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哨巍
地方臺如何做好輿論監督報道
任哨巍
(作者單位:長治廣播電視臺)
輿論監督是媒體的責任和使命,但做好輿論監督有阻力,作為地方臺堅持搞輿論更不容易。本文從操作層面對于地方臺如何做好輿論監督報道進行了闡述。
地方電視臺;輿論監督;報道
作為三線城市的地方電視臺,沒有中央臺、衛視臺強大的采編實力和上級新聞媒體對下級部門進行監督的天然優勢,有的卻是地方電視臺常有的體制不順、技術力量薄弱、采編隊伍業務水平有限及中小城市關系網多、人情阻力大等諸多不利于輿論監督的因素,有的地方媒體甚至怕麻煩徹底放棄了輿論監督,這樣表面看來是省事了,其實卻是放棄了媒體應有的責任,在傳統媒體生存日益艱難的大環境下,也是放棄了自己的一塊重要陣地。
筆者所在長治電視臺的《上黨夜線》欄目,開辦于2005年,是一檔以關注百姓生活,以輿論監督為特色的民生新聞欄目,雖然開辦多年來播出了大量的批評和監督類的稿件,但從未發生過糾紛投訴和法律糾紛等不良影響,更沒有導向錯誤,報道失實的事件發生,不僅老百姓愛看,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認可。無論是社會影響還是廣告吸納能力,在當地都是首屈一指。實踐證明,只要牢牢把握輿論導向,遵守新聞規律,講究方式方法,地方臺完全可以把輿論做得有聲有色。在進行輿論監督報道過程中,我們注意了如下幾方面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這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黨的輿論監督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對于觀眾提供的新聞線索,務必多方核實,報道要客觀公正、準確無誤。只要播出的稿件務必做成經得起推敲,打得贏官司的“鐵案”。
電視新聞工作者不應一味追求新聞轟動效應,而是要把握好輿論監督的時、度、效,在涉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點工程方面的投訴要謹慎對待。例如,在拆遷補償問題、難以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等,一定要謹慎對待,以免因為報道引起群體事件。
不感情用事,不道德綁架,不搞輿論審判。反映問題的當事人一般總是說自己的理,記者切勿先入為主,帶著偏見去采訪,就容易忽略一些事實,采寫出不客觀的稿件,因此我們要求記者在采訪前先假設反映的問題不是真的,以一種核實調查的態度去采訪,一步步地印證。電視的特點就是眼見為實,要用鏡頭說話,有些拍不到的事實,就用當事人的同期,通過事實讓觀眾自己得出結論,不在稿件尤其是標題中下結論,貼標簽,采訪中要避免道德審判。對于一些不好界定責任,又容易引發糾紛的醫療事故,一般不介入采訪。對處于偵察階段和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一般不介入采訪,以免影響司法部門辦案。
小城市關系網多、熟人社會的環境給監督類報道帶來了不小的阻力,被曝光的單位總是千方百計托人情、走關系阻止報道播出,對于此類現象,首先要求媒體負責人要正確認識當前形勢下輿論監督的重要性,做好輿論監督報道既是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的責任和使命,也是群眾的呼聲,更是媒體自身事業發展的需要。不怕麻煩,不怕擔責任,才有可能去堅持原則,想辦克服人情阻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三級審稿制度和撤稿制度,給說情者以阻力,要善于周旋,能推就推,能躲則躲,打好時間差,搶在說情之前及時播出;還要在考核制度上保護進行監督報道記者的積極性。第三,對于播出過的批評報道,做好及時回訪,追蹤事件進展情況和處理結果,既是為了給觀眾一個交待,也是充分實現好不容易已經突破報道阻力的新聞題材的新聞價值。
在當事人不愿接受采訪的情況下,記者還應掌握一些拍攝技巧。對于愿意與記者交流,但不愿意面對鏡頭采訪的,要尊重被訪者意見,在解說中準確反映采訪對象的意見;對于態度惡劣的,要采取非正常拍攝的手法,將他們的行為記錄下來;對于躲著不見的,就拍下他們的單位門頭進行電話采訪。
尤其是政法系統,對于媒體采訪比較敏感,很多涉案題材不愿意積極配合,因此要與該單位的主管領導及時溝通,獲得理解與支持,如果報道確實會影響案件辦理,要果斷舍棄選題,配合執法部門的工作。由于筆者所在的欄目是以輿論監督而出名,所以有段時間很多職能部門都躲著《上黨夜線》,認為記者去了就是給他們曝光,甚至有的單位規定凡是《上黨夜線》的記者都不配合采訪,后來我們專門與常常監督的部門進行了溝通,如公安、交警、供熱、市政等,讓他們了解,與他們相關的報道也是為了促進工作,在反映群眾意見的同時,也要反映他們工作中的困難,如果不配合采訪,非正常拍攝和報道出來的稿件既不完整也有損他們的形象。但溝通盡量控制在工作范籌之內,不要夾雜更多的私人交情,這樣在報道時才可以做到公事公辦,少受干擾。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些選題即使因故不能播出,也要盡可能協調相關部門,把問題妥善解決,平息群眾怨氣,消除矛盾,即使不能立即處理也要把政策講清,爭取群眾理解,不留上訪隱患。
正確面對監督對象的意見,如果報道后采訪對象找上門來表達不同意見,要做到和顏悅色,耐心解釋,安撫他們的激動的情緒,理解他們被報道到后受到的心理壓力,對于少數不可理喻,胡攪蠻纏者,可以讓他現場接受采訪,說出不同意見,如果他們有不當行為一定要錄下來,告訴他們要繼續報道,如有問題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一般情況下,通過軟硬兼施,曉之以理,來訪者都會知難而退。當然處理這類情況的前提是報道客觀、準確,否則事情就比較麻煩,要承擔失實報道的結果,因此,對于輿論監督類的報道播出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教育記者恪守職業道德,認真學習公民隱私權等相關法律知識,同時保障記者采訪中的交通、食宿等問題,不用采訪對象車輛,不吃采訪對象的飯,在群眾中樹立良好職業風尚,不留投訴隱患。
借力打力,利用其他媒體的輿論聲勢,迫使相關部門接受采訪。2016年元宵節期間,本市發生一起煙花炸傷人事件,而且有群眾錄下了現場視頻,在微信中廣為傳播,眾說紛紜,但當記者去公安部門采訪時卻被告知,他們領導要對此事冷處理,不接受采訪。為此,我們與他們領導溝通,告訴他,當地主流媒體及時客觀全面的報道事件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正是為了盡快結束事件的醞釀的擴大,如果職能部門不發聲,反而會讓謠言產生。通過溝通,采訪最終得以順利進行。2016年長治市還發生一起某銀行在培訓員工時,打屁股、推光頭事件,同樣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我們也是采取同樣方法獲得第一手采訪資料,及時進行報道,讓事件很快平息。
隨著微博微信的普及,各種謠言、假新聞也層出不窮,對于這類題材,地方臺不能錯過,相關部門也非常愿意配合主流媒體澄清事實,如某醫院誤診死人、城管打人、某種藥品不能使用等,借助打擊假新聞,傳播真知識,也能樹立地方臺的權威和影響力。
[1]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2]陳昌風.遵循輿論規律 引領輿論方向[J].新聞與寫作,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