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亞
基于“民生熱潮”下的縣級臺民生類廣播節目發展
申 亞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人民廣播電臺)
我國廣播民生新聞節目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被公眾所接受并擁有一定數量的聽眾群。隨著黨和國家注重民生及廣播電視走產業之路后,各省市縣廣播電臺爭先通過創新節目內容來提升收聽率。因此,本文從縣級臺民生類新聞節目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展開系統性研究。
民生熱潮;縣級臺;民生類廣播節目;發展
隨著時下民生熱潮涌動,民生類新聞開始進入觀眾的視線,并得到不斷地關注。廣播民生新聞節目主要通過報道新近發生在百姓身邊的新聞,以廣播的形式展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狀態,具有親民的特點,得到百姓的共鳴與認同。因此,縣級臺在播放民生類廣播時,不僅是給整個廣播電臺帶來一場變革,同時也為縣級廣播電臺注入強大的活力。
1.1廣播節目缺乏創新性
目前我國縣級廣播電臺的民生類新聞節目都沒有明確的節目主題,沒有形成自己的節目特色,大部分的民生廣播節目內容基本上都大同小異,節目中缺少鮮明的風格,缺乏創新性。縣級臺民生類新聞節目不管在節目內容、節目包裝還是主持風格方面都是在相互模仿,互相借鑒。因此,導致了各縣級臺的民生節目的形式和內容都雷同,失去了民生節目原有的風采。
1.2節目視角狹窄,題材單一
由于民生新聞節目主要記錄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當地居民困惑的問題,因此,部分縣級臺的民生新聞在設計節目時,只劃定部分區域內百姓生活作為報道對象和內容[1]。例如:縣級臺在制作民生類廣播節目內容時,只選定一兩個指定區域內民眾較為關心的話題,忽視了周邊其他百姓所要關心甚至想要解決的問題。在新聞報道中,縣級臺廣播只針對某件事進行報道,簡略或直接忽視篩選題材的過程,報道中針對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和背景也沒有進行深入挖掘,沒有去考慮事件發生后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只是為了報道而報道,而聽眾在聽過報道后也只能對其事件的表面現象有一個淺顯的了解,無法有更深入的認知。
2.1樹立民本意識,力求新聞平民化
縣級廣播電臺要想提升節目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號召力,采編人員就要在節目制作前,集中本地縣城中百姓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此來作為節目播出的素材,更多地報道和百姓關聯度較高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新聞。例如:縣級臺可以適當地報道糧油漲價了,會持續多久,這次漲價是全國性的還是區域性的等問題,這樣的新聞在播出后不但百姓會十分的關心,就連采訪者本人也十分的關注。如果縣級廣播電臺能從這些方面著手去深入的報道,不但會提升觀眾的收聽率,如果在播出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得當,還能起到穩定聽眾情緒,解疑釋惑的作用。像是這樣涉及民生新聞的報道,能夠在播出后引起百姓關心、政府關心的一類新聞,同樣是目前新聞業的主流方向。因此,縣級電臺要始終堅持在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和履行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之上,樹立民本意識,強化人文關懷,在節目的制作中努力將節目權威性、指導性與服務性原則相結合,以此來提升節目的新聞價值。
2.2拓寬節目視角,豐富新聞內容雖然民生類節目所關注的焦點是民生話題,但并不是說百姓生活中瑣碎事件都具有報道價值。在節目的選題、制作上,縣級廣播電臺應該將國內外的重大新聞、社會新聞等進行整理后合理地加入其中,主持人可以從民生新聞的立場和角度來分析這些問題[2]。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導致對時事類新聞缺乏關注,尤其是時下的年輕人總覺得時事類新聞與自己生活沒有直接的聯系。廣播電臺如果將時事新聞融入到民生新聞當中,在節目的制作中將黨的方針、路線、時政緊密結合,從而使人民群眾在收聽節目的同時對黨的領導更加擁護,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民生新聞欄目視角得以拓寬,使民生新聞與百姓生活相關,而且能夠有效豐富新聞內容,有利于聽眾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的提升。
縣級臺民生類廣播新聞節目要想在激烈的新聞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積極地樹立民生為本的理念,創新節目內容,形成獨特的報道風格。與此同時,縣級臺也應盡快建立以收聽率為主的節目制作體系,形成獨具鮮明特色的民生新聞品牌形象,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現代民生廣播新聞朝著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
[1]黃勇.我國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狀況和發展戰略[J].現代電視技術,2006(9).
[2]李玉曉.中國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發展方向研究——以齊魯頻道民生新聞欄目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