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東
影視藝術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
——試談魯班獎電視片的攝制技巧
張振東
(作者單位:海門市廣播電視臺)
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以下簡稱魯班獎)是全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獎,是廣大建筑企業孜孜以求的最高質量目標,也是影視攝制人員努力追求的方向。將影視藝術與建筑藝術完美結合,靈活運用電視拍攝制作技巧,展示建筑工程優質畫面,打造優秀的魯班獎電視申報片。
電視片;拍攝制作;建筑工程;魯班獎
在魯班獎評選過程中,需要提供一個能夠反映工程質量的五分鐘電視片。要讓沒有去過工程現場的評委在五分鐘內對工程項目產生一個很好且深刻的印象,這就是電視片所肩負的使命。
筆者是一名電視工作者,曾參與多個魯班項目的創建活動,先后拿下了近十項魯班獎。在此,筆者從魯班獎電視片拍攝制作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體會:一個成功的魯班獎電視片必須是影視藝術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讓這二種藝術在碰撞與融合中閃發出建筑工程的光輝。如果單純地強調建筑藝術或者過分地突出電視藝術,都會使電視片出現一些問題和缺陷。
許多電視攝制人員特別喜歡拍攝建筑的外觀、裝飾、綠化、水系、景觀和小品等內容,因為這些鏡頭容易吸引眼球。然而,魯班獎電視片是參加建筑質量評選,而不是樓盤房產的宣傳片,過多地表現建筑的外在美而忽視建筑的內在美,那么,這樣的電視片好看而不好用了。
魯班獎電視片一定要體現出建筑物本身的質量特點,如在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有關樁基、鋼筋、鋼結構、混凝土墻面、梁柱接點和填充墻等方面的優質畫面都是需要展現的,內外裝飾、屋面、地下室、衛生間、樓梯間、電梯間、大堂、走廊、主要的功能房間、機電設備、管道管線以及衛生器具等優美的鏡頭也是必須的。盡管這些畫面在視覺上沒有建筑物的外在之美好看,但對于那些久經沙場的評委們來說,他們可以從這些畫面上看到建筑工程的亮點和美感。
魯班獎電視片不同于房產的宣傳片,更傾向于紀實風格,要通過畫面真實地再現建筑工程質量狀況。當然,再現不等于照鏡子,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必要的特效拍攝手法是需要的。
在拍攝中,三腳架是最基本且必須要使用的。有些人或憑借自己肩扛水平比較高、或懶于使用三腳架,致使畫面晃動甚至模糊,這是工程類電視片的大忌。
有條件的話可采用軌道、搖臂等設備,它能提升畫面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用大搖臂拍攝能使視角更加廣闊,氣勢更加不同凡響。軌道的使用能讓評委在平滑、順暢的鏡頭移動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
對于一些比較大的工程項目,航拍也是一種理想的選擇。航拍的種類和辦法很多,使用大型直升機航拍效果很好,但費用昂貴,還會受到航空管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不妨采用成本低、拍攝方便的熱氣球、滑翔機和遙控飛行器等工具進行航拍,效果也十分理想。
鏡頭是攝像機的眼睛,不同鏡頭會產生不同的成像效果。例如,在拍攝噴淋、煙感和燈具排行成線的鏡頭時,用廣角拍攝,所拍的噴淋、煙感和燈具數量較多、場景較大,但由于廣角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使得靠近鏡頭的噴淋、煙感和燈具之間的間距很大,而遠處的間距很小,畫面顯得不協調,也難以有排行成線的直觀感覺。對此,我們可以采用中長焦鏡頭,小角度拍攝,能使畫面中的噴淋、煙感和燈具間距均勻、成線清楚、鮮明。
一些特效鏡頭在拍攝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移軸鏡頭對于建筑攝影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它的移軸功能有效地克服普通鏡頭使建筑物嚴重變形、傾斜的弊端。它的傾角功能,既可使建筑物整體清晰,也可只強調一點,讓局部特別醒目。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鏡頭如魚眼鏡頭等盡管能夠產生特殊效果,但要慎用,否則容易因為嚴重變形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電視是動態影像的藝術,它包含兩個方面的運動:一是畫面內影像本身的運動,如人物的走動、物體的移動、變化等;二是畫面外部的運動,如攝像機的移動、鏡頭焦距的改變等而產生的畫面變化。
在建筑攝像中,所拍攝的場景一般都是靜態的。如果拍攝時外部的運動也是靜止的,那么制作出來的電視片就類似于幻燈片,顯得呆板、生硬。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采用搖臂、軌道等設備及推拉搖移的手法,使靜態的物體呈現動態的變化,讓畫面自然、流暢。另外,建筑物一般都比較高大,靜態畫面很難包括整個場景,即使包含了,由于場景太大,主體不突出,細節不清晰。采用運動拍攝,能很好地克服靜態畫面產生的問題。例如,拍攝高樓外觀,采用上下搖攝,能夠清晰地展現大樓的全貌和層次、細節。即使是一些比較小的場景,采用運動鏡頭也能達到很好效果。例如,要反映木制品制作質量精細時,采用推鏡頭,讓評委隨著鏡頭看到木制品精致的細部特寫,一定更有說服力。
在影視界,有句行話叫“一動遮百丑”,說的就是運動鏡頭所帶來的理想作用。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動態鏡頭也不是萬能的,這就需要處理好動態畫面與靜態畫面的關系,做到動靜結合,恰到好處。首先,不能為“動”而動。鏡頭如何運動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盲目瞎動拍不好畫面。例如在拍攝近景、特寫等畫面時,就不需要運動了。其次,要掌握運動的速度,恰當的運動速度能讓畫面流暢、自然。太慢了,動感不足且浪費時間;太快了,畫面容易抖動或模糊,影響視覺效果。
