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廣播電視臺)
?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功能與規律探究
王娜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廣播電視臺)
摘 要:在傳媒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途徑及通道越來越傾向于視聽兼備的電視媒介,而經由電視媒體這一信息傳播方式,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動作、表情等都會在觀眾眼前放大。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是展示主持人業務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電視播音主持需掌握的一種必備播音技能。本文結合相關電視臺播音主持實例,對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功能及規律加以探究。
關鍵詞: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功能;規律
電視媒體在互聯網媒體的沖擊下,要做到電視節目求變求新,需要借助電視播音主持的作用,增強電視節目效果,拉近電視節目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在電視播音主持過程中,基于節目類型及節目制作場景的轉換,播音主持人要善于運用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最大限度地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1]。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泛指電視播音主持人在進行播音主持過程中,在服飾妝容、表情形態及動作眼神等方面體現出的一種主持風格及表現樣式。從語言形態上看,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不具備主持語言的有聲化特征,但其是電視播音主持人豐富補充信息的表述,聯絡溝通主持人與觀眾之間感情的重要輔助語言形式。而站在電視觀眾的視角,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除通過主持人的有聲語言獲知節目的基本內容外,其對節目風格及節目印象的認知及評判,更多地取決于電視播音主持的副語言運用。可以說,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蘊含了電視節目的創作主線和精華,是電視播音主持人謀求播音主持質量提升的重要路徑。
2.1 輔助及補充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的有聲語言形式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在電視播音主持節目內容信息表述及傳遞過程中起到重要輔助及補充作用。一般而言,電視播音主持在進行電視節目主持及串聯,涉及到節目信息表達及傳播時,應秉持客觀及公正的基本原則,保障節目信息的真實、全面及完整,但如單純采用這種簡單直白的語言表述方式,電視播音主持的自身情感體認及態度就難以展現及傳遞,從而在無形中增加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隔閡。而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運用,既可以對節目內容進行潤化修飾,又可以在副語言中融入播音主持的情感態度,增強電視節目的親和力。
以山東省鄒城市廣播電視臺為例,鄒城電視臺最初成立于1984年,是山東省內的首家縣級電視臺,其電視廣播節目輻射半徑較為廣泛,收視人口達到150余萬人。鄒城電視臺在遵循“新聞立臺”的辦臺宗旨的同時,立足于宣傳鄒魯文化、密切節目與百姓之間的關系,打造了一批精品節目。在鄒城電視臺歷年創辦的電視廣播節目中,有一批接地氣的本土節目廣受當地百姓歡迎,如《關注民生事業》《每周談》《魅力鄒城》等。而在《關注民生事業》這一欄目上,電視播音主持人較善于利用副語言。在態度及神情運用上,能夠在微笑、關切、盼望、褒貶等副語言形態中自由切換,在電視節目導語、解說詞及鏡頭的輔助下豐富原有的純語言表述,充分彰顯節目的民生氣息。
2.2 豐富及擴展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信息含量
電視播音主持有別于廣播主持,其在主持電視節目的過程中,重點凸顯及強調節目可視性。從主持性質上看,電視播音主持所從事的工作更具創造性[2]。電視播音主持的副語言,如神情動作等,一方面是主持人情感感知及個人態度的一種自我表達;另一方面,這種自我表達經由電視傳播媒體傳播后,又能夠被觀眾感知領會,其在引導觀眾內心情感,激發觀眾與節目內容之間的共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從電視廣播節目收視率情況調查來看,各地區廣播電視節目觀眾在評選自身滿意的電視節目時,往往也傾向于將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運用及副語言創作作為考量要素之一。
而從廣播電視節目的信息含量擴展上加以分析,也可以從中窺見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運用的身影。如鄒城電視臺在《法治鄒城》這一欄目的處理上,其中涉及的節目信息與觀眾日常生活關聯較為密切,但在節目性質及語言表達上,受傳統收視思維及定式影響,觀眾對播音主持的有聲語言運用較為熟知,極易產生信息傳播阻塞,影響節目收視效果。鄒城電視臺在處理該節目時,鼓勵播音主持充分應用副語言,通過主持人態度褒貶及情感傾向,調動觀眾觀看熱情,從而使節目收視率及節目信息含量得以極大提升。
在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及應用規律研究上,電視播音主持人應注重結合自身主持節目的信息傳播需求,著力探究適于自己的副語言表達規律,以此提高自身主持素養,為節目風格培育打下基礎。具體而言,探究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及應用規律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主打電視播音主持表情語言
電視播音主持表情語言從電視播音的藝術特征及傳播形態上看,應成為電視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的首要副語言表述形式,這主要是基于電視播音的可視性而言。在攝影機面前,主持人的面部表情能夠充分展現于電視屏幕中,主持人和觀眾之間實質上達成了一種情感交流的內在狀態,此時,電視播音主持通過應用表情語言,可以給予觀眾一種或靈動、或詼諧、或嚴肅的主持效果。例如,鄒城電視臺的優秀節目主持人徐凡,在2011年鄒城電視臺“萬達煤機杯”主持人大賽中榮獲特等獎,她在主持《關注民生》等節目時,就善于充分運用面部表情,在純正的普通話輔助下,主持風格活潑自然,深受鄒城電視臺觀眾的喜愛。
3.2 規范電視播音主持體態儀表語言
電視播音主持在節目主持過程中,隨著節目場景的轉換,會涉及到多種體態儀表的展示,而在這些體態儀表等副語言創作應用上,電視播音主持應具備強烈的鏡頭感和場景感,在行走、站立、端坐等副語言形態下,始終保持一種端莊,嚴謹、自然的播音氛圍,從而使觀眾能夠從主持人體態儀表上初步感知節目風格和定位。例如,鄒城電視臺《快樂寶寶秀》欄目,主持人就較為注重運用體態儀表等副語言,在營造輕松幽默的節目氛圍的同時,兼顧到兒童觀眾及家長群體的節目審美需求,在詼諧而又不流俗的主持風格引導下,使該節目成為鄒城電視臺的一檔收視率節節攀升的王牌節目。
3.3 善用電視播音主持手勢語言
手勢語言是另一種較為常用的副語言表達形式,不僅在電視媒介中較為常見,在生活中也被人們廣泛應用,以此達到更好地溝通交流效果[3]。在電視播音主持手勢語言應用上,要將其與生活中的手勢加以區分,采用正確及規范的手勢語,避免使觀眾對手勢語產生誤解,以充分發揮手勢語言在調解及中和節目氣氛,增強主持人主持感染力方面的作用。例如,鄒城電視臺《每周談》節目邀請的嘉賓從事行業較為多樣,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就常借助手勢語言來向觀眾介紹嘉賓背景,而在手勢語的具體使用上,根據所表述內容不同,主持人善于運用“拳”“指”“撫”“抱”等手勢表示語,在節目嘉賓、節目觀眾之間架設起情感溝通及信息傳遞的橋梁,有效增強了節目傳播效果。
在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要做到播音主持的風格化、特色化,除要具備扎實細致的播音主持功底外,還應注重創作及副語言地應用。在表情語言、體態儀表語言及手勢語言的綜合應用中,創新電視節目表達方式,提升電視節目收視率。
參考文獻:
[1]楊啟秀.論述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作用及運用[J].商,2015(11).
[2]劉偉光.播音主持求變求新門徑[J].新聞前哨,2013(7).
[3]張雁楠.關于播音員、主持人的副語言研究[J].東京文學,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