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電視臺民生新聞品牌欄目的可持續發展分析
周冬梅
(作者單位:天津市武清新聞中心)
民生新聞同其他新聞不同點在于它更加注重反映人們的生活現狀,因此,從宏觀角度可以說它是社會新聞。民生新聞能夠反映當前的社會背景以及國家出臺的政策對于人們生活的確切影響,因此這類新聞同人們的生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換個角度來說,在當前眾多的傳播模式進行轉變的過程中,民生新聞是最能夠迎合大眾口味的節目。但是,隨著民生新聞的逐漸發展,還是無法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為了能夠保證電視臺民生新聞的品牌欄目可持續發展,本文將以電視民生新聞概念特征入手,并在內容、管理兩個方面提出電視臺民生新聞品牌欄目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民生新聞;品牌欄目;概念;特征;可持續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當溫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之后,人們開始更加重視“精神食糧”,因此,社會大眾對于電視節目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而當前的電視節目競爭日漸激烈,電視節目運作的市場化以及品牌化可以說已經是無法逆轉的客觀規律,是現代媒體市場的發展趨勢。而民生新聞欄目不僅自身特征明顯而且具有較強的人文主義與互動性,所以在電視節目的競爭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好自己的品牌、樹立良好的形象、擴大規模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夠將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最大化。
1.1題材貼合社會群眾
同其他關注國家大事的新聞不同,民生新聞更加關注的是發生在平民老百姓之間的事情,民生新聞的主要內容側重于關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生計等,例如:其關注重點放在社會群眾生活中的停電、物品丟失招領、生活求助等方面,并始終堅持將地方相對零碎的生活資訊放在主要位置。同時,民生新聞更加重視本土化的傾向。本土化的意思在于將報道的題材貼合于社會群眾,即針對發生在社會大眾身邊的事情,與社會大眾有著密切聯系的報道。這樣的報道因為平易近人并且能夠引發社會共鳴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1.2視角的獨特
人們不難發現,傳統的社會新聞針對某一事件總是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看到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代表社會大眾,這就會導致被報道出的新聞會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有較強的官方氣味,給人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其次是難以切實地以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到問題,無法代表老百姓發聲。而電視民生新聞在新聞報道的立場上能夠以平民化的視角來看到問題,能夠以老百姓的視角來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事物,能夠切實地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1.3價值取向不同
電視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在于以人為本。雖然每一個新聞欄目都需要有民本意識,但是民生新聞的民本意識又與傳統的新聞有所不同。傳統的新聞習慣于從上而下的報道新聞,即先報道國家、國家領導人的一些新聞,再報道同老百姓有關的新聞。而民生新聞的重點就放在與社會群眾有密切關系的事件、問題上。另外,民生新聞還著重于為百姓服務,即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1.4報道方式的親和性
民生新聞既然是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其報道方式當然側重于民眾話語。所以,民生新聞不同于傳統的新聞是以百姓的語言講述百姓在生活中的事件。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上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能夠提高新聞的可接受程度。語言的樸實直白、話語的平等、交流的互動性這些都能夠體現出民生新聞報道方式的親和性。
電視臺民生新聞品牌欄目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而筆者通過總結分析進行了合理的劃分。總的來說,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電視民生新聞品牌欄目需要從以下兩個大方面做出努力。
2.1內容方面
2.1.1民生新聞轉變為“公共新聞”
在當前,社會百姓已經并不能滿足于對于新聞事件的“知情,而是希望能以新聞欄目提供的平臺作為媒介,切身參與到公共事務的管理當中。所以,民生新聞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大眾逐漸增強的意識,而公共新聞顯然更加適合。
公共新聞并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產品,而是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所創建的。公共新聞指的是新聞媒體以自身媒介的特點,幫助社會群眾切實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解決當中,借以調配公共資源以及培養公眾解決公共事務的能力,并最終推動社會公眾利益得到提高。換句話說,公共新聞的目標是作為一個橋梁紐帶,拉近政府和新聞媒體同公民之間的交流,進而找到解決公共事務的方法。
而想要將民生新聞轉化為“公共新聞”,首先,要在社會群眾同政府出臺的政策之間建立一個媒介,幫助傳統百姓向現代的“公民社會轉變”;其次,要加強互動環節的設計性,使公民在參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新聞欄目需要以交流討論的方式,讓社會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國家政策的制定及規劃中。總之,將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方面轉化,能夠提高社會群眾的公共事務管理能力,使社會群眾的生活空間變得更廣闊,也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民主道路的要求。
2.1.2差異化策略
差異化策略指的是在目的以及節目主旨不變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節目更具有特色,能夠讓觀眾對自己的民生節目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留下深刻印象。而想要讓自己的新聞品牌欄目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就需要讓自己的欄目特色留住觀眾,因此,可以針對內容、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
2.2管理方面
2.2.1創新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如果不重視創新理念,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而在價值取向也在不斷更新的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一定要不停地根據自身情況以及市場變化創新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夠保障民生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2.2.2品牌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雖然其自身存在很大的優勢,但是也需要通過市場化的營銷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只有增強自己的品牌識別力,擴大品牌影響力,才能夠擴大引發出品牌周邊產品。而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褪去形形色色的“外衣”,老百姓最注重的還是產品的質量。
2.2.3人員
在人員的管理方面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建立與完善管理機制,讓每一個工作人員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同時培養工作人員腳踏實地、不斷創新的精神,進而保證節目的質量效果,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對表現優異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在工作中疏忽懈怠、玩忽職守的工作人員采取相應的懲罰,使其化壓力為動力;其次,提高節目工作人員的綜合實力,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保證節目在各個環節不會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例如:有的民生新聞節目在采訪編輯方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鏡頭等方面卻顯得非常業余。這樣也很難保證民生新聞節目可持續發展。
民生新聞能夠反映社會群眾的生活現狀等方面的問題。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家出臺的政策對于社會群眾的影響。民生新聞因為同社會大眾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所以,其發展前景是相當可觀的。但是不得不說,在民生新聞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民生新聞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需要切實地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并逐一解決,爭取使民生新聞能夠可持續發展。
[1]柳玉松.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品牌欄目的發展策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2]夏德勇,禤曼怡.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的品牌問題——以廣州電視臺《新聞日日睇》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76-80.
[3]尹藝樺.我國地方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研究——以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為例[D].重慶:重慶大學,2014.
[4]劉錦怡.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品牌打造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