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旦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廣播節目編排的探究
才 旦
(作者單位:青海省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媒介融合越來越成為新聞廣播行業一個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詞,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作為新聞廣播節目應當抓住媒介融合的機會,改變傳統的新聞廣播編排模式。積極創新發展新聞廣播編排模式,推動新聞廣播節目的科學合理編排。本文借此探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廣播節目的編排問題。
媒介融合;新聞廣播節目;編排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種媒介的相互交融從而形成統一的整體,在這種融合趨勢下各式各樣的信息能夠更好地進行傳播。作為新聞廣播媒體來說,需要利用媒介融合的趨勢來擴大自己的受眾面,使自己擁有更多受眾,從而促成自身的發展。
雖然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新聞廣播行業因其自身的原因限制,導致人們對新聞廣播行業的媒介融合關注度不是很高,新聞廣播行業的特點是傳播的速度和準確性;同時,時效性也很強。倘若一味地注重媒介融合而忽視了這些特點,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那么新聞廣播行業就不適合媒介融合了嗎?筆者認為并非如此,新聞廣播行業的生命力在于幫助公眾獲取社會的各類即時信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發展空間在于,積極地編排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期待的節目,通過多種形式的媒介來傳播。一方面,進一步通過多種渠道擴大自己的受眾面;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能夠更好的接觸公眾,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務,增加與公眾的互動。這些都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聞廣播行業必要做的事情。
3.1走近民生貼近百姓生活
新聞節目的生命力在于為廣大公眾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新聞類節目的選題很多是“規定動作”,是“必答題”和“命題作文”,在新聞節目的編排上應當集中解決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同時,要做到“大主題,小切入”,通過細致入微的“小事”來打動聽眾。例如,近年來“民生”“三農”等問題備受全國關注,央視新聞頻道也多次聚焦這些問題,有心觀察可以發現,每次在進行這些節目的報道開始之前,都有導播將鏡頭切換到在大街上對一般民眾進行提問式抽查,一方面用這種方式來了解群眾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群眾,政府和國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程度,以此來提高群眾對未來的信心和對新聞議題的熱心程度。這些都是采用小的鏡頭,來對大主題新聞進行一個點題和切入,有利于提高群眾關注度。在進行規定動作以外的選題時,同樣要尋找百姓關心的問題,要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要以生活化的視角去發現新聞題材。選取新聞廣播節目合適的方式表達,制定選題時,要有明確的目標,確保所播報的內容是聽眾想要聽到的信息。
3.2積極與聽眾互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廣播節目可以多采集能夠與聽眾互動的節目。通過充分地與聽眾進行互動,可以讓新聞工作者了解廣大群眾的想法,真實地了解民聲。正如微信公眾號“重案組37號”,是一個關于打擊違法犯罪新聞報道的網絡APP平臺下新聞頻道。在其每篇報道后都會有許多群眾進行詢問和留言,而其負責人都極其熱心地進行回復和解答。并根據群眾詢問的方向進行重新編排報道順序,將群眾關心的問題放在前列,從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關注。此外,多與廣大群眾進行互動,可以使新聞廣播更加貼近民眾的生活,認真傾聽他們的訴說。讓新聞廣播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具有真實性。
3.3以口語化的方式來主持傳達新聞
新聞廣播的目的在于服務人民群眾的生活,而節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播報主持人的風格。往往幽默風趣的主持人所主持的節目可以吸引觀眾的興趣,獲得高收視率。一個好的主持人能夠很好地處理好新聞廣播之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能夠提出具有參與性和討論性的問題,避免新聞廣播中的冷場。好的主持人能夠采取口語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能夠實時地與觀眾溝通,積極地去活躍現場氣氛,根據節目的節奏來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避免聽眾在收聽新聞廣播時產生收聽疲勞。一個好的主持人通過自己得努力能夠為新聞廣播媒體吸引更多聽眾,增加新聞廣播的趣味性。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新聞廣播應當順應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去適應,新聞廣播的信息傳達和表達方式將會變得更加多樣化,只有有效地利用好媒介融合,不斷創新,提高節目的收聽率,才能使新聞廣播更好地發展。
[1]楊迪.綜合性廣播新聞節目的編排創新——以北京新聞廣播《新聞2013》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4(1).
[2]范劼.廣播新聞的欄目設置與節目編排[J].新聞愛好者,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