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萬花
(作者單位:寧夏西吉縣文化旅游廣電局)
?
議寧夏南部山區“戶戶通”發展之路
賽萬花
(作者單位:寧夏西吉縣文化旅游廣電局)
摘 要:直播衛星“戶戶通”以其低成本、快速度、有效方式,迅速在全國農村地區傳播開來,得到廣大農村朋友的認可。寧夏通過實施“戶戶通”工程,切實有效地解決了邊遠山區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關鍵詞:寧夏南部山區;戶戶通;廣播電視
“戶戶通”衛星直播電視服務是為貫徹中央領導指示精神,盡快解決廣大農村地區群眾長期無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組織實施的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新服務。作為寧夏南部山區的西吉縣通過實施“戶戶通”工程,切實有效地解決了邊遠山區農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由于西吉縣山大溝深,工程實施點多面廣,信號覆蓋盲區多、用戶信息錄入不全、設備位置信息改變、設備流入縣城有線電視覆蓋區被關斷等問題十分突出,導致部分設備無法正常收視,使“戶戶通”后續管理及維護工作難度大、任務重。本文就西吉縣“戶戶通”工程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方向談幾點看法。
2011年,西吉縣開始實施“戶戶通”工程,涉及全縣19個鄉鎮的306個行政村、1 721個自然村的84 128戶農戶,西吉縣克服困難,加大工程實施力度,于2012年3月全面完成了84 128套設備的發放安裝任務。在“戶戶通”實施工程中,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召開了全縣“戶戶通”工作專題會議,就存在的問題多次進行了協調、安排和部署,進行督促落實,相關責任單位聯合中標企業,建立了20個縣、鄉維護站,集中解決全縣“戶戶通”工作的突出問題,并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分赴全縣19個鄉鎮進行巡回檢查指導。西吉縣錄入設備數78 710套,開通數量為72 507套(其中750戶為外縣移民戶),尚有5 418套沒有錄入、11 621套沒有開通。西吉縣有12 000套設備因信號位置改變而無法正常收視,縣網絡公司已進行移機重新開通9 000多套,并近1 000套出現機卡不匹配等問題的設備進行重新錄入開通,縣維護站返回廠家維修設備1 100多套。但由于工作量大,縣網絡分公司人員少,工作完成效率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有近3 000多套設備處于移動信號覆蓋盲區,涉及17個鄉鎮67個行政村,目前尚未開通使用,對基站盲區用戶要求解鎖。
“戶戶通”工程的實施給西吉縣邊遠山區農民帶來很大的便利,廣大群眾普遍滿意,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由于個別安裝不規范加之GPRS定位系統精度高,部分農戶房屋之間的挪動或移動基站時增加減少已開通的用戶導致出現位置信息改變。
二是鄉鎮維護站負責人由文化中心主任兼職,沒有專職專業人員,也沒有辦公經費,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服務不夠到位。
三是部分進城務工人員(不排除職工)將設備帶入縣城,據網絡公司反映,大約有8 000多戶列入黑名單,并對部分設備進行關斷或消戶,錄入數、開通數只減不增。
四是縣城有線電視覆蓋區界定出現偏差,縣城周邊的用戶被誤取消,有近400多戶農戶不能通達有線電視,又不能開通“戶戶通”。
五是“戶戶通”維護運營工作程序繁瑣,不但給農戶帶來了很大不便,還無形中加大了日常管理工作負擔。例如,農戶維修更換設備先要消戶,維修更換后還要再次入戶登記,而且農戶大部分不會自行安裝調試,有的在別人家調試好后拿回自己家又造成位置改變無法使用,一件工作需要多次反復。
老百姓對設備故障處理心情迫切,為方便群眾,建議對于上報申請開通的用戶能及時處理,雙休日和節假日能正常受理開通業務,避免老百姓跑重復路。同時,為了更加方便群眾,可考慮給縣局一套工號,方便及時解決用戶問題。
對于部分進入縣城并已做銷戶處理的設備,經核實設備確實已返回到農村后,建議重新錄入并開通。
對于縣城周邊不能通達有線電視的農戶,申請將其納入戶戶通工程建設范圍,解決縣城周邊農民看電視難的問題。
“戶戶通”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工作,為確保長期通、優質通、穩定通,需要我們做大量細致的工作,建立健全維護管理長效機制。建議上級部門聯合廠家進行專業培訓,力求建立業務較為熟練的縣、鄉、村三級專業工作隊伍,建立高效服務網絡,提高服務水平。
企業保修期滿后,維護工作需要一定工作經費,建議給予貧困山區適量維護經費,以減輕農民負擔,減少農戶承擔的費用,確保維護工作正常開展。
西吉縣人口基數大、山區比例大,“戶戶通”問題尤為突出,后續維護工作任務繁重,目前未錄入、未開通、位置信息改變、盲區解鎖等工作仍然很重,需要一些時間解決。
作者簡介:賽萬花(1978-),女,回族,寧夏西吉人,大專,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