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虹
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探討
陳潔虹
(作者單位: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本文主要介紹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現狀,并對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所遇挑戰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探討傳統電視媒體未來發展之路。
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產品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近些年來,微信、微博,以及各類APP等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媒體各界,傳統電視媒體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較之于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有各種優勢,備受人們喜愛。在此種情況下,傳統電視媒體出路何在?探討該問題顯得非常迫切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傳統電視媒體受眾群體老齡化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Cnnic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互聯網媒體市場占比由2014年的47.2%上升到51.8%,手機上網人數超過6億,逼近網民總人數。年輕一代更愿意通過手機獲取資訊,而仍然堅持看電視的多為中老年人,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正在逐步趨向老齡化。
1.2傳統電視媒體廣告份額減少且客戶流失
新媒體廣告投放,具有成本低、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等優勢,贏得了商家的青睞。《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顯示,2013年電視廣告收入1 119.26億元,增幅6.97%;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 100億元,其中在線視頻市場規模128.1億元,增長41.9%。雖然電視廣告市場份額仍高于視頻新媒體廣告,但可以看出,視頻廣告市場處在增長時期,傳統電視媒體客戶正在慢慢流失。
1.3傳統電視媒體收視時間被消減
相對于電視固定時間的排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更適合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一張圖片、一句話就可以成為新聞,即時發布,受眾隨時隨地就可以獲取信息,評論、轉發信息,比電視被動接受編排好的信息,互動性更強。
2.1傳統電視媒體在人們生活中仍有一席之地
在我國家庭,電視機幾乎是標配。雖然這些年,網民數量在逐年增長,但一家人圍坐電視機前,看電視劇、綜藝節目,依然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一旦有重要新聞事件、重要賽事,大多數人依然會選擇打開電視看直播。短時間內,傳統電視媒體仍然占據著人們生活的重要地位。
2.2傳統電視媒體較新媒體更具權威性
雖然有種種優點,但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信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上依然處于劣勢。很多謠言,都始于新媒體,而且得益于其傳播速度和廣度,散布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在微博微信出現一些看似重磅的“新聞”打問號。而長期以來,傳統電視媒體以正面形象示人,對新聞篩選、制作、審播更為講究,不會允許未經求證的謠言進入節目中,公信力更強。
新媒體時代,單一的媒體形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傳統電視媒體應發揮自身優勢,與新媒體相互融合發展。
第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如今,有許多電視臺已意識到這一點,實現了節目在電視與網絡當中同步播放、點播,這是傳統電視媒體的一大進步,未來的發展也應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第二,利用新媒體,提高關注度。現在,很多品牌電視欄目,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與觀眾互動,但經營得不盡如人意,因為其依然使用電視化的語言,讓人提不起興趣。只有主動與網絡流行風向相結合,開辟新戰場,才能真正利用好新媒體。
第三,成立自己的新媒體,實現深度融合。現在,很多電視臺開始成立自己的新媒體,像筆者所在的柳州電視臺,就推出了《在柳州》APP,主打柳州本地的資訊和服務。時政新聞《柳州新聞》,民生新聞《新播報》的記者,在采訪現場就會往《在柳州》發回報道,重要新聞更會圖文、視頻直播,實時向大眾傳播資訊,同時提示受眾,在晚上的節目中會有更詳細的報道,提高欄目的關注度。而因為有電視記者的支持,有權威的報道、資訊,有新鮮滾動的視頻直播,《在柳州》要比當地其它新媒體,更具公信力,成為市民獲取當地資訊的首選APP。
時代在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可逆,新媒體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產物,這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傳統電視媒體轉型創新的一個新機遇。傳統電視媒體的未來發展之路需要與新媒體充分地融合起來,不斷擴大影響,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
[1]劉磊.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節目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2013(1).
[2]孔海嘯.探析中國網絡電視臺的發展模式[J].劍南文學,2013(10).
[3]張利平.新媒體時代傳統媒介融合渠道與路徑選擇[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4]張海潮,姜雨杉.探究視頻市場生態 洞察媒介融合趨勢——解讀《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J].電視研究,2014(12).
陳潔虹(1984-),女,壯族,廣西柳州人,法學、經濟學雙學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