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熙國
(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
距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國和世界是否還需要它?為什么中國的發(fā)展始終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國和世界依然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持續(xù)影響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研究如何讓勞動者過上好日子的學問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間完成的 《共產主義原理》中,開宗明義地對他和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思想作了明確的界定。他說:“第一條:什么是共產主義?”“答: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币簿褪钦f,共產主義是一門研究如何實現(xiàn)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問。讓無產階級擺脫奴役和壓迫,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學說的全部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說:“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yè),是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這一使命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讓勞動者、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實際是一回事,也可以說是一個東西。列寧就曾說過:“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编囆∑揭舱f過:“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字叫共產主義?!惫伯a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都是把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事業(yè)看作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學科的主題。立足于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內容,是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關鍵。
由此可以認為,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實現(xiàn)勞動者的解放,要不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就是不希望勞動群眾過上好日子。
首先,人生活在社會中,要受到自然界的束縛和壓迫,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實際上就是讓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自然,實現(xiàn)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擺脫自然的奴役和壓迫,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獲得足夠的物質生活資料,即實現(xiàn)經(jīng)濟解放。
其次,人生活在社會中還要受到社會的奴役和壓迫,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就是讓我們如何正確看待社會,通過斗爭擺脫社會中階級的奴役和壓迫,使人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只有做到這一點,人才能夠有尊嚴地生活著。做到了這一點,也就實現(xiàn)了政治解放。
第三,人生活在社會中還要受到他自己思想的束縛和壓迫,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觀和認識論就是讓人正確認識人自身,認識人的精神、本質、價值和作用,認識人的意識產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擺脫自己對自己的束縛和壓迫,使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人才會快樂生活著,這就是思想解放。
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自由、發(fā)展和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以貫之之道,圍繞如何實現(xiàn)“三個解放”“做三個主人”,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架構和理論體系。
有人說,馬克思晚年的理論研究和中年時代相比,發(fā)生了某種變化,因而就出現(xiàn)了兩個馬克思,即早年的馬克思和晚年的馬克思。是不是這樣呢?筆者的看法是,任何真正的思想和理論都是對時代問題的認識和解答。馬克思的理論也不例外。他一生的理論研究都是隨著他那個時代的實踐和問題的轉換而轉換,但不管如何轉換,馬克思所要解決的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實現(xiàn)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者的自由、發(fā)展和解放。這是馬克思“始終如一”的大目標。從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馬克思研究的這一目標從未改變,也未出現(xiàn)根本性的“中斷”“改道”和“轉移”,因而也就談不上向早年的“回歸”。那種力圖通過尋找馬克思早年和晚年之間的差異,以此宣揚和制造“兩個馬克思”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從馬克思一生理論研究的目標——勞動者的自由、發(fā)展和解放出發(f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晚年對人類學筆記的研究不是出于“考古”的興趣,不是為了創(chuàng)立一門不同于前人的人類學,也不僅僅是為了探索俄國道路這一具體的歷史事件,甚至不是單純從理論層面完善和發(fā)展唯物史觀,而是為了通過對古代社會和人類早期生活與實踐狀況的考察和研究,來完善、發(fā)展和深化他對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時代問題與歷史任務的認識,是為了尋找解決這一時代問題、完成這一時代任務的基本方法和現(xiàn)實路徑。
就經(jīng)濟解放來說,晚年馬克思考察古代社會的生活和實踐,目的是通過對財富尤其是集體財富的歷史形態(tài)與歷史意義的研究,說明集體財富的創(chuàng)造與公有制的實行,既是適合人類本性的原初方式,也是未來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崇高目標。
就政治解放來說,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出現(xiàn)不是無本無根、毫無緣由的,而是從古代社會中個人與共同體相統(tǒng)一的原始狀態(tài)中發(fā)展而來的,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既然私有制導致了個人與社會的分離,導致了民主原則的破壞,因此,要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的統(tǒng)一,要確立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原則,就必須消滅私有制。這是馬克思研究古代社會得出的基本結論。
就精神解放來說,馬克思在他的晚年筆記中通過考察原始道德和宗教等精神現(xiàn)象的產生及其內容,追溯產生這些精神現(xiàn)象的物質和世俗的基礎,探討人類如何改變物質和世俗世界的不合理狀況,克服人的思想精神異化,尋找實現(xiàn)勞動階級精神解放的現(xiàn)實道路。
可見,馬克思所講的勞動階級的解放是經(jīng)濟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三位一體的解放。馬克思晚年所做的工作,和他早年所做的工作一樣,都是圍繞如何實現(xiàn)“三個解放”、做“三個主人”這一主題展開的。
看一種理論有沒有生命力,要看它有沒有生存和發(fā)展的實踐土壤,要看實踐對它有沒有客觀的需求。簡單說,就是要看它對實踐有沒有用、管不管用。循此思路,我們來看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具有鮮活生命力和持續(xù)影響力這一問題,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為馬克思主義就是讓勞動階級獲得自身的自由、發(fā)展和解放,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的理論。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奮斗目標。只要追求和目標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就不會過時。不管世界如何風云變幻,人類歷史的大勢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人類社會最終要朝著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行。這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呼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因。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英國學者伊格爾頓在《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中說:“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一天,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消滅。只有在資本主義結束之后,馬克思主義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p>
不僅是在中國,在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也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持續(xù)的影響力。這種生命力和影響力同樣根源于馬克思主義對當今世界時代問題的正確回答,根源于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存資本主義社會的科學分析,根源于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利益的關切和維護。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無論受到怎么樣的打壓和鉗制,它仍然在西方民間和學術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奧秘所在。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一強大的“物質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門研究如何為無產階級、為勞動階級、為最廣大的人民謀利益的學問。因此,今天做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以人民為中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實維護好和實現(xiàn)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就一定會在中國煥發(fā)出無限蓬勃的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就一定能夠興旺發(f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