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浪新聞中心”和“光明日報”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崔瀾夕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
融媒體時代兩會報道創新探析
——以“新浪新聞中心”和“光明日報”為例
崔瀾夕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摘 要:兩會報道作為我國時政新聞報道的重頭戲,每年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兩會的新聞報道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以“新浪新聞中心”和“光明日報”兩家媒體為例,從它們2015“兩會”報道的各自特點、報道形式的比較差異,探析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之處。
關鍵詞:融媒體;兩會報道;眾包選題;萌擬人化
“兩會”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在我國時政報道領域,每年的兩會既是媒體競爭的重要時段,也是新聞報道的重頭戲。兩會的召開對于國計民生意義重大,這也決定著媒體要集中資源、實時關注會議進程,全面客觀迅速地報道黨政民情,以彰顯自身的實力、特色與業界地位。但由于報道對象和社會公眾對報道內容的殷切關注,媒體在兩會報道的內容處理上、報道形式上也難有突破。在2015年的兩會報道中,融媒體新聞成為媒體運作的主流,在新聞生產流程、技術平臺與報道范式方面發生明顯變革。以記者一次采集,編輯多次生成,渠道多元傳播的理念實現媒體前后方協同,自媒體聯動,線上線下融合傳播,以全媒體形式呈現兩會盛況[1]。
本文選取具有新媒體代表性的“新浪新聞中心”和品質紙媒“光明日報”作為對象分析,前者對新技術、前沿理念的運用為新聞報道的選題形式開辟了新路,后者為紙媒在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形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1.1 眾包兩會新聞,用戶深度參與
兩會報道一向是各路媒體的報道重點,由媒體提供內容,受眾被動接受的新聞報道的既定模式。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受眾提出新聞需求、媒體積極回應需求成為可能。2015年兩會,新浪新聞啟動中文門戶首個新聞選題眾包產品,由用戶提供選題,經過新浪新聞編輯團隊把關后,加工成新聞內容。
“兩會選題會”第一天恰逢元宵節過完,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污染、噪音等問題成為不少網友關注的問題??紤]到元宵節燃放煙花爆竹直接造成空氣質量惡化,選題會的第一期“禁不禁煙花爆竹,代表委員你怎么看?”即時發布。此后,“兩會選題會”的用戶參與熱情越來越高,《全面放開二胎,到底該相信誰?》《當我老了,是否會老無所養?》《稅率法定重回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背后》等[2]相繼與用戶見面,點擊率飆升,選題被采用的用戶還獲得了不菲的報酬。
在此之前,受眾所看到的新聞報道都是以媒體為起點的議程設置,受眾反饋并不包含于新聞報道的環節中,從而新聞的傳播流程到“傳端”就已結束。而“新浪眾包”模式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受眾,把用戶真正納入到了新聞報道環節中來,使他們成為新聞報道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再被置于新聞報道生產鏈外,真正實現“用戶-選題-報道-傳播”的閉環。
1.2 新聞圖表話兩會,清晰直觀
新聞圖表,國外媒體稱之為信息圖表(Infographic)或信息插圖,它不是簡單地在一塊底色上排列文字,再加上幾個卡通人物像,而是在信息含量和表現形式上實現一個動態的平衡,使得信息在產品上得到充分的、準確的、點對點的圖形化表達[3]。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得到熱詞出現頻率,提煉出新聞事件的骨架,從而找到核心的問題,并以圖表的形式進行可視化的表達。這種圖表新聞時興于2010年前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新聞移動客戶端的建立,這種表達方式得到了廣泛運用。
在2015年的兩會新聞報道中,就兩會中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制作新聞圖表,在圖表中寫出骨干內容,類似于PPT的形式,清晰直觀。以新浪為例,在其兩會報道專題中,就有以下幾個受到追捧的數據圖表新聞:《小明從總理報告中看到了什么?》《新浪新聞兩會特別策劃:習大大蠻拼的!》。這些宏大的選題較難單純用文字進行形象表述,受眾也難以逐字細看,而新聞圖表輔助精簡解說就起到很好效果,特別是對關系網較復雜的事件,這種表達更能體現出其優勢。
