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歡樂頌》服裝之“中性頌”
馬 琳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歡樂頌》反映五種不同階層職業女性的生存狀態和喜怒哀樂。在感受她們之間消除階級后真誠相待之“閨蜜情”的同時,能夠很容易地感知:服裝的中性化。職業女性以硬挺的西裝作為“工作服”的主要形式,當然,服裝中性化的也體現出一種女性主義的回歸——服裝中女性元素的點綴。本文從顏色、線條兩個方面淺析《歡樂頌》中女性造型的中性化現象。
歡樂頌;服裝造型;中性
《歡樂頌》這部反映資本主義浪潮中職業女性生活狀態的輕喜劇一經播出,備受熱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經濟高度發達,因此也造成工作高壓使促使女性成為“鐵娘子”。雖然女性社會地位與男性達到平等,但由于女性身體結構以及需要孕育后代的社會分工,使女性仍然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高壓的社會環境中,女人為博得一席生存之地,對于其自身“中性化”具有強烈需求。職業女性為使其能夠與男性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意弱化自身的女性元素,用硬朗的線條和深沉的顏色“武裝”自己,塑造堅強干練的女強人形象。
服裝色彩具有實用性、裝飾性、社會屬性三大特性。社會屬性不僅能夠區別穿著者的年齡、性別、性格及職業,而且也看出穿著者的社會地位。筆者認為,服裝顏色與攝影構圖中的色彩元素在功能上具有相似之處,服飾造型中的色彩可以外化人物性格、體現人物精神狀態等功能。
安迪在劇中的服裝顏色多以黑白灰相對較素的顏色為主,顏色的變化不明顯,體現她高度的職業性和理性精神。反觀劇中其他角色,除去工作以外的時間,服裝顏色上多有跳色,即整體造型中有飽和度較高的明艷色彩。可是安迪在劇中不論工作還是私生活都穿著素雅,這也暗示出她沉悶單調的生活。服裝色彩與對其高度理性和專業能力的描述,使她具備了更多的男性元素。在畫面語言中有這樣一個比喻: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色彩飽和度低,經濟稍微滯后的地區色彩飽和度較高。筆者認為,在劇中,從服裝色彩上很好的區分了這五位女性的社會地位。安迪每日低飽和度的穿著體現她極強的職業性,服裝顏色中的理性色彩表現她在事業上的較高成就,從而表示其作為CFO處于上流社會的階級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該劇中曲筱綃的服裝色彩造型頗具看點,可通過她進行商業談判時服裝顏色由亮到暗、由淺到深的變化,展現她由生疏到老練的商業技巧以及逐漸成熟的人生境界。
不論是《我愛男保姆》還是《好先生》,特別是由車曉飾演的高雅文和甘敬這一類都市職業女性角色不論是工作裝、約會裝、宴會裝,最大的特點是簡約,服裝以純色為主,線條簡單。這樣的服裝造型凸顯知識女性的清高感,外化當代女性先進的獨立意識,再加上《歡樂頌》中對于五位職業女性服裝中性化的表現,印證著當代女性服裝中性化正成為一種潮流勢不可擋。
在《歡樂頌》中,除去涉世未深的初級員工關雎爾和邱瑩瑩,其他三位在工作時間穿著的服裝都含有硬挺的西裝元素。筆者認為,為企業高效生產、最大化盈利而形成的職工等級化,使女性在嚴酷的競爭中迫切需要武裝自己,對于西裝化服飾的強烈需求,使女性行為更加便捷的實用主義服裝風格。安迪在工作時基本不出現裙裝,主要以褲裝為主,褲裝的穿著能減少女性的優柔寡斷等性格特點,體現與男性平等的決斷力和果敢的決策力。直線條的硬朗穿著使安迪在工作上體現專業的業務水平以及與男性勢均力敵的領導風范;在生活中體現她成熟自我的個人價值觀。相比于女強人安迪的“全褲裝”,樊勝美作為中層領導——資深HR更顯其嫵媚氣質,比安迪更具“人性”。在她的服裝造型中,多以裹身的裙裝為主,雖然沒有蕾絲等過多裝飾,但她女性身材的柔和線條使其干練稍遜于安迪,在她身上的中性元素通過夸張的金屬裝飾來凸顯,酷冷的金屬裝飾通過形態上柔和的線條、材質上堅硬的質地,使她身上的層次豐富于安迪,給人呈現出一種妖嬈與帥氣共生的多重效果。
當然,當今職業女性服裝的中性化是理性的,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女裝肩寬超過男裝的夸張現象。”更多的女性元素,如蕾絲、印花、珠片、細跟鞋等融入其中。
在劇中安迪不僅僅是西裝西褲這一固定的中性造型,其服裝搭配的精巧之處在于女性元素的加入。在硬挺筆直的西裝內搭配一件具有蕾絲元素的襯衣,使整體造型經過領口和袖口蕾絲花邊的修飾顯得更為精致。筆者認為這樣的服裝造型具有時代意義,它既沒有20世紀初期追求平胸松腰的臃腫感,又避免了20世紀70年代禮服配長褲的“嬉皮士式瘋狂”,在整體造型上體現高層次的審美水平。在精致低調的修身剪裁上、配飾的流線形線條中體現女性的知性與柔美。剛柔并濟的“混搭模式”,彰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反映出恰到好處的中性化元素。女性審美的回歸標志著服裝設計進入到一個高度成熟的階段,也反映了當代女性追求品質的生活態度,也彰顯出中性化思維模式的成熟。
女性服裝的“中性化”不僅停留于外表的“偏男性”,而是女性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這是她們追求自由、凸顯個性的價值觀念。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下,女性更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柔弱婉約的“先入觀”,將青春與活力投入到更廣闊的社會領域當中。在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這種更加開放多元的社會帶給她們的則是更多的可能性。在這種良性循環當中,女性會因其“智美并存”的雙重特性,在社會舞臺上更加熠熠生輝。注釋:
1.百度百科.服飾色彩[EB/OL].(2015-06-25)[2016-07-0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 MfaLC V hBm G hmG mhZ sO dI4W Z cL BL X xO tkBEZk3NlB9_8X2yvZ0dZtGVQY3aTbRfO1_ ly5CA6RbDis XZqUn3lq.
2.劉珺,陳彬.中性化女性的發展及其服飾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