至是尋找新聞播音聲音并期待著它的出現。BBC認為廣播新聞稿的寫成,只是完成任務的一半,而另一半應由新聞播音員來完成。新聞播音語言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它在廣播中占有的特殊位置,是任何主持人語言哪怕是極具特色的主持人語言所代替不了的。所以,播音員的播音應該以聲音和畫面(指電視播音員的體語形象)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以“言為心聲”“聲畫和諧”為基點,準確地體現記者和編輯的全部意圖。
新聞能力即有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有預見事物發展趨勢和轉折點的判斷力和勇氣,有分析、評價及整合新聞事實的能力,有開掘、闡釋新聞意義的水平。張頌教授曾說:“新聞播音是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識面要廣,政策性要強,心理素質須成熟,語言功力須扎實的一種創作。”經常聽到從事新聞播音的同行講,新聞播音是最好播的,但其實新聞也是最難播好的。在我們平常傳統的工作方式中,新聞播音員大多在“二度創作”的空間里。這種工作方式的流程是有一定的備稿時間,能較充分地分析、理解稿件的內容后再訴諸語言的表達。它的優點是差錯少,稿件內容傳達精細。這里更多的是注重新聞播音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一種轉述能力。
但是,現今隨著媒體競爭的愈發激烈,傳播手段的日益更新,新聞播音員僅僅占據語言表達優勢已遠遠不能適應工作需要。譬如,每檔新聞的截稿時間越來越晚,再如身在突發事件現場直接發回報道等。凡此種種表明,一個合格的新聞播音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更要著力培養自己的新聞素質,不斷提高新聞能力。
參考文獻:
[1]游錦紅.把握時代感播出新鮮感——論基層電視臺新聞播音創作空間的拓展[J].東南傳播,2007(5).
[2]華音.談播音創作的時代感[J].理論觀察,2001(3).
[3]王琦.淺論新聞播音中的情感把握[J].社會科學,2005(9).
[4]王華偉.淺談電視新聞播音中的審美意象[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