1.3 借助微博平臺優勢,視頻聯動
新浪微博作為我國最大、使用頻次最高的微博平臺,一直起著“意見市場”的作用。一年一度的兩會關系著百姓民生,讓受眾參與兩會的討論不僅是幫助百姓問政的有效途徑,也是各大媒體將兩會報道做深、做活的創新方式。新浪媒體借助微博平臺,能獲取來自用戶的第一手資料,有利于兩會信息的上傳下達。同時,隨著近兩年3G、4G網絡的普及,多媒體復合傳播——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豐富了信息傳播形式,媒體記者在兩會現場利用手機“秒拍”等視頻APP迅速傳遞出直觀、準確的可視信息。據筆者在新浪微博的統計,在2015年3月3日-15日期間,新浪微博上專業媒體的有關兩會微視頻的微博共有340條,網民互動上千萬次,這種多平臺聯動,多媒體傳播的方式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可[4]。
2.1 8大“光明”平臺集體發力
隨著2015兩會開幕,光明日報“兩會報道融媒體工作室”正式啟用。光明日報、光明日報法人微博、光明日報微信、光明日報手機報、光明網、手機光明網、光明云媒和光明都市傳媒8個平臺同時報道兩會盛況??ㄍㄐ蜗蟆靶∶鳌薄⑽⑿湃诤袭a品“炫融特刊”、微博融合產品“秒拍兩會”、視頻融合產品“代表委員會客廳”、音頻融合產品“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以及圖解融合產品“‘據’焦兩會”,以及樓宇屏形態的光明都市傳媒、攝影融合產品“視覺·光明圖刊”,上述8個產品都是紙媒報道與新媒體傳播方式相互融合的產品[5]。內容上,展現多形態、更豐富的信息,在用戶體驗上,力求更方便、更快捷,更互動。光明日報融媒體的“組拳出擊”無論是在報道內容量還是受眾互動量方面都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2.2 自媒體平臺創新“兩會報道”新渠道
光明日報“兩會報道”聚焦微信平臺,加以創新,在內容和形式上煥然一新的《炫融特刊》上線運營。光明日報微信在首期《炫融特刊》中推出特別報道《深改元年,大家蠻拼的》,采用H5技術,通過融合圖、文、音、視和動畫等多種媒體形態,以可視化、強交互的特點,全面、生動地介紹了一年來我國深化改革取得的各方面成績。在此之前,《光明日報》給受眾的印象是一份黨和政府的報紙,一個嚴肅的面孔,但是通過此次“炫融特刊”一改正襟危坐的印象,用一個青春時尚、活潑的,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走向民間,建立起與大眾的聯 系和溝通,同時也說明了主流媒體“報網融合”實踐的創新與進步。
2.3 萌擬人化,硬新聞軟包裝
2015兩會傳播中的一個亮點是虛擬人形象的設置,把虛擬人物打造成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喜歡的萌擬化人物或者小清新形象,拉近受眾與政治主題的距離。這些報道語言平實、輕松、文風活潑但不失嚴謹,讓網民能看懂也愛看,同時,也沒有因為追求傳播效果而喪失政治主題的嚴謹和嚴肅。從效果來看,《小明與立法不得不說的故事》《小明帶你讀懂數字里的司法公正》等6篇被各大新聞網站首頁爭相推薦,在微信平臺上瀏覽量高達上萬余次,這種萌擬化人物在兩會報道的運用凸顯了可視化新聞的優勢,給時政新聞批上了輕松活潑的形式外衣,有利于培養受眾浸入式閱讀習慣,從而更有利于硬新聞的傳播。
2.4 碎片化傳播,巧抓受眾閱讀習慣
光明日報兩會報道創新還在于其靈活運用互聯網思維,抓住融媒體時代受眾使用手機等新媒體的閱讀習慣和傳播特性。兩會召開期問,光明日報社的樓宇屏系統一一光明都市傳媒專門打造了適于在辦公樓宇內展示的《2015兩會特刊一一樓宇版》[5],有效地利用上班族等待電梯的“碎片時問”,傳播兩會新聞報道,成為兩會融合報道中的一個取巧之處。
光明都市傳媒在兩會期間設置了《代表委員話改革》《兩會快報》等7個欄目,單日更新頻次約10次,制作視頻節目己超70期。《2015兩會特刊一一樓宇版》的每檔節目都突出了“小明”的卡通形象,既使得報道更加生動有趣,也在視覺識別上與《光明日報》、光明日報微信、光明網上的“小明”形象呼應,增強了“融”的受眾體驗[5]。
“新浪新聞中心”與“光明日報”在2015兩會競技場上中各顯神能,各有千秋,是媒體中的佼佼者。兩者在此次兩會報道中準確找到自身優勢,借助新媒體技術與平臺創意嘗試,獲得受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無論是新浪新聞引入的“眾包理念”,還是光明日報大膽嘗試的“技術包裝”,從橫向來看,兩者之間是技術與內容的競爭,從縱向來看,是新媒體與紙媒的融合探索。
3.1 以用戶思維深化受眾意識
