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德
(作者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2012年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重申,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尤其是良好的市場交易秩序,而法治正是營造和規范自由競爭的市場秩序的利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創新轉換發展動力,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經歷,也是當前中國經濟必須要走的路。在經濟新常態下,要實現國家發展目標,達成國人向往的中國夢,必須對增長動力升級換代,依靠創新強化內功,最終在世界經濟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在這個過程中,破與立帶來的紛爭與博弈,最終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得到解決。作為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法治推動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發展的各方面因素都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是黨領導人民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特征。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是推動創新的必要前提。因此,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經濟領域的創新速度和能力,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章體系,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法治化,在法治的框架下,依照法律程序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糾紛,從而維護良好的商業環境和法治秩序,助推創新發展戰略縱向深入實施。歸根結底,創新經濟邁出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法治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和促進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充分體現。它不僅決定著企業的興衰,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經濟的興衰。200多年前,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并一直保持世界科技強國地位。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的說法,美國花了100年的時間才趕上了英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成為美國發展的強大動力。有研究表明,20世紀美國經濟增長的4/5來源于技術的進步。回溯歷史,美國早在建國之初就頒布了《專利法》,一直奉行將“利益之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的美國專利制度,燃起了科技創新的熱情,并在漫長的歷史中極大地推動了技術的巨大進步。
能驅動經濟增長、提高生活標準之舉,是謂創新。當前,黨和國家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凸顯了黨和政府對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高度重視,而法治作為激勵創新、保護創新成果、改革制約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性也顯著提升。法治對于構建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環境至關重要。有自由競爭和良好的法治環境,才會有真正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才會有持續地增長。
毋庸諱言,科技創新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本質上是知識的創造、轉換和應用,離不開人員、資金、技術、管理等各個要素,有賴于投入、研發和應用等,需要社會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激勵和保障。我國目前正處于創新進程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緊緊圍繞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開,創新立法應把重點放在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上,破除制約創新的機制體制障礙,在法律規章制度框架內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步驟解決產學研用各主體要素的糾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釋放巨大的發展潛能,讓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拉動內生增長的動力源泉。
以法治方式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求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機制改革涉及產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投資融資體制機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等方方面面,法治必須貫穿體制機制改革的始終,為其提供框架和指引,激發創新熱情,保護創新成果,從而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鼓勵市場各類主體自主創新,引發全民創新的熱潮。
二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要求政府依法加強對科技創新的保護和管理,優化創新環境,著力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制保障和政策體系,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格局。另一方面要求市場主體充分利用鼓勵創新的政策支持,發揮以市場需求為主的導向作用,積極培養創新型法治人才,在法治社會更好地發揮其解決糾紛,避免資源浪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是要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人民的信仰,成為實現和諧社會的指南針。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在各個領域和環節都堅持權利本位,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創新主體的權利保護是最基礎的公正,以法治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全民知法、守法、用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四是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積極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規則的制定,加強科技外交和科技國際化布局的頂層設計,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全面提升國際科技合作水平。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更要注重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