魯班獎電視片畫面的主體是實際拍攝的建筑工程鏡頭,包括從基礎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到機電安裝、裝飾裝修及建筑成品的全過程。但是在實際制作過程中,也不排斥虛擬效果的合理應用。所謂虛擬效果就是通過電腦,用二維或三維軟件,模擬實際的施工過程,設計制作二維或三維動畫,讓一些無法在畫面上再現的場景直觀地展示出來。
以下幾種情況一般需要使用虛擬效果:在介紹工程整體場景及周邊環境時,有些工程項目占地很大,很難用鏡頭全部反映;有些相關項目尚在規劃設計中或正在建設中,根本無法拍攝。對此,我們可以用一張效果圖,將交通、項目及相關建筑設施一一標注出來。這個效果圖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動態三維當然是最好看的。
一些隱蔽工程特別是地下施工等場景,是很難拍攝到的。例如,要介紹地下連續墻施工及多道支撐質量時,我們只能拍到露出地面的部分,而對于地下的部分,可以采用二維或三維效果模擬說明。
對于一些復雜的施工工藝,我們也沒有必要像拍攝教學課程一樣一一拍攝制作。例如,要展示屋面的防滲漏施工工藝,一般這種工藝都有很多操作步驟,我們不需要一一加以拍攝展現,即使拍了、剪了,也會使電視片顯得拖沓、冗長,畫面很不美觀。而采用二維或三維技術,將這些操作步驟通過模擬畫面展示出來,再結合實景拍攝的畫面,效果會非常理想。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電視片制作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采樣量化、編碼壓縮、編輯修改、存儲傳輸和重建顯示等處理,把文本、聲音、圖形、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綜合起來,使之建立起邏輯連接,達到圖文并茂、聲畫一致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后期剪輯制作時,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讓電視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傳遞出更多信息,散發出更大魅力。
電視片首先是圖像的藝術,視頻、圖片甚至是通過二維、三維制作出來的圖形、動畫等都是電視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字幕圖表也是比較重要的,運用得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有些工程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參建單位和監理單位比較多,放在配音中十分拖沓。對此,可以在畫面上疊加字幕,一舉兩得。對于施工中的難點、質量管理的特點、質量效果的亮點、工藝先進的閃光點等內容,可以用字幕在畫面上打出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特色性的東西可能隱含在畫面和場景中很難一下子發現,就需要在畫面上用字幕進行標注,直觀明了。有時數字比較多,容易混淆,可采用圖表的方式進行表達,清楚醒目。
電視片更是聲畫的藝術。聲音一般分四種:解說、現場音、配樂和音效。魯班獎電視片不需要現場音和音效,配樂可以不要,要的話也要盡量低一些,千萬不要喧賓奪主。解說詞一般可用第一人稱,語言要精練、規范,盡量口語化。五分鐘的時間只有1 000多字,因此,無關質量的東西盡量不說,工程全貌、工程概況等要簡單明了,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質量效果,大型構筑物施工,高、重、大、難、險的工藝設備和構件的安裝,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及其顯著作用,細部結構或關鍵工序的精雕細琢,對質量通病的預防及效果,工程使用功能的滿足及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的質量評定、工程得獎,業主和用戶的滿意程度等都要有所介紹,且詳略得當。解說時要聲畫同步,聲音清晰宏亮、語速適中、且有適當的停頓。
建筑工程一般都有一個長期的施工過程,申報參評魯班獎又是在建筑工程竣工一年之后進行的,此時一般只能拍攝到建筑工程竣工后的成品面貌。而魯班獎的評選需要由表及里地展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點及由此帶來的建筑質量的特點,這就需要從基礎施工、主體結構到裝飾裝修全過程的圖像資料加以說明。例如,在介紹防止墻面開裂這一工藝時,首先剪輯施工中鏡頭,如在填充墻與混凝土梁柱接縫處覆蓋網片、涂刷界面濟再進行粉刷的畫面,然后再剪輯現時拍攝的墻面成品畫面,就能讓評委一目了然。
因此,立志創建魯班班的工程要從開工之日起就要重視施工過程和關鍵節點的拍攝工作,并妥善保管。制作時,制作人員要不厭其煩地從這些浩繁的視頻或圖片中,尋找最能代表施工質量特點的畫面。施工過程中拍攝的畫面也許不太專業,畫面不太美觀,制作人員就要對這些畫面進行恰當處理,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魯班獎電視片要通過畫面、聲音等多種元素讓評委震動,覺得工程難度大、技術高;要打動他們,認同質量亮點多、特色新;還要感動他們,贊賞申報單位有水平、夠“魯班”!
[1]何建安.魯班獎工程的質量求精與技術創新[EB/OL].(2005-03-08)[2016-06-17]http://www.doc88.com/p-56414782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