用戶思維是堅持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理念,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受眾意識。只有樹立平等意識和服務意識,給受眾提供有用的信息、創造價值,受眾才會喜歡這個媒體,需要這個媒體。新浪新聞與全國上千家媒體有著良好的合作,以對國內外大事資訊全面快速的報道贏得了業界良好的口碑和網友的喜愛,再加之新浪前沿的理念和走在其他媒體之前的技術力量,使新浪新聞在“眾包兩會”的新聞議程設置中略勝一籌。一方面,突破了以往新聞媒體“自說自話”的報道方式,直接把選擇權交給讀者,實現開門做新聞,形成“用戶-選題-報道-傳播”的新聞運作流程。另一方面,在用戶體驗上強調用戶在新聞報道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凸顯用戶的主導作用,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黏性。新浪本次眾包新聞選題的成功也給我國其他媒體提供了新的經驗:結合媒體的實際情況,逐步放開新聞生產的主動權,使互聯網思維能夠更加充分的運用在新聞報道中。
3.2 創新報道方式,使受眾、輿論場、傳媒語態互融互通
一直以來,新聞媒體主動策劃、設置議程是兩會報道的重要途徑,而“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實踐為策劃提供了新方向,多平臺集體發力、相互融合、相互采補,實現內容一次生產,多渠道發送。這種策劃使得前期記者在采編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后期編播中也可以實現精準對位?;谌诿襟w平臺實施的整體“策劃”既有利于資源的整合,避免內容的同質化,也可以實現內容在多媒體平臺的“對象性”傳播。同時,主流媒體打破原有傳播模式,用虛擬人物報道政治新聞,改變了以往“傲嬌”的傳播姿態,其報道也從嚴肅冷靜變得輕松活潑,貼近群眾,增強了兩會報道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也使受眾、輿論場和傳媒語態得以互融互通。
3.3 融合報道技術刷新受眾互動體驗
融合報道技術的運用是兩家媒體共同的特點,也是互聯網思維在新聞報道中的體現。在2015兩會報道中,借助融合報道技術,媒體生產出滿足不同終端需求的新聞產品,在傳受雙方的活躍互動中刷新了受眾的兩會體驗,讓受眾真正地參與兩會、關注兩會、吃透兩會。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兩會報道產生了重大影響,用清晰直觀的數字說話也提高了報道的可信度。
在融媒體報道中,H5技術成為廣受追捧的“現象級”應用。簡練精致的全媒體屬性使其強化了網頁的表現性能,而入手難度低、傳播性強的特點又使它非常適合于信息的推廣傳播。自媒體微信、微博平臺繼續為提升用戶的互動體驗助力,微信“搖一搖”功能,實現電視與手機跨屏實時互動,自兩會開幕至3月10號,已有370萬網友參與互動、共議國是[6]。
融媒體時代是媒介分眾化、信息碎片化和社會輿論日趨多元化的時代,單一的媒體不能夠滿足受眾獲取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對內容官方、語言枯燥乏味的時政新聞,很容易在當下信息化、娛樂化的媒介環境中被受眾淡漠。對一年一度的時政重頭戲兩會的報道上,媒體只有在緊跟會議精神的同時創新報道形態,整合利用新聞資源,打造新聞精品項目,完善用戶體驗等,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開辟融媒體報道新路,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慎海雄. “新聞+創意”構建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新常態”[J]. 中國記者, 2014, (11).
[2]新浪探索兩會新聞眾包:網友報題編輯操作[EB/OL].(2015-03-18)[2015-12-11]http://news.sina.com.cn/ m/2015-03-18/094731618619.shtml?utm_ source=tuicoolhttp://www.mjceo.com/ index/20150319/.
[3]程宇,,姜艷.淺議新聞圖表的制作[J]大慶社會科學,2010(4).
[4]溫紅彥. 全媒體融合的一次生動演練——2015年人民日報社兩會報道的創新實踐及經驗啟示[J]. 新聞戰線, 2015, (7).
[5]《光明日報》光明日報.用融媒體報兩會 交互式體驗獲點贊[EB/OL].(2015-03-04)[2015-12-11].http:// 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3/04/ c_134035836.htm.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3/04/c.
[6]曹素妨. “后廚”改造 “大堂”更新——技術創新助力新華社2015兩會報道[J]. 中國傳媒科技, 2015,(3).
作者簡介:崔瀾夕(1992-),女,陜西城固人,碩士,從事文化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