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楓
美劇《紙牌屋》敘事模式
王 楓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紙牌屋》是一部以政治為題材的美國網絡電視劇,劇中通過“縱橫字謎式”的鋪墊線索方式激發觀眾在主動參與破解的樂趣。設置懸念,在答案揭示時給人們更多的領悟娛樂感,符合當下時代人們“主動參與破解”趨向的時代趨勢。
紙牌屋;縱橫字謎;敘事模式
在新的傳播語境與跨文化傳播格局中,電視劇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價值觀、文化觀、美學觀和歷史觀的重要體現,在傳播中往往裹挾著特有的民族文化與國家意識。從接受角度來說,愛森斯坦認為:“所有的社會均是按照其自身的文化來接受影像的。”
由美國視頻網站奈飛制作出品的自制劇美版《紙牌屋》在全球引起了轟動,在四十多個國家成為最熱門在線劇集,連續兩年斬獲金球獎、艾美獎多項大獎,并受到多國領導人的贊賞。這些成就說明,該劇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典范,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敘事藝術上十分值得我們研究。
“縱橫字謎”即是填字游戲,在西方國家是一種廉價娛樂方式,它起源于西方完型拼字游戲。在中國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腦力鍛煉游戲,但在西方社會中,拿著筆對著報紙雜志上的橫縱字謎投入破解的男女老少隨處可見。
這個游戲在中西方社會流行程度的巨大區別,使我們看到在認識世界的方式上存在的差異。西方人認識世界是偏向理性的,他們慣于用分類的方式來認識事物。而東方的文明卻更多是傾向于綜合、歸納,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
電視劇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價值觀、文化觀、美學觀和歷史觀的重要體現。美國電視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方式,影響著人們思想觀和世界觀。在這種文化內容視覺化潮流的驅使下,“縱橫字謎”以一種微妙的形態滲透進了美國電視劇的敘事模式中。使觀眾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也能感受類似解答“縱橫字謎”過程中得到的快感。
“縱橫字謎”式的敘事模式最大的特征在于大量“謎點”內容的使用。“謎點”就像是神秘的伏筆一樣,引起觀眾的興趣。而這些伏筆產生真正的敘事作用,只有與后面的情節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效果。
例如,劇中女記者與弗蘭克擦身而過。畫面中劇場門口閃光燈在不斷閃爍的同時,弗蘭克不懈地看了一眼衣著單薄的女記者,而正是這樣的一幕被其中的閃光燈捕捉到,照片的拍攝者將照片發送給女記者附加一句調侃的話“想要別人看得起你,就別只穿條丁字褲”。由此女記者開始了與政客之間相互利用的故事。這個細節在作為“伏筆”埋藏下來的時候,并未立刻引起觀眾的懸念與疑惑感。可是在故事發展到轉折是,女記者的不擇手段推動了故事中毫不相干的二人產生交集。直至第二季中,隨著權力和現實的需要,弗蘭克為了保全自己犧牲手中女記者這張牌的時候,女記者被推下站臺,過去作為“伏筆”的一幕又一幕重新回到觀眾眼前,引起觀眾的思考,也營造出戲劇效果。
又如,劇中不斷出現的慢跑鏡頭,劇目的開始弗蘭克和妻子二人一起慢跑在夜幕之下。但此時,在鏡頭語言中,觀眾并不知道這些對于主人公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很快在隨后的另外一場戲中,夫妻二人一起慢跑變成了妻子獨自穿梭在夜色中。妻子去跑步,誤入一片墓地,結果碰到了一個老人對她厲聲怒斥,她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但卻匆匆跑出墓地。第二次她又跑到了這塊墓地,想起上次被斥責的經歷,正在思考是不是要收斂一下自己的行為,這個細節說明妻子在后來的斗爭中應該會有所敬畏,而不是單純考慮利益了。結果發現墓地沒有老人,卻有兩個年輕男女躺在那邊嬉戲笑鬧、滾來滾去,這個行為顯然比自己之前的更加過分,卻沒有人來斥責他們。這個情景在“縱橫字謎”中強烈暗示了《紙牌屋》一劇最核心的精神內涵,即探討道德這個東西究竟是什么?道德的標準和界限到底在哪里?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恒定甚至只是一般的標準。
妻子買了劃船的健身機器給弗蘭克,弗蘭克從置之不理到堅持使用,再到第一季中最后一集深夜里弗蘭克出現在慢跑的妻子身邊,兩個人再次并肩前行,這隱喻了夫妻二人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常人覺得喪失道德或者無法容忍的行為,似乎這兩個人都給了雙方很大的自由度和寬容,即便在事業和感情上有所波動但最終還是會齊心協力。
《七宗罪》和《神探夏洛克》都有“縱橫字謎式”敘事模式的運用。《七宗罪》中犯罪現場留下的單詞,在對兇手留下“謎點”的破解中找到兇手,然后揭示真相。《神探夏洛克》不斷出現的文字游戲也是貫穿全劇的隱含密碼。
“縱橫字謎式”的鋪墊線索方式更能激發觀眾在主動參與破解的樂趣,也能在懸念答案揭示時給人們更多的領悟娛樂感,符合當下時代人們“主動參與破解”趨向的時代趨勢。
王楓(1990-),男,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
[1]潘樺.當代經典美國電視劇敘事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2013.
[2]李曉榕.視頻網站自制劇《紙牌屋》敘事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