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國
淺談區級電視臺如何辦好民生新聞節目
張士國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廣播電視局)
近年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一直來火爆異常,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打造民生新聞節目精品,成為區級電視臺關注的重點。
區級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
作為最基層的電視臺,區級電視臺的受眾是普通百姓,如何辦好民生類節目是其需要著重考慮的。筆者就區級電視臺現有條件下如何辦好民生新聞節目發表幾點看法。
區級電視臺,要提升基層臺的優勢,應做到以下幾點。
1.1采編人員下功夫
以《百姓百事》為例,民生新聞采編人員的素材采集直接決定了民生新聞具有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因此采編人員自身素質應該朝“高、深、廣”方面提高。注意立足于本地的文化研究,關注人文景觀、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歷史沿革及文化特征;善于將自然文化與人文文化相聯系,準確把握當地的社會文化形態,使民生新聞的素材真正來源于本地,來源于群眾,遵循喚醒民眾、幫助民眾、教育民眾,為民眾生計生存生活考慮的宗旨。
1.2在信息覆蓋面上做文章
區級電視臺的信息影響力一般覆蓋本區域,有的甚至是只有一個有線頻道,局限性強,要辦好民生新聞,就應該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廣泛收集周邊市縣的逸聞趣事、風土人情、文化生活等,實現本地與周邊文化的融合,從而實現收視效果的最大化。
1.3突出觀眾定位
區級電視臺的觀眾定位在絕大多數社區居民和農民群眾,農民具有與城市居民不同的視覺觀點,文化傳統以及情緒表達,區級電視臺應該立足于這些基礎,將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途徑、語言表達準確定位于農民群眾,才能突出新聞的地方性,突出地方影響力。
老百姓的生活關乎生存生計生活,“柴米油鹽無小事”,有關于衣食住行方面的民生新聞與群眾關聯程度是最高,而這些問題也是電視臺工作人員關注的問題。如果新聞素材采編人員,立足于本地的生活情況,對這些情況以小見大地進行分析解惑,不但會吸引民眾的注意力,還能對民眾生活生產起引導作用。區級電視臺要在堅持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和履行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樹立民本意識,強化人文關懷,努力實現權威性、指導性與可視性、服務性相結合,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相結合。
區級電視臺面向的觀眾,大部分在農村地區,如何做好“三農”宣傳,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更應發揚優良傳統,深入偏遠鄉村,深入群眾,扎實采訪,如實報告,讓更多的人了解邊遠農村貧窮落后的原因及發展變化,進而推動城市和農村的整體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的輿論環境。
輿論監督,是民生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縣級媒體,發揮輿論監督,應做到以下幾點。
4.1采取正確的態度
要維護大局,一些暫時難以解決的,或地方黨委和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區級電視臺應該客觀,全面報告不同的聲音,不能明哲保身,避重就輕,或者攜私報復,應講究平衡,對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以負責的態度進行報道??傊?,促進和諧,解決問題是輿論監督的基本動機。
4.2選擇正確的角度
角度選擇得好,可以教育和感化責任人,對人民群眾的心理是一種安慰,也是緩和社會矛盾的一種方式。設置議題,會議共同確定的主題和角度,發揮集體的力量,可以充分發揮民主性,以正糾偏。
多元素融合打造民生新聞精品是區級電視臺參與媒體競爭的核心。首先,立足區域性新聞資訊的本土化。地方新聞資訊是老百姓了解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一個窗口,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其次,區級電視臺應有符合當地文化風俗、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現在區級較為出名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尚缺乏,這樣嚴肅的節目缺乏具有獨到眼光的、有豐富閱歷、具備自身分析能力的主持人確實是民生新聞節目的敗筆,而如產生一個到幾個不同風格的新聞主播,就等于這個臺的民生新聞欄目成功了一半。
進一步提高民生新聞服務功能,應該采取更多的方式來調動觀眾的參與和互動的積極性,使觀眾意識與民生新聞的影響力相關聯,通過“低門檻,高獎勵”參與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到民生新聞傳播中。現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DV、通訊等新技術的日益普及,可以給這種互動和參與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直觀的途徑。一些市縣臺開設的有獎線索、DV大賽、短信互動等,都是與觀眾互動的一種形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區級電視臺不應輕談與中央臺、省級臺競爭,而是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新聞立臺”的原則,發揮自身優勢,凸顯地方特色,加上本土化的元素,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張士國(1968-),男,山東濱州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宣傳工作。
[1]張加春.縣級電視臺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及其突破[J].東南